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暗”涨成风 车价拐点还未到来(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 08:39  中国青年报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多数厂家明确表示将内部消化增加的成本,但由于成本控制“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短期内难以见效。因此,在保证利润水平的情况下,“暗”涨就是最立竿见影的手段了。

  价格拐点是否到来?

  饶达的价格“拐点论”在业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国内每吨钢价上涨500元,中级轿车成本将增长1000元左右。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使很多企业的成本大大增加。这些成本的增加,企业内部是无法完全消化的。”饶达认为,从今年开始,全世界都进入了高通货膨胀的通道,中国也不能幸免。“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主机厂对降价都特别慎重。因为哪个企业宣布降价,配套厂就会相应的提出涨价,所以今年3月份的降价潮要比往年弱得多。”

  亚市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苏晖也同样持看涨观点,他认为,去年几乎所有商品都在涨价,而汽车一直在降价,但汽车的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等均在上涨,因此,汽车长期降价不符合经济规律,理论上汽车有涨价的可能。

  尽管看涨国内汽车价格的声音较高,但持继续降价的观点也是大有人在。一方面,由于国内CPI高企,钢材、石油等原材料价格涨幅较大,汽车制造成本不断增加,汽车企业不得不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近年来汽车价格持续走低,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成熟使得车价一降再降,而消费者也早已习惯了汽车降价,涨价之说简直让人无法接受。

  业内人士分析,所谓“无风不起浪”,大众汽车4月涨价之说,应该是厂家为试探市场反应放出的风声。对待涨价问题,汽车企业慎之又慎,唯恐一脚踩了“地雷”。市场的基本规律是,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目前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产能持续加大。据初步统计,“十一五”末期,我国汽车产能可达2000万辆左右,比实际需求多出一倍还多。这就意味着汽车市场存在严重供过于求的可能。因此,汽车价格直接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消费者选择“用脚投票”

  “赶快买吧,再不买就要涨价了!”近期,在不少汽车4S店,都可以听到销售顾问类似的提醒。然而,一项针对“汽车会不会涨价”的调查结果却显示,高达71.5%的消费者认为今年汽车不会涨价,认为会涨价的仅占13.5%。

  在这项近3000名受访者参与的调查中,高达65.3%的受访者表示,如果汽车涨价,将影响他的购车计划,表示不受影响的仅占20%。也就是说,在汽车涨价这个问题上,消费者对涨价选择“用脚投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汽车销量增幅虽然从2006年的25.3%放缓至22%,但利润却增长了65%,利润总额更是创下5年来的新高,远远超过1000亿元,仅16家重点企业的利润就达到610.07亿元。在重点汽车企业中,利润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主营业务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表明整个行业效益的好转。

  据预测,今年国内汽车销售可能达到1028万辆,增长17%,全年汽车价格总体降幅3.2%,尽管面临钢材涨价、人工成本上升等的压力,但汽车行业的利润增长仍有可能达到32%。而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证明,在汽车市场步入成熟阶段时,整车企业的净利润率是逐渐降低的。显然,在这种情况下,试图将成本压力转嫁消费者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调查显示,超过34%的消费者不能接受中意车型涨价的原因是还有很多可以选择的车型,27.5%的人认为不着急用车,可以等到加价取消再买,另有35%的消费者认为超出购车预算或者没有必要增加额外的支出。在被动选择接受涨价的受访者中,超过九成的消费者能接受的涨幅在5%之内,其中可以接受车价的最大涨幅在1%以内的消费者占到65%。

  种种现象表明,对于汽车涨价,消费者将选择“用脚投票”。

  记者 黄少华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孙凤娟)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