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车机同步 上汽通用五菱实现跨越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3日 14:28  新浪汽车

  从量变到质变,目前微车市场排名第一的上汽通用五菱正在完成一次跨越。9月12日,由其制造生产的B系列发动机正式下线。这款被称为新一代小排量大功率的发动机,其技术水平和性能已属国内一流,最大技术亮点是峰值升功率达到52.2KW。该款发动机的诞生,标志着上汽通用五菱已经拥有了研发和制造发动机的能力,对于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量增到质变”

  06年底,当上汽通用五菱以年销量46万台的成绩跃居行业首位时,总经理沈阳表示:“我们并不满足销量上的第一,而是要完成由‘量增到质变’的转变。”当时多数人以为这是沈总的谦逊之词,没想到时隔9个月,这句“量增到质变”已经转化成为具体行动。随着B系列发动机的诞生,上汽通用五菱未来将实现发动机与整车的同步发展,这样不仅可以大大缩短新品的研发周期,同时可以更加有效控制产品成本。

  近几年,国家在小排量车品质、安全、节能以及排放方面的标准日趋严格,对整个行业影响较大,促使各个微车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提升产品品质,提高服务品质,以高质量、高性能的产品和服务实现消费者、企业、社会的和谐发展。集城市化、功能化和舒适性于一身的微型汽车将会在中国市场扩大需求,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日趋多样化的中国消费者,上汽通用五菱清楚地知道,必须通过跟踪世界先进汽车生产技术,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合理扩充南北两个生产基地的能力,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并通过自主开发,丰富产品品种,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提高产能,以规模经济增加效益。

  2005年6月份,上汽通用五菱发动机工厂奠基和青岛分公司的成立,这是企业历史上的两个标志性事件。企业在制造实力和产能规模上的优势进一步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取得了显著提升,在市场竞争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6年,企业产销量重新成为行业第一,而且将竞争优势一直持续到现在,B系列发动机的下线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集中体现。

  关于B系列发动机

  B系列发动机的升功率与当前微车所采用的发动机相比,其升功率大于 50 KW,各项技术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缸体及曲轴为铸铁材料,缸盖为铝制材料,采用塑料进气歧管,使整个发动机轻量化、小型化;气门的工作采用直推式DOHC构造,即可减少磨擦又能实现高转速时的动力追踪性能。另外,由于采用了耐久性优秀的链条驱动方式的凸轮轴驱动,不仅检修方便,还缩短了发动机的长度,使其在性能、耐久性、噪音等方面有大幅度提高。同时,为了满足今后中国市场日益严格的环保及节能要求,在技术性能设计上充分考虑了低油耗、低排放的要求,符合未来排放(欧III和欧IV)、燃油经济性等法规要求。

  有业内人士表示,现代的汽车研发都是先确定汽车的整体性能,然后再根据其性能要求来设计发动机,使之在形状、性能、结构、重量等方面与整车融为一体,而不是有了车身后再去挑选发动机,然后再根据发动机的性能来修改车身、车架或汽车的整体性能。因此,一个具备完整制造体系的汽车公司必须拥有自己制造发动机的能力。上汽通用五菱在整车制造生产上经验丰富, B系列发动机下线后,上汽通用五菱在新车研发上将拥有更多的主动权,能将更好更适合的发动机应用到更好的产品中。

  小排量车发展

  根据国家“十五”汽车市场预测显示,微型客、货车合计需求量2010年为120~126万辆,2020年为137~145万辆,占当年整车比例分别为15%和10%。在06年初,小排量经过在上海、广州、武汉解禁,整个舆论界以为会迎来“小排车发展的春天”,但今年上半年,小排量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寒冬”,1.3升及以下排量的产品市场呈现负增长态势,特别是排量小于1升的车型,市场份额仅为5.8%。

  根据新华信一项调查表明,只有14.8%的人因为“购买微型车没有面子”,7.1%的人因为“车型配置不好”而拒绝购买小排量车。说明小排量的消费市场还是有的,随着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市场的开发,小排量车的市场空间还极具潜力。小排量车的桎梏可以锁定为“政策限制”和“产品竞争力”,新华新调查有另外一个数据,48.8%不购买小排量是因为“动力性能不足”,36.2%的人认为“国家对小排量的支持力度不够”制约了小排量车的发展。

  上汽通用五菱在推出新时代微面五菱鸿途仅半年,又推出了B系列发动机,对小排量车的推动作用可谓巨大,从客观上推动了小排量车行业的发展。随着汽车产量的稳步增长,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也在不断成熟,在产品线的成长后期,能否不断的推出适应市场的新产品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车机同步,以9月12日仪式为标志,上汽通用五菱实现再次实现了跨越发展,正向“微小型车领域国内领先,国际上有竞争力的汽车公司”这一目标迈进。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