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您更愿意贷款买车 还是全额付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7日 08:41  汽车007周报

  国内车市已经连续几个月出现了下滑的疲态,再加上今年不是油价涨就是股市跌的行情,就连以前的“新车效应”似乎也不灵光了,而价格在一降再降之后,也实在没有了多少调整的空间。于是,各种车贷业务的优惠信息开始蜂拥而出。

  买凯越“零利率”,买雪佛兰可享受首付3成,购克莱斯勒300C一年免息……

  有人评价说:“‘零利率’、‘零首付’车贷就是变相的促销”,也就是在车市环境冷淡之下,厂家和经销商试图刺激销量的一种手段。

  可是,“贷款买车”真的实惠吗?低迷的车市真能靠“车贷”来拉动吗?

  “零利率”就只是个噱头

  其实,“零利率”免息车贷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2006年,上海通用就借雪佛兰品牌最早推出了“零利率”购车方案,热热闹闹炒作了一番后,赚足了眼球,却没有赢得市场。

  为什么没有赢得市场?主要原因是不少厂家将“零利率”车贷仅仅作为一种短期促销的噱头。在近期口号喊得比较响亮的车贷产品中,新凯越只推三个月、克莱斯勒300C只有两个月、奔驰S级也只有两个月的促销期。此外,“零利率”的贷款额度和还款时间均有明确规定,一般首付需要30%-50%,还款期要求一年居多。“免息的那部分钱是由厂家补贴的,从成本角度来考虑,长期免息是不可行的。”一家上海通用别克4S店的销售员表示,如果按照市场价来实行“零利率”的优惠方式,厂家就等于在亏本卖车。第三,免息贷款申请门槛较高,需要本地户口以及本地或本省房产,也是间接造成许多买车人可望却不可及的原因之一。

  更多消费者愿意现金购车

  日前,现代国际市场研究公司对315名来自全国23个省、直辖市、年龄在25-45岁的车主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1%的车主没有选择“贷款购车”,他们认为“有能力全额支付”是主因。

  在对消费者进一步采访时发现,认为“贷款麻烦”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13%,“不想支付银行利息”的占10%,认为现金付款更省时的有9%,而这些都是消费者宁愿选择全额支付车款或向亲友借钱购车的重要原因。

  笔者在与一位上海通用别克的销售员聊天时,她告诉笔者:“其实真正贷款买车的人,几乎都不是私人购车,更多的都是那些刚开公司的小老板。这些客户的资金时常放在了股市或做了其他投资,对于他们来说,手中掌握更多的现金是很重要的,所以他们不会轻易将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资金用来全额买车。相对而言,贷款产生的利息对他们的影响也没有对私人贷款的影响大。”

  国内车贷不能走“美国路”

  曾有人“预言”,当按揭买房在中国迅速窜红之后,按揭买车也会搞得轰轰烈烈。厂家也肯定地认为,屈屈一名消费者,肯定敌不过一个庞大金融团队的精打细算。然而,厂家错了,中国的消费者其实都很精明,在看透了贷款买车优惠的“美丽陷阱”后,并鉴于目前股市等投资市场前景的不乐观,大部分消费者还是更倾向于选择全额付款消费。国内贷款买车的比例其实不高于20%,而在欧美国家,有80%-85%的消费者通过车贷购车。

  按一般逻辑推论,西方国家按揭购车的比例如此巨大,且国内也有巨大市场,那么国内的车贷业务应该能够盛行,就像按揭买房一样。可惜的是,人们的消费行为不会只按照一种模式发展。美国现在的高按揭购车比例不仅仅是时间和市场的积累,更多的是,美国人本来就提倡这种提前消费模式。要知道,早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市场的按揭购车比例就已经高达65%了。

  再看国内。名目繁多的车贷业务对国内车市的提振作用并不明显,这在低迷车市里,更是如此。因为车市低迷,车价下降的可能性便大为增加,此时选择贷款买车,更容易后悔。同时,由于国内信用体系还不健全,若新车跌价后的价格低于贷款尾款后,那么客户不还贷的现象便会屡屡发生,从而产生大量坏账。车贷市场的良性循环也将因此而不保。

  007麻辣>>>

  “国外如何”不等于“国内就该如何”

  上述文字,并非要论证国内汽车贷款的发展前途有多悲观。笔者想借此说明的是,国外的东西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但并非所有市场都可以立竿见影在国内照猫画虎去执行,比如说汽车金融,比如说汽车运动,毕竟市场模式不同,消费习惯不同。

  一些喜好拿汽车运动进行商业炒作的厂家,总会拿国内仅有的几场汽车赛事和国外比,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国外赛车运动根本不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在欧洲,赛车运动的历史和汽车工业的历史几乎同步,时间积累的只是技术和经验,而不是人们的热情。相反的是,国内暂时还没有那种氛围和基础,更多的人愿意去看演唱会而不是赛车会。

  文/毛传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