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粮食涨了油价也涨了 新能源可能带来新的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0日 11:48  新易在线

  编前语:6月20日,油价再次上涨。93#汽油已经超过6元/升,而这种油价的适度放开看上去才仅仅是个开始,油价离10元/升的日子也许不远了。这个时候,对于汽车而言,新能源似乎是解决汽车燃油问题的最佳途径。但是,车缺油、人缺粮,而新能源却正在用粮造油;现在油价没完没了的上涨从某种程度上看,却正是因为创造新能源而带来的。这看起来似乎是悖论,但现实确正在发生。

  如今,油价的起伏波动受到的关注已经超过车价本身,新能源和替代能源受到的待遇也今非昔比。刚刚结束的北京车展上所有品牌无论大小都在谈论自己的环保战略、规划,大部分是噱头,小部分能给人希望。

  有一个疑惑是,当这些希望实现的时候,我们仍然称汽车为汽车吗?或者应该换一个准确而别扭的新名词,比如机动车?

  另一个疑惑是,这些为汽车找到出路和希望的技术,会不会带来另一个领域的没落和绝望?

  比如生物燃料。

  生物燃料兴起 人车开始争粮

  生物燃料在07年突然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年初是一片赞美和鼓励的声音:每年可以出产几季的粮食转化为乙醇作为汽车燃料,理论上可以无限再生;发动机燃烧后的排放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对大气的污染小于任一标号的汽油;相对于其它替代能源,生物燃料基本不用改变现有的内燃机技术,终端推广的障碍极小……

  备受高油价折磨的消费者、对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感到焦头烂额的汽车企业,不约而同地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一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困扰全世界的问题似乎很快就找到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到了07年年底,事态的发展有了变化。“人车争粮”成了反对一方最有力的支撑。舆论担心,粮食危机会成为石油危机的延续和扩散,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毕竟石油危机的影响更多的只局限于工业领域,而粮食危机对GDP的拖累虽然没有石油危机那样明显,但却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

  2007年美国25%的玉米收成变成了乙醇燃料,但另一方面,粮农组织2007年底的一份报告指出,受大量粮食被转变为生物燃料等因素的影响,世界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因此有联合国官员认为,使用粮食生产燃料是一项“反人类的罪行”。

  事实上,这种担忧在最近一个月逐渐显现出来,联合国新任食物权问题特别报告员奥利维耶·德许特在5月2日上任第一天表示,粮价上涨正给全球各地带来一场危机,而这场危机源于国际社会过去20年的一系列错误政策。他认为,正是由于国际组织或机构低估了投资农业的必要性,全球多国如今才会为这一“错误”埋单。

  解决办法 寻找替代非粮食原料?

  在这之前,政府已经有过类似警告性质的表态。早在2006年12月18日,发改委、财政部就曾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暂停核准和备案玉米加工乙醇项目,并对在建和拟建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

  发改委担忧的是,目前全国各地正在酝酿的生物燃料乙醇产能超过千万吨,而国家“十一五”计划预计的乙醇产能为500万吨。乙醇燃料项目超常规发展将过度消耗玉米、小麦等粮食。12月28日,国内生物燃料行业的优势企业中粮集团对此发表回应称:“新政策不会对中粮的生化能源战略产生负面影响,恰恰相反,这是一种积极推动。”

  中粮所谓的“积极推动”源于非粮食原料的提前规划。在国家发改委叫停之前,寻找理想的替代原料已经成为生物能源企业的战略焦点。中粮、河南天冠等纷纷加大投入,抢先拉开一场原料产地争夺战。此前,中粮在广西、河北、内蒙古三地已有共计80万吨乙醇项目进入前期准备阶段,这些项目都将避免直接以玉米、小麦等粮食为原料。

  目前,国内燃料乙醇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国家指定的4家定点企业:吉林燃料乙醇、河南天冠、黑龙江华润酒精与安徽丰原。据了解,在这4家生产企业中,除河南天冠以小麦为主要原料外,其他几家都以玉米为主要原料;此外,这4家定点企业都在加大力度提高“非粮”原料所占的产能比例。

  中粮的原料布局主要分为两大领域:一类集中在玉米、红薯、木薯、进口木薯、甜高粱等方面;另一类是纤维素乙醇。中粮在接连并购华润酒精、安徽丰原之后,在第一类原料的乙醇竞争方面已表现出较大的竞争优势;下一步,中粮未来的核心战略将转移到纤维素乙醇上。在我国,纤维素乙醇具备很大的资源潜力。据农业部、林业局的统计数据,可利用农林、农作物等废弃物资源量为6亿吨,具备3亿吨燃料乙醇的生产潜力。

  负面效益逐步显露 面临新危机

  当潜力巨大的“非粮食原料”让新能源发展再一次转向乐观的时候,生物燃料生产过程中的消耗与污染又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生物燃料的原材料产地一度被称之为“绿色油田”,但是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年初发出警告,世界急于开发和使用生物燃料,正造成玉米和其他粮食作物价格上涨,可能造成水源短缺的状况进一步恶化,并可能导致贫困人群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这个警告里,生物燃料和水资源的矛盾成了问题的焦点。根据粮农组织专家里根·铃木的解释,由于制造生物燃料需要大量的水,如果盲目推进,中国和印度将遭受更加严重的水源短缺。中国水利部2007年11月发布的水资源评价最新成果显示,按目前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正常年份中国缺水近400亿立方米。

  与此同时,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森林面临着棕榈种植园扩张的危险。里根·铃木说:“对于热带和亚热带国家来说,种植生物燃料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往往也在这些国家中,森林和资源保护体系是脆弱的。”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发布的预测报告与铃木的说法一致。这一报告使用独立开发的计算机模型,以印度等国的生物燃料增产计划和人口增长趋势为基础,预测2030年利用玉米、小麦、甘蔗等作物生产生物燃料所需新增的用水和土地。结果显示,印度届时需要新增用水约300亿吨。其他一些农业大国也面临大量水资源供应缺口。

  至本稿截稿时,纽约商品交易市场原油期货价格站上每桶125美元的历史高位,生物燃料的开发、生产和环境成本与原油价格之间的巨大差距将诱使大量的资本疯狂追逐,这种驱动力造成的趋势是任何报告、政策无法逆转的,而粮食价格与其它大宗商品的关系也将越来越紧密。

  届时,“以食为天”的人们大概不得不“以油为天”了。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