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轻卡市场假国Ⅲ“顶风作案” 呼吁政府铁腕监管(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6日 13:16  江南都市报

  这位权威专家强调,法规的升级导致发动机技术革命只要是从结构到燃烧控制都需要进行重新设计,特别是在钢材价格上涨的背景下,电控技术在发动机技术的应用,对发动机成本影响巨大。由于电控系统由国外少数供应商控制,采购成本很高,仅电控系统单台采购费用在8000元到1.6万元以上。同时,国Ⅲ整车开发即使匹配成熟国Ⅲ动力总成,也是开发投入大,周期较长。仅整车性能开发验证来说,至少要半年以上的时间,如涉及高温、高原、高寒的标定,其标定及验证周期需近两年时间。因此,国Ⅲ轻卡成本有较大的上升,整体价格基本上要上升1万元左右。然而,正是这1万元左右的空间成了个别经销商更改发动机铭牌冒充升级版发动机的动机,冒险出售假国Ⅲ,从假冒标准车型中套取上万元饱了私囊,这就是国家环保总局将重拳打击假国Ⅲ的真实原因。

  假国Ⅲ不排除生产企业作祟

  虽然在假国Ⅲ出现后,有关专家建议消费者在选择国Ⅲ轻卡时,首先是要打开引擎盖查看发动机是否有共轨系统,发动机号有没有打磨的痕迹,或者让经销商给一个书面承诺。但不容忽视的另外一种假国Ⅲ,就是号称加装装置就达标的车型。

  在昨日的调查中,虽然南昌目前没有实施国Ⅲ尾气排放标准,但只有5辆车获得了南昌市环境监测站发放的“环保达标车证明”,能在奥运期间进京一事,以及南昌文明城市建设中对尾气排放的加大管理,已经引起江西消费者对假国Ⅲ的关注。一位轻卡经销商认为,假国Ⅲ因为不符合国家环保标准,每年的年检、平时的抽检一旦查出假国Ⅲ,处罚将会相当严厉。记者了解到,部分地区已经依法处罚了几家违法商家,很多用户因为购买了假国Ⅲ轻卡,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位轻卡经销商告诉记者,面对国Ⅲ排放标准实施政策,国内轻卡企业各自有对策。部分优秀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未雨绸缪,早在国Ⅲ排放标准未实施之前,就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研发和技术储备,新政策实施之前因为凭借国Ⅲ产品的迅速投放,有效提升了市场份额。还有一部分汽车生产企业借目前国家发改委与国家环保总局在轻卡国Ⅲ实施时间和步骤上存在分歧,因此存在侥幸心理,打算“只要能上牌,就继续生产国Ⅱ车型”,同时需要指出来的是:假国Ⅲ如果没有厂家的配合,光凭经销商是无法单独完成的,至少厂家要提供假合格证和与之匹配的发动机和整车铭牌,因此假国Ⅲ的表现是经销商造假,真正的推动力量则是厂家。事实上假国Ⅲ已经形成了一条从厂家、经销商、更有甚至涉及相关管理部门的造假链条!

  呼吁加大监管力度

  假国Ⅲ轻卡的出现并非首创,实际上这种“偷梁换柱”在过去的国Ⅱ的实施过程中,这一不法操作手段就让一些厂商和经销商尝到了甜头,假国Ⅲ只是故伎重演。更令人吃惊的是,在广州、深圳、上海出现的假国Ⅲ,有些品牌甚至猖狂到了与顾客私下签订秘密协议以规避与顾客打官司:我是国Ⅱ的产品,但我保证你上牌,你也别追究我是不是真正的国Ⅲ,买国Ⅲ的产品要贵好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呢!

  人肉引擎让不少人惧怕网络曝光,但此次国家环保总局推行国Ⅲ排放标准,一样借助了网络,但假国Ⅲ依旧有空子可钻。记者调查发现,一般的操作办法是:汽车生产企业申报一批符合国Ⅲ的产品的公告,但光有公告还不行,市场上销售的产品还必须与公告中“身份证”一模一样。但由于申报公告本身的样车就是特制出来的,无法批量生产,于是就有了假国Ⅲ产品在市场上销售。但假国Ⅲ漏洞百出:明明标的是增压发动机,却往往找不到增压器,或者增压器就只有一外壳;明明标的是高压共轨发动机,但打开引擎盖却找不到轨道。

  一位经销商表示,由于有关部门对生产一致性的审核不严,车管所的检查不力,甚至出现经销商与上牌人员的串通是导致这种“偷梁换柱”屡禁不止,假国Ⅲ才会扰乱市场。

  无论是从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绿色奥运的期盼中,都要求汽车企业需要尽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尤其是环境保护的责任),而假国Ⅲ的存在不仅是无视环保的要求与责任,同时是对法律尊严和政府执行力的挑衅,造就不正当竞争的温床,并最终对中国的汽车业造成整体产业损害。就执行与监管部门而言,如何分工协作,加大监管,严格实施国Ⅲ,是维护法律尊严、政府信誉以及可持续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对于厂商而言,随着我国汽车法规的不断加严,排放标准的逐渐提高,轻卡消费市场呈急速向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已是势不可挡,早做研发准备才是明智之举。□文/记者黄铭 徐明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