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洁 丁杨
冀东物贸集团董事长庞庆华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外资抛来的橄榄枝,尽管他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地筹备上市融资,对资金的渴求也从未间断过。
“外资太麻烦,我不想考虑。”庞庆华说。
和冀东一样遇到过外资来寻求合资合作机会的,还有上海永达、东昌等国内汽车营销集团,但他们大多都采取了审慎的态度。
越来越多的海外资本开始涌入,但多数国内有实力的汽车营销集团都不愿给这些野心勃勃的外资充当铺路石。
外资急于进入的理由很简单,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场诱惑,而另一方面,在8月1日中国《反垄断法》实施后,外资想通过简单的收购来达成扩张渗透的目的就不那么容易了。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后外资并购年销售额在17亿元以上的中资汽车销售企业,必须经过商务部反垄断调查机构的审查,而目前国内较大规模的汽车销售企业年销售额均在数十亿元。
但事实上,美国三大汽车经销商集团之一NAG、欧洲最大汽车销售集团之一的奥地利保时捷控股公司、丰田通商、美国新桥等外资,已经通过股份合作、风险投资等形式悄然潜入了中国,它们等待的是低成本快速收购渠道的机会。
吞并的机会
如今,机会似乎来了。
由于整体汽车市场冷淡、经销商资金链脆弱等原因,进入2008年之后,大部分的汽车经销商都在勉力维持。于是,很多有实力的营销集团就开始“大鱼吃小鱼”,吞并了一些资金力量较为薄弱的个体经销商。
“这个趋势在今年尤为明显。”汽车营销专家刘同福表示,“几乎全国的经销商都面临资金问题。尤其是3、4月份车市大幅下滑以来,矛盾越发尖锐。”
有数据显示,仅在6月份的最后三天里,厂家向经销商售出的批发量就增加了15.26万辆。很明显,厂家正通过压货方式将库存压力转嫁给经销商,而经销商在承受市场压力的同时,还要筹集大量资金来购买“库存”。
北京亚运村车市总经理苏晖认为,银行信贷紧张也是导致经销商资金窘迫的重要原因,“现在已经有很多贷不到款的商户进货受到了影响。”
“进货要钱,还贷款利息更要钱。”一位北京的经销商老总告诉记者,目前经销商从银行融资的成本在9%至10%之间,每年光是还银行利息就要花费上千万元。
“资金是经销商的造血细胞,一旦资金链断裂只能关门。”某经销商老总无奈地说。
全国汽车经销商商会秘书长王晓丹则认为,这是市场洗牌的正常过程,未来汽车经销商必然是弱肉强食,“今年经销商资金问题的集中爆发,恰好给那些意图做大做强的汽车经销集团带来了发展的机会。”
外资的图谋
那些因资金链断裂而难以为继的经销商,无疑是强者们最好的收购对象。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