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级车:自主品牌的一道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9日 02:30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丁之方

  自主品牌轿车的发展是近年来中国车市最引人注目的潮流之一,然而长久以来,自主品牌轿车一直以性价比作为竞争的主要武器,无形中成为低价汽车的代名词。然而,当自主品牌轿车积累了足够的制造经验以及资金与技术实力以后,向着更高等级的细分市场进军,或者谋取更大更多的利润也势必成为发展趋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自主品牌轿车正遇到一道难过的坎——从微型、小型轿车上升到单价更高、利润更丰厚稳定的中级轿车或者B级车市场

  “老品牌”树立的新标杆

  严格地说,即便是红旗这样的老资格自主品牌,其现有的产品也比较缺乏严密的历史传承血脉,因此所谓的“老品牌”也都是近10年来新崛起的新人,只不过它们已经有了比较高的市场知名度,被更多的消费者所接受。

  华晨、吉利奇瑞一直是自主品牌中比较引人注目的“领头羊”,当然在进军中级轿车领域也显得最为迫切。华晨的骏捷在设计方面极力向着世界流行的欧风靠拢,源自宝马血统,得到保时捷技术支持,由中欧专家倾情合力打造,是其主打的卖点。而且华晨还为该车配备了1.8T的引擎,使得这款10万-15万元的车更加显得物有所值。而奇瑞的A5以更气派、更强劲、更科技、更省油、更安全为卖点,在今年也卖得不错。经过全面升级改进的新东方之子则主打性价比。相对动作落后的吉利推出了首款中级商务家轿远景,以风尚享受和安全感加上刷新中国中级轿车史上的性价比底线为号召,极力追赶。

  其实,除了上述的三个“老品牌”之外,迅速发展起来的“新人”,包括比亚迪,其F3以良好的性价比在车市上卖得不错,同时也积累下了比较好的口碑。

  这些车的共同特点是直接针对市场上的经典“老三样”,并且试图以比较低的价格争夺到一些诸如伊兰特甚至凯越这样的主流车型的市场。

  新产品伺机上市

  “更大的比亚迪”——F6目前已经正式下线,5个车型,分别装配了2.0升的引擎和2.4升三菱的4G69引擎,虽然比亚迪并没有公布F6的市场价格,但价格一定会比较便宜。厂方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比亚迪F6项目的完成,是比亚迪汽车走向高端的开始,是比亚迪汽车核心技术和品牌实力进入新阶段的标志。虽然冲击丰田凯美瑞是不可能的事,但类似“老三样”或者伊兰特这样的车肯定会在空间、舒适性尤其是价格方面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而更多讲求性价比的消费者也会被它所吸引。

  除了F6以外,江淮的首款轿车宾悦也以中级车为切入点,搭载2.0升和2.4升引擎。哈飞赛豹虽然车身比较小一点,却是一款典型的三厢车,由意大利的专业设计公司设计,从外形看非常典雅,而且备有1.6升与2.0升两款引擎有手动挡和自动挡可供选择。

  尽管因为各种原因的限制,这些已经设计完成并且在国内车展上高调露面的新车未必能够很快地正式上市,但它们对于中级车市的集体冲击依然为行内人士所重视。

  如何跨越这道坎

  尽管以华晨骏捷、奇瑞A5、比亚迪F3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中级车在统计上显示出迅速增长的势头,但其消费的对象依然以比较低端的市场为主,因此被有些人视为“农民车”,难以进入主流的行列。另一方面,随着那些大牌名厂不断引进国际最新车型,那些原先的旧款车便会放下架子,降价销售。由于其良好的市场口碑与比较好的服务,加上品牌以及广告宣传的优势,自主品牌中级车的市场其实面临着异常激烈的竞争。

  除了价格低这一传统的底线策略以外,应该看到自主品牌轿车在产品质量上正逐步改进,服务体系也在完善之中。然而,更重要的还是其设计与技术方面的提高,尤其大量地邀请海外专业设计人员的支持,这些中级车的外观有了十分明显的进步,而自主引擎等又满足了消费者对于技术的新需求。目前的问题是,如何在做工上进一步提高其细致的程度,以及如何让车内车外的各种细节调和起来,使之能够以更加“精神”、更加“干练”的形象吸引要求更加挑剔的消费者。

  其实,只要在技术与做工上面不算十分落伍,同时能够有一个比较迎合中国式口味的外观设计,凭借着价格的优势,自主品牌中级车在国内车市里是应该有着一席之地的。问题是做工要细致到什么程度、技术的先进性与质量的稳定性以及低价之间维持一个怎样的平衡比较合适,这一切都需要花时间探索。所以跨越中级车这道坎也不是近在眼前的事,可能需要观察几年才能够看清楚。

  对于中国这样巨大的车市来说,目前在销售的自主品牌中级车虽然时不时地让人们眼前一亮,但始终没有哪款车能够真正进入主流行列,这也是华晨、奇瑞、比亚迪等应该努力的方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