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吉利转型欲做有影响力的品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6日 10:38  经济观察报

  车展前一天,北京沙河空军基地,吉利汽车BMBS(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测试活动如期举行,在几位高层陪同下,吉利明星老板李书福也一同出现。在活动现场,李书福不停的与前来的媒体记者们打招呼、寒暄,碰到有比较熟悉的,甚至还拍拍肩膀。

  4月20日,在北京车展上,吉利推出了FC-2中高端轿车,同时亮相的还有23款新车型,其中有13款新车是首次发布,其中10款将是今后的量产车型,包括这10款新车在内,吉利未来将共有42款新车在2015年前陆续上市销售。同时,其在网上10万元重奖为吉利HRV起名活动也落下帷幕,最终定名“吉利金鹰”。

  按照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杨健的说法,北京车展上吉利亮相的车型是去年6月份吉利开始战略转型后的阶段性成果,按照产品战略规划,“基本上从现在开始,平均每季度吉利都可以推出一款新车,新车中有70%—80%都会在未来两年内投放市场”。

  杨健同时也表示,转型并不意味着吉利放弃经济型轿车的市场,而是要通过车型的拓宽、品牌和质量的提升,使吉利从中低端市场不断向中高端市场进军,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向“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转型。

  吉利转型悄然进行中。2007年6月,吉利提出了三个阶段的转型目标,战略转型第一阶段(2007年6月-2009年),吉利汽车成为“有知名度”的品牌,转型初见成效;第二阶段(2010-2012年),成为“有影响力”的品牌,转型基本完成;第三阶段(2013-2015年),成为“有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实现脱胎换骨。

  从目前来看,吉利转型的核心内容就是向中高端进军,同时技术上有重大突破、产品线不断拓宽。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2008年一季度,吉利销量为6.60万辆,名列轿车生产企业排名第七位,相比2007年的轿车企业总排名虽然靠前了一位,但6万多辆的销量还不足以乐观。

  有人说,李书福善于营销,在媒体面前总是侃侃而谈,而技术是其短板;不仅如此,对很多国人而言,李书福“汽车是四个轮子加沙发”的豪言似乎仍言犹在耳——吉利成了低价的代名词。在中国,一个显见的事实是奔驰、宝马在中国销量并不是最多,但在中国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大赚特赚,这是李书福所羡慕的。

  对吉利而言,要造中国平民喜欢的“国民车”,而这些车并非就是低价车;就目前国内汽车消费市场来说,对很多梦想拥有第一辆甚至是第二辆汽车的中国消费者而言,在今天的中国,汽车很多时候是身份的标志,更多人愿意购买品牌形象好的汽车——“国民车”也并非“低价车”。

  吉利如何突破传统形象,技术、产品问题固然可以依靠努力来攻克——如其所展示的BMBS主动安全技术,李书福所言“打破了国际汽车行业的技术垄断”——但品牌形象问题是吉利转型要面对的最大的问题,业内传言——最近李书福也在反思以前说过的话,成就李书福的名言现在反而成了今天吉利突破低端品牌形象的魔咒。

  事实上,吉利早已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已向中高端车进军。2006年12月,吉利已经和英国的锰铜公司合资成立英伦帝华公司,合资生产有“小劳斯莱斯”之称的TX4出租车,已开始向中高端尝试。

  为了进一步扩大高增值产品业务,吉利去年成功收购上海英伦帝华51%的股权;同时在海外收购上海英伦帝华另一主要股东——英国锰铜控股有限公司22.83%股权。上海英伦帝华已于去年6月开始营运,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始试产“TX4”型号的伦敦出租车。

  为了改变低端车的形象,目前已经看到的是——在北京车展上,吉利汽车有一款代号为GEELYGT的概念跑车首次亮相,这款概念车瞄准高端市场,并开始沿用了吉利高端产品的LOGO标志。

  近日吉利公布的2007年财报显示,由于联营公司利润上扬,吉利汽车去年业绩大增。去年营业额为1.37亿港元,增长8%;纯利为3.15亿港元,同比升50.7%,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分别为6.38港分及6.28港分。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吉利集团4家联营公司:浙江吉利、上海华普国润、浙江金刚及浙江陆虎汽车的策略性转型产生效果,高增值产品销售比例增长,另外市场对于过去两年内推出的三款较高档轿车反应良好,推高了公司的盈利。

  公告显示,去年公司共售出吉利与华普轿车18.15万辆,同比增长10%,使得吉利及华普轿车在中国轿车市场的份额已经升至约4%。

  按照吉利汽车2010年开始成为“有影响力”的品牌,2012年转型基本完成的战略目标——也许,现在吉利已经有了不错的开局。

  杨继伟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