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应红)必和必拓的一个喷嚏,中国钢铁厂因此感冒;钢材的大幅上涨,让整个卡车产业链开始发烧。进入三月以来,发烧已经让大家坐立不安,纷纷寻找退烧之药。
原材料涨价绝非一个新话题,不过,此次钢铁的涨价来得猛烈了点,超过1000元/吨的涨幅,而且还有继续攀高的预期,以及市场有价无货的恐慌,确实让大家有点如坐针毡。制造成本的急剧攀升,让无论是汽车零部件产业还是整车企业都有一种抗不住和挺不过来的危机感。
价格是最敏感的话题和杀手锏,谁都不愿提及,谁也不想贸然出手。然而在内部挖潜、扩大规模、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核心技术和减少人力物力浪费等降成本措施在短期内都于事无补的情况下,“不约而同”地使出了见效最快的产品涨价“杀招”。对于整车厂和改装车来说,或3000元或5000元或8000元的单车涨幅能否见效?涨价的幅度应该多大?单凭涨价能解决卡车产业链的重重危机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对于零部件配套商来说,原材料上涨可谓是雪上加霜,也可能是一次吃掉对手的机会,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首先,大部分企业向提高管理水平要效益。就整车厂而言,因其处在供应链之末端,若成本管理前移至供方,从后往前推动其供方加强成本管理,最终使整个供应链共同行动起来都在成本上下工夫,或可达降低成本的目的。在提高整个卡车供应链管理水平的过程中,成本压力也可以让零部件企业多分担些,这招有点“损”,也就是让零部件企业“吃点亏”。
二则,可以通过体系活动消除企业内部的高成本因素,如减小人、财、物的浪费等,以此来补偿原材料涨价成本,即所谓内部挖潜。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能使企业长期收益。不过,管理方法实施,只能做长远打算,立竿见影的效果恐怕难以见到。
还有智者指出,应该加紧技术提升,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即使涨价也不怕。业内也有很多行业楚翘的零部件企业,占据了供应链的有利位置,并具有强大的议价能力,其实本来就“家有余粮,心中不慌。”只是对于其他企业而言,面对涨价便是噩耗了,只怕是新产品还没有研发出来,成本的裤腰带已经要了老命。
如果从企业内部来说,也有有很多方法来应对原材料价格上升的。比如寻求新的供应渠道、改变采购方式、寻找代用品、增加产品销售量以规模增效益、调整产品结构、减少废品损失、增强员工成本意识等等,不一而足。但无可否认,所有这些方法,可能都不能立即见效:洪水淹到鼻子了,现学游泳终是来不及的。
因此,业内人士或已达成共识,那就只有涨价。有人认为,现在重卡产品低于1万的涨幅乃是杯水车薪,对于二三十万的车辆来说,涨幅不及5%,而原材料涨价早就超过30%,那么势必有很多中间厂家会陷入巨大亏损——难道没有产业链断裂的危险吗?一汽山东汽车改装厂厂长刘荣德说,我们生产的蓬翔车桥是商用车的大总成部件,面临的成本压力也最大,在主机厂没有提高车桥价格甚至还在压价的时候,我们就给我们的配套件提了价。我们认为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才是正道。因此,整车涨价2万~3万元,才能给零部件厂商留下足够的生存空间,否则对于卡车产业链的损害不言而喻。
可是,整车一下涨2万~3万元用户受得了吗?市场能承受吗?其实,彻底解决问题就需要从源头入手,东风商用车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黄刚表示,涨价是不得已之举,希望通过整车涨价一方面为零部件配套商解压,另一方面也推动国内运价的提升。目前,在燃料、购车成本都大幅上涨的形势下,只有提高运费才是解除卡车产业危机的根本之道,才是物流运输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通过提高产业链终端价格和提高整车价格能否化解原材料上涨给发动机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一汽解放无锡柴油机厂销售公司总经理尤志庆有不同的看法,他担忧地表示,目前国内制造业盲目扩大规模,盲目上新的生产线,致使发动机产能过剩,市场供大于求就容易引起价格战,特别对处于被动地位的配套商来说,不敢轻易涨价,因为你不供我供,你死我活的残酷竞争让企业没有喘息的机会。
通过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来提高竞争力,对处于卡车产业链的优势企业来说,也不失是一次增强体魄超越自我的机会。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李大开说, 涨价并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在目前生产资料价格普遍上涨的恶劣的环境中,企业只有在产品研发、成本控制、营销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狠下力气,才能生存并强大起来。我们要抓住这次既是挑战又是机遇的关键时刻,苦练内功,战胜了困难,前面就是一片光明。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