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揭秘朗逸的隐藏交易:上海大众建新能源事业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7日 07:34  新京报

  两周前上市的上海大众新车“朗逸(参数配置 图库)”被普遍认为是大众汽车本土化的开端,更被大众汽车中国总裁兼CEO范安德称为“一个重大转折”。然而在这些被精心包装的表象之后,却存在着上海大众与大众汽车之间重要的“隐藏交易”。

  近日本报记者从各种渠道获得的消息进一步将“隐藏交易”托举出水面,目前所获得的事实是:大众集团董事会批准了斯柯达速派携PQ46平台进入上海大众;同时大众集团正在上海大众架构下筹建外方主导的“新能源事业部”。而朗逸被看做是上述事实得以成立的交换元素。

  朗逸是一种让步而非进步

  在朗逸出现之前,上海大众与一汽大众相比现有产品线几乎无计可施。

  一汽大众因为奥迪在华经营的成功很符合大众汽车的根本利益,这也帮助中方为大众品牌争取更多的砝码。也是双方就PQ46平台上的帕萨特(参数配置 图库)B6投产问题达成共识的主要原因。

  反观上海大众,长久以来的中低端车型产品结构对于大众集团的贡献有限,因此在争取帕萨特换代产品时由于没有“等价物”而败在一汽大众面前。

  斯柯达的国产目前为上海大众争取来的只是中低端车型,而大众汽车看重的是PQ46平台上的速派。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双方利益在这里找到了结合点:大众集团将PQ46平台引进上海大众生产速派,在上海大众体系里谋中高级车之利;作为交换,上海大众获得PQ34平台,以本土研发的名义打造朗逸,同时获得了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

  “交换”到朗逸让上海大众终于有了一款能够继续提升销量和占有率的A级车,对于大众集团,朗逸的本土化可以用很少的成本带来占有率的扩张。但PQ34平台在一汽大众有着多代产品的延续性优势,“朗逸是新宝来(参数配置 图库)(Model X)开发过程中的一个分支,由于技术上没有同档次平台车型的延续性,朗逸后继无车”,大众中国一位负责技术的知情人士说。

  范安德所谓朗逸“领先同行业10年”的说法也缺乏依据。上海通用泛亚早在五年前就在进行本土化研发。而直到2007年上海大众才得以进入大众全球研发体系,“朗逸是它们做出的让步而并非上海大众取得的进步”,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新能源背后的利益交换

  知情人透露,上海大众为得到朗逸和PQ34平台,还将为大众集团提供“新能源事业部”的落脚之地。根据大众中国相关技术负责人、上汽研究员和某著名调查公司提供的可靠消息,这一“新能源事业部”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之中。

  另一个事实是,一汽集团已经与丰田合作在长春投产了普锐斯(参数配置 图库),按照排他性的原则,一汽已经无法与大众再在新能源领域进行合作。大众集团只能选择将新能源落户上海大众。

  上周大众集团在德国刚刚发布了其最新高尔(参数配置 图库)夫混合动力车型,一个被称为Twindrive的混合动力系统可以被同时用在汽油机和柴油机上,依靠高效锂电池和插电充电系统它能实现更长里程的纯电动驱动,这将是未来中国、北美市场混合动力解决方案的核心技术。

  上海大众方面在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上也早就介入,2005年11月的上海工业博览会上,就展出了当时国内第一款途安(参数配置 图库)混合动力车型,这比丰田普锐斯进入中国还要早将近一年。而同年9月,上汽股份与德国大众签订合作开发混合动力轿车协议,途安混合动力车型整个开发工作在德国狼堡和中国上海同时进行,中国部分的开发和试验由上海大众技术开发中心负责实施。这一车型也是当时大众汽车为数不多的汽油电动混合动力车型之一。

  本报记者 崔卓佳

   ■ 链接

    大众汽车转型混合动力 

  长久以来,大众汽车在新能源领域始终专注于欧洲传统的清洁柴油机技术研发,其中TDI技术已经在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清洁性方面拥有了很大的优势。

  然而大众汽车在欧洲对柴油机的顽固坚持态度却无法嫁接到中国和北美。大众汽车清楚地看到,要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成长中融入大众的基因,汽油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这两项是在中国获得广泛认可的关键技术。上周在德国首次亮相的高尔夫Twindrive混合动力系统将是未来大众最核心和量产最多的新能源技术。这套Twindrive在以纯电力模式下前进时可以行驶更远的距离。“这套Twindrive是我们走向全电动力汽车之路上的重要一步”,大众汽车CEO文德恩表示。

  本报记者 崔卓佳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上海大众品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