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涨价忽悠了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4日 08:33  新京报

  大众品牌在4月将联合国内南北两家合资公司一起涨价的消息在上周已炒得沸沸扬扬,经过调查,事实是,大众确实有过对涨价行为反应的试探,不论是通过媒体还是网络。不过结果仍旧令人“失望”,大众官方公布涨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和所有消费品的属性一样,决定汽车价格最根本的原因仍旧是供需关系,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只是一个非主要因素,而非决定因素。在汽车涨价说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是围绕汽车原材料的上涨来判断今年车市的价格走向,而忽略了今年整个汽车企业的产能有多少?如果蛋糕仍在做大,没有理由也没有道理要进行涨价。

  先看整体汽车盘子的问题,从2005年开始,中国汽车产量就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国,今年中国的预测产量将达到975万辆,美国1700万辆的产能这一数字已保持了三年没变,这就意味着中国汽车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与之相伴的是汽车产能的急剧增加,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已有的整车生产能力超过800万辆/年,按照目前的增长规模,中国汽车产能在2010年将达到900万辆左右。如果不对投资进行限制,“十一五”期末汽车产能可达2000万辆左右,比实际需求多出一倍还多。这就意味着汽车市场有从目前的买方市场向未来严重供过于求的可能发展。

  没有一个企业愿意为自己的库存冒险,同样也没有一个企业愿意为品牌冒险。目前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产能持续加大,汽车价格直接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但会大大减少汽车公司的盈利空间。所以,以合资工厂形式普遍存在的中国汽车产业,因为卖车收入是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利润来源,“涨价说”如果成立,那么增加企业赢利也是唯一的动因。

  不过没有一个企业会愿意站出来喊一声“我们要涨价了!”。他们在考虑利润的同时,也需要想想说这样的话可能产生的后果。公然涨价的结果将极有可能是消费者选择“用钱投票”的方式来抵制购买涨价的车型和品牌,因为市场上可代替的产品太多了,由此造成的品牌美誉度下降可能还会殃及今后的销售。

  那企业放风要涨的根本动因是什么呢?有一种解释,就是汽车企业希望通过涨价说来带动舆论,先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但最后的结果却很有可能是车价不涨反降,给消费者一个“惊喜”,达到刺激销量的作用。

  目前国内的车市已朝着充分竞争的方向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卖车和卖洗发水一样,价格只会逐渐走低,一直走到零利润,这就是已经在发达国家市场上出现的情况。企业应该关心的不是卖一辆车能赚多少钱,而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怎样从已经购买了汽车的消费者那里赚钱,这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何醒言

(编辑:章欢)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