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全合肥市乃至全省人民关注的长江中路及长江东大街规划设计方案终于在市规划局全部浮出水面,这两条即将构筑的“井字形”道路骨架,不仅在公共交通组织设计方面傲视国内,更是一次城市节能与环保的全新革命。受市规划局邀请,美国能源基金会顾问、国际顶尖公共交通专家Paulo先生不但“无偿援助”设计全程,并对这两条路给予极高评价。
东大街路河桥:现古典韵味
据介绍,本次设计的长江东大街,全长3.6km,规划红线宽度为46米;道路断面布局与长江中路一样,双向8车道,其中BRT专用道两条,自行车道5米、人行道3.5米。
考虑到长江中路-东大街的骨架功能——东与新安江路对接,构成第二条东西向交通主动脉,而此项创举的最大看点即在跨南淝河大桥穿坝上街和东方商城等关键节点。综合各界专家学者和决策层多轮论证,最终确定东大街南淝河大桥为钢桁梁大桥,结合两岸风光和建筑风格,大桥设计体现出复古的韵味。
长江中路站桥一体:国内翘楚
合肥晚报昨天报道了长江中路的公交站台情况,引起市民热烈讨论。为了使市民对BRT快速公交系统有较深的了解,昨天下午,市规划局在公布方案时还特别邀请了国际BRT专家Paulo先生到场进行解读,并称合肥长江中路BRT快速公交系统在国内所有已推行的城市中绝对是顶级水平。
据设计方案,本工程沿长江中路自西向东共设9座人行天桥,其中7座结合快速公交站台布设;人行过街横道线6处,均位于交叉口。具体包括:三里庵人行天桥(结合BRT站台)、长丰路人行天桥(结合BRT站台)、大西门人行天桥(结合BRT站台)、三孝口人行天桥(暂时保留)、飞凤街人行天桥(结合BRT站台)、六安路人行天桥、四牌楼人行天桥(结合BRT站台)、宿州路人行天桥(结合BRT站台)、北含山路人行天桥(结合BRT站台)。
由于在道路中间设置公交专用车道,在公交站台处,将加设公交超车道,站台处车道宽度均取为3.5米,站台长度有120米和75米两种,宽度4米,乘客通过人行天桥上下公交站台,在天桥处设置梯道连接公交站台,全线设置6对公交站台,站台位置是结合道路两侧公共建筑、用地性质、道路拆迁后的用地条件、原有公交线路的并线、行人的出行需求量以及过街换乘需求量综合考虑设置的。
此外,设计师们还特别考虑了行人过街设计,全线过街设施一共设置15处,其中9处为人行天桥,6处为人行横道线,均设在交叉口。过街设施平均间距285米,比较适合行人过街或乘车习惯或需求。
专家剖析:长江中路只算起点
Paulo先生是美国能源基金会特别城市规划顾问、国际城市公共交通专家,曾为巴西、哥伦比亚波哥大、南非开普敦、墨西哥城以及我国的北京、济南等城市BRT提出设计思路或直接担纲设计。
Paulo先生昨天下午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合肥市的胆略与气魄令他感动,像长江中路这样城市最核心区域一般是不敢轻易上马这种技术的,因此,当他率领另外4名国外专家接到这个课题并赶到长江中路现场踏勘时,均异常兴奋,因为这更具有挑战性,也是BRT理念得以真正释放的大好机遇。因此,他们提出在长江中路BRT站台设计时采用分站台技术,可以一举解决合肥市多年来一到高峰期“公交长龙”堵站台现象。
Paulo先生告诉记者,曾经被认为只适合于小城市、发展中国家的BRT技术,已被国际上越来越多城市认可,主要是其节能、环保,以人为本的理念倡导所然。
随着长江中路8月底开通和10月份长江东大街开通,BRT还将焕发出新的精彩与活力,正如Paulo所言,该条BRT只是一个开端,在其他相应路网与站点配套日益完善的时候,它所展现的解决城市交通顽症的魔力将更加让人惊叹。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