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自主品牌进军国际市场应避免车身设计民族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4日 18:06  汽车商业评论

  民族性与全球车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

  [常冰专栏]

  请人们不要非得用民族性的标尺来衡量设计。定位世界多个市场的Global Car,还是要有意淡化或者避开民族性特征

  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汽车设计——这是个时常被谈起的话题,特别是在自主品牌设计潮水般涌现的这届北京车展期间。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的人进入汽车生活,对民族自豪感的期待也很自然地开始在汽车领域生长。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的设计师们当然从未曾松懈,他们一直在积极寻找和探索中国民族特色的事物与汽车造型之间的联系,并且创造出了许多具有典故背景的设计,例如此次北京车展上红旗高端SUV概念车的车灯,就是借用了中国古兵器“钺”的造型。

  但是无独有偶,早在2005年法兰克福车展上,好几款来自欧洲的车型设计就运用了类似的车灯形体,但他们称之为“飞去来器”形。从几何形体上看,中国的“钺”和老外的“飞去来器”极为相似,但是不同的地域使设计具有了不同的民族性解释。

  其实分析其他作为设计特色提出的几何形体设计,我们都会有类似的结论,即没有什么几何形体是专属于某一个民族的,它最多能够归属于某一个品牌的特征设计,而这与民族性已经没有什么联系了。

  在这一问题上,来自中央美术学院交通工具设计研究所的张所家教授的观点更为彻底:“民族性设计其实仅仅具有心理学上的意义。”如果冷却一下关于创造中国式汽车设计的热度,我们确实很容易认同这一观点。

  我们常说的德国式严谨、法国式浪漫、意大利式激情、美国式张扬,在汽车设计上的体现既非某一种固定的物理形体,也非某一种确切的设计语言(同属于德国设计的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就是完全不同的设计表述),而是主观心理上的抽象的联系。这些形容词与民族之间的特定联系不是单纯的造型设计使然,它是机械性能、品牌特征、相关汽车文化等等在很长时间历程中综合表达和影响的结果。

  近年来造型设计受到全世界好评的马自达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这个借助具有强烈个性的全新设计语言得以振兴的品牌大密度推出了一系列优美的设计,许多消费者包括一些媒体都把马自达这种“流动感很强”的设计与日本文化联系在一起来品评,这可以说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心理推理逻辑”。

  但事实上马自达的全球设计总监Laurens van den Acker并不是按照这样的民族化思路去规划品牌设计的。他曾称:“我们把创造日本式设计留给丰田和本田去完成。马自达是日本公司,因为它来自日本,但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努力创造‘好’的马自达设计”,而非‘日本式’设计。”

  尽管马自达的个别车型设计中有与“竹”这一东方味十足的东西相关的细节,但这和来自其他事物的创意并没有什么高下主次之分,仅仅是创意来源的不同而已。

  劳斯莱斯最新敞篷车Phantom Drophead Coupe也是一个很有趣的例子。这个被誉为英国国粹的品牌在这款设计中大量借鉴了意大利Wally Yacht豪华游艇,而后者一样是能够代表意大利的高超设计作品。如果狭隘地讨论民族性的问题,这种做法肯定不合适。但是超越地域因素,以纯美学的观点(这也是评价设计应有的理性观点)品评这款车的时候,谁都不能否认游艇上的那些元素、船艇竞赛精神与高端敞篷车的结合是如此地和谐统一。而且这也并非今日多元化世界才有的做法,早在1957的劳斯莱斯车型中就有了意大利设计的成分。

  其实设计的原则很单纯,就是要努力创造独特而优美的形体,民族性仅仅是设计创意借鉴和参考的来源之一,用或者不用,都有各自的道理,这是设计推敲中的一个自然思路,而不是务必贯彻的定律。请人们不要非得用民族性的标尺来衡量设计,甚至有些车的设计,特别是定位世界多个市场的Global Car,还是要有意淡化或者避开民族性特征的。

(编辑:王禁)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