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慧丽
自7月1日起,俄罗斯将对进口车正式实施新的认证体系。这一政策变化令不少雄心勃勃开拓俄罗斯市场的中国汽车企业颇为头疼。
“从3月起,我们就着手准备俄罗斯市场的认证工作,手续相当麻烦。原计划7月1日前完成新的认证,现在看来非常困难。”某重卡企业海外市场部的陈先生一脸愁云。
感到头疼的重卡企业不止一家,记者向一汽、重汽、福田等重卡企业了解情况,这些企业对俄罗斯市场的话题相当回避。据了解,目前还没有国内重卡企业完成俄罗斯新的进口车认证手续。几家重卡企业出口部门的人士均坦陈,“今年国内重卡在俄罗斯的销量肯定会受很大影响。”
认证项目之惑
对于俄罗斯新的进口车认证要求,目前国内车企还不是很清楚。对于认证的有效期,有的企业人士说仍将分为一年期“小认证”和三年期“大认证”,有的则说一年期“小认证”将取消。认证的项目数量,记者先是从客车企业那里听到 “将由原来的13项增至36项”的说法,之后又从重卡企业那里听到“由11项增至55项”的版本。有些企业海外市场部的人士则表示,还不清楚新的认证要求到底有多少项。
宇通客车海外市场部的一位业务经理表示:“关于新的认证要求,我们查了很多俄方媒体报道和政府公告,也数次向当地经销商询问,都没有查到一个权威、准确的版本。目前国内流传比较广的55项的说法,是源自俄罗斯一家媒体的报道,并不是俄罗斯政府或官方认证机构的正式公告。这种模糊状态对于企业准备认证很不方便。”
对俄罗斯汽车市场非常了解的希比利汽车出口公司董事长祝景成介绍,关于新的认证要求他曾询问俄罗斯权威认证机构的负责人,但对方没有答复。“他们似乎不愿意过早公开认证的具体要求,但俄罗斯的汽车认证标准和欧盟的大体一致,不会比欧盟的要求更高。”他表示。
由于俄方进口车政策变化不明朗,尚有一些企业持观望态度。
“据我所知,去年100多家中国企业及代理商申请进口认证许可,最终获得批准的并不多。俄罗斯今年开始实施欧Ⅲ排放标准,有些重卡企业去年8月向俄罗斯认证机构提交申请,到现在也没有获得批准。2010年俄罗斯又将开始实施欧Ⅳ排放标准,政策变化这么快,一些国内企业也在犹豫,投入很大精力和成本做认证是否值得。”祝景成说。
国内认证的尴尬
出于便利和节省成本的考虑,国内车企更倾向于选择国内的汽车检测机构,把俄罗斯汽车检测机构的专家请到国内做现场目击检测。这种方式成本低,也比较方便,检测车辆不达标时,企业可以很快把车拉回去做改进。如果把车辆拿到俄罗斯做检测,认证的成本和周期都将大大增加。
之前,俄罗斯方面还乐于接受这种方式,2004年以来,国内一些车企陆续通过这种方式完成了俄罗斯进口车认证所要求的检测项目。但今后这种方式很难继续下去。
“今后请俄方专家到中国做目击检测将越来越困难,企业的认证时间和成本都会增加,以前可能需要半年时间,今后估计得一年左右。”福田汽车海外市场部人士表示。
祝景成介绍,俄罗斯政府已经明确要求俄方的汽车检测机构,严格控制对非1958年《日内瓦协议》签约国的进口车认证检测,并要求检测项目尽量由俄方机构完成。他预计,俄罗斯新的进口车认证检测项目所需费用大约为12万-15万欧元。
“比较理想的办法是由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出面,推动两国车辆检测机构的合作和互认。”祝景成说。多家汽车企业海外市场部的人士也表达了类似的想法。“如果能推动俄罗斯认可国内车辆检测机构的认证报告,企业会轻松得多。”宇通客车的海外业务经理语气急切。
依然看好俄罗斯市场
尽管有些企业在俄罗斯陷入暂时无车能卖的尴尬境地,但是中国车企开拓俄罗斯市场的决心和信心似乎并未减弱。
面对俄罗斯进口车政策的剧变,有些国内企业相对从容一些。长城汽车宣传部部长商玉贵表示,目前长城在俄销售的车型中,80%左右在当地组装生产,20%左右是进口整车。进口整车原以经济型皮卡和SUV为主,但公司已经确立了用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替代低端产品的出口计划。在产品开发、检测认证方面已有所准备,因此受影响不大。
客车企业郑州宇通也提前做了比较充足的准备工作。确定一款产品进入俄罗斯后,根据当地用户需求进行适应性改进,并按照俄方认证要求进行严格检测。目前宇通在俄罗斯销售的产品都满足俄罗斯3年期“大认证”的要求,因此此次所受冲击较小。
上述福田汽车海外市场部的人士认为,俄罗斯进口车政策收紧也并非全是消极因素,俄方打击灰色清关、加强认证管理,将促进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减少以往中国企业在海外相互压价等不正当竞争的做法。综合实力强、技术水平高的企业,有可能在俄罗斯市场站稳脚跟。对于技术水平较低的企业来说,也是一次提升的机会。
“俄罗斯是目前海外市场的开拓重点,不会轻易放弃。”相关企业人士表示。
商玉贵则看得更长远:“长城是在国内外市场不断变化的考验中成长起来的。俄罗斯市场的变化是中国企业走向海外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的问题,我们相信中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