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通用公开的这份调查报告中显示,主流消费者正呈现三大变化:第一大变化为消费者的年龄层次正在下降。平均年龄在40岁至49岁的占20%、30岁至39 岁的占41%、22岁至29岁的占31%,可见80年代后成为消费新主力。他们更愿接受和参与多元文化;且从过于投入工作到更加追求工作、生活的平衡;第二大变化为消费者更有品味,他们更注重独特性、生活方式多样化;第三大变化为消费者更追求科技含量。在汽车产品上,他们对汽车的整体性有更高的要求,喜欢体验汽车,而不满足仅作为汽车的拥有者。
在财富增值效应下,70年代人和充满活力的80年代后开始变得富有。孙晓东指出,”消费者平均家庭月收入超过1万元已经很普遍了,中国人的财富积累也很可观了。”这一现象在顶级豪华车法拉利中早有体现。法拉利亚太区总裁Marco Mattiacci发现,与美国法拉利车主相比,中国法拉利车主显得年轻化。Marco Mattiacci将这一现象理解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新富翁。其所指的富翁为资产在百万欧元以上者。
随着这批新中产阶级涌入汽车消费大军,中国人消费经济型轿车、中高档车甚至豪华车的口味也开始发生巨大变化。
北京的一份针对消费者未来购买车型价位的调查中显示:有意购买 20万元以上车的消费者占的比例最大,约为25.3%。如果以排量计,则是排量1.6升至1.8升的中级车最得消费者眼缘;有意购买5万元以下轿车则仅占6.4%。
与新车消费同样快速发展的,还有二手车市场。
上海证券报从新华信的一份调查中看到:三年内有意购车者达27.15%。其中:未来半年内,有意换车的达1.7%;未来半年至1年内,有二次购车计划的达21%;未来1年至3年内,有二次购车计划的达4.3%。
中国汽车消费不同于欧美
尽管汽车业人士都密切注意到,随着人均GDP的增长,中国汽车消费将逐步与成熟汽车市场接轨。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国内外消费潮流最有研究的汽车公司研发高管们认为,中国汽车消费上升过程正碰到全球原油价格高涨、汽车安全呼声越来越高的大环境变化,加上中国人原有的文化习惯,中国汽车消费将走一条与欧美日有极大差异化的道路。
尽管从历史、文化、幅员上看,中国和美国均为大国,国民在选择消费品时均有极大的包容性。但经过仔细调查后,上海汽车技术中心总经理高卫民告诉上海证券报:“由于生活观念不同,中美消费习惯有很大不同。美国人花的是现在的钱、将来的钱;用自己的钱甚至用全球的钱来消费,因此他们贷款买车已经很平常。车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代步工具,所以他们对车的期望值不会过高。”
上海汽车技术中心设计部总监马征鲲告诉记者,“如果车型上看,美国人更接受运动型的汽车,如日本丰田佳美(凯美瑞(参数配置 图库))在中国感觉上更适宜家庭,在美国则走运动型路线。”
菲亚特汽车金融公司的相关人士认为,中国消费者贷款买车的比例并不高。因此在高卫民看来,从文化传统上,中国人买第一辆车,其实是买一种与其身份相匹配的产品,这从轿车的“轿”字即可体现。正因为这样,中国消费者目前更愿意买大车、长车,期望值高于美国消费者。
与美国消费者不同,欧洲汽车消费者则更强调安全法规和环保性,他们更能接受环保型的小车。高卫民指出,“以前欧洲人开车时不能说话,不能吃零食,甚至车里有放杯子的地方也无法接受。对于美国消费者来说,如果在车里不能喝可口可乐是无法接受的事。”
由于幅员较小、本国市场小、人均可用资源少,作为第二批发展起来的成熟汽车市场,日本和韩国的汽车消费特征也完全不同于欧美。高卫民指出,“日本追求简单的小车,排量0.6升的车在日本是主打车型。几家日本汽车公司在全球的畅销车型不足以代表日本的消费习惯。”
基于以上几点,马征鲲指出,“从长期看,随着中国人财富的增长,大家会买越来越奢侈的车。”对于这一点,法拉利亚太区总裁Marco Mattiacci深为赞同。而法拉利、保时捷、宾利等豪华车走入中国大街小巷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但这些顶级豪华车是在云端的富豪们的宠儿,普通消费者未来将会青睐什么车呢?上海通用汽车副总经理孙晓东认为:个性化需求、对环保的认可或许会成为未来一大消费趋势。从某种意义上看,在能源高涨的限制下,变得更有钱的中国人,不得不相对考虑环保问题。高卫民认为,独生子女政策进一步提升了生命的价值,因此消费者更注重汽车安全性。(本报记者 吴琼)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