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吉利李书福:车企打价格战死路一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8日 16:41  重庆商报
吉利李书福:车企打价格战死路一条

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本报讯 今日开幕的2008中国(重庆)民营经济发展论坛暨全国知名民营企业重庆行,有百位民营企业大腕参加,包括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等。

    能源价格上涨,钢铁等原材料涨价;人力成本增加;我国开始实行欧三排放标准;俄罗斯等国家对进口中国汽车设置门槛……

  凡此种种,都让国内汽车企业感受到明显压力,对于国内民营汽车企业来说,处境相对更艰难。为此,本报提前对预计来渝参加“民营经济论坛”的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及我市民营汽车企业——渝安汽车公司副总经理庞海进行了专访。

  销售增幅 下滑很正常

  有资料显示,今年1-5月,国内乘用车销售增幅从20.53%下滑到17.43%,呈现平稳回落态势,这是否意味着今年国内汽车需求已开始出现回落?

  李书福认为,随着国内乘用车市场每年的增长,基数越来越大,只要增幅保持在10%以上,都属正常增长状态,不能视为回落。另外,今年5月份,四川发生特大地震,举国同悲,全国人民的关注点集中在对同胞的哀伤和救助上,许多人放弃了购车。同时,6月份油价上涨,也可能会让工薪阶层的购车者取消购车计划。但是,这些都是影响甚微的因素,地震对整个车市不会有长期或太大的影响。

  庞海则认为,油价上涨对于以生产1.3L排量以下车型的渝安公司来说,反而是一个利好因素。“今年1-5月份,渝安公司总共销售5万多台东风小康汽车,销量增长47%。”他说,从全国微车销售的状况来看,1-5月销量增长达到了24%。对于微车来说,销售非但没有回落,反而出现了大幅增长。

  钢价上涨 非无法解决

  今年铁矿石提价65%,显然钢铁价格也将大幅上涨,同时劳动力成本的提升,能源价格的上涨等等,都给汽车企业带来了成本压力。对此,民营汽车企业将如何应对和化解?

  李书福说,钢材涨价是所有企业都必须面临的问题,并非汽车企业。钢板在整车采购成本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一辆车增加的成本,也不像大家所猜测的那么多。现在所有媒体都在谈论这个问题,营造了价格和成本上的紧张气氛,反而会加重消费者持币待购的心态。

  他说,吉利汽车推出的新产品不会受到这些问题的影响,完全可以利用新技术和新产品消化某些成本。事实上,产品的价格最终还是市场说了算,有市场供求的杠杆规律起作用。

  庞海认为,面临钢铁等各种成本的上涨,除了加强内部成本控制以外,还应当在性价比方面做文章,推出更多适应市场,适应用户的产品。

  打价格战 是死路一条

  有数据显示,今年5月国产汽车价格延续下降趋势,环比由上月下降0.18%提高到下降0.53%,同比下降2.26%。在各种成本不断增高的情况下,民营汽车企业该怎么办?

  李书福说,首先吉利汽车绝不参与价格战,简单的降价只会把产品降死。现在如果还有企业在打价格战的话,只能把企业拖死,进入恶性循环。汽车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但是如果迫于竞争压力以价格战来缓解的话,只能是饮鸩止渴。要想在各方面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平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是要以技术的附加值、品牌的提升、新产品的更替来提高核心竞争力。

  庞海认为,微车行业利润本来就微薄,如果再打价格战,企业就难以为继。在各种成本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渝安既不会参与价格战降价,也不会提高产品价格,反而要内部消化成本,推出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满足各种消费者的需求。

  市场需求 新产品刺激

  由于各方面原因,今年国内汽车的市场需求已开始走弱,民营汽车企业会采取哪些办法方式来刺激需求?

  李书福认为,新产品就是对市场最大的刺激。今年,吉利在产品线的规划和整合上做了大量工作,战略转型后推出的全新车型列入“雄鹰”品牌,与华普并列为吉利的子品牌。同时,“熊猫”作为战略转型的第一款全新车将在9月份上市,7月份还有“金刚”的两厢金鹰上市,将配置国内首个自主品牌的自动变速箱。

  另外,今年内,吉利BMBS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这项新技术将在8月份与产品匹配量产上市。下半年,还有吉利金鹰、金刚二代、双燃料动力车、BMBS技术系统车型的深入推广。

  庞海称,市场永远都存在,用户始终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目前,渝安刚刚推出了K07二代汽车,车厢加长、加宽,增大了内部空间,但是价格并不会增加,这就为消费者提供了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政策扶持 盼同等待遇

  对民营汽车企业而言,最需要哪些政策方面的扶持?

  李书福说,2001年吉利创业初期,他曾说过“请给我们民营企业一次失败的机会”一句话,当时吉利汽车尚未拿到汽车生产目录,而现在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已好多了。他希望,民营汽车企业能够与合资企业、国家扶持企业享受到同等待遇就行。

  庞海认为,现在正是民营企业发展最好时机,各种配套政策和软环境,都让民营企业焕发了生机和活力。民营企业应当把握好当前机会,终究会与国有企业、合资企业得到同样的话语权。 记者 刘斌

  记者 陈斌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