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聚焦中国汽车出口现状:“井喷”背后有隐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3日 00:22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出口各类汽车整车(含成套散件,含装有发动机的汽车底盘)24.1万辆,同比增长71.2%;出口金额27亿美元,同比增长110.7%。

  然而,在汽车出口“井喷”增长的背后,中国汽车普遍存在的技术标准不高、质量不过硬、售后服务网络不健全、对国外政策法规不熟悉等问题,以及国际汽车市场贸易保护主义日渐抬头的趋势,正成为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的障碍。

  “第一出口国”准入门槛提高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俄罗斯成为中国汽车出口最多的国家,出口金额4.5亿美元,同比增长355.8%;出口数量3.86万辆,同比增长477.6%,对俄出口的金额和数量占出口汽车总金额和总数量的比重均超过16%。其中,仅奇瑞一家的销量就达到1.6万辆。

  然而,俄罗斯媒体近日却刊出文章《俄罗斯不放中国汽车进入》。文章称,前不久,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贸易部、俄罗斯工业与能源部的官员们开会讨论了在俄汽车组装项目问题,投资总额超过3.8亿美元的4个中国汽车在俄组装项目被两个部门否决。

  此前,国内一家汽车企业计划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组装汽车的项目,虽然得到当地政府欢迎,但最终也被拒绝。还有国内另一家企业的商用车组装项目,两年前就和西伯利亚的比斯克汽车公司签了合同,到现在也还是没有动静。

  在不久前举办的“中俄汽车市场论坛”上,俄罗斯国家汽车摩托车质监中心负责人也表示:“今后俄罗斯对进口中国汽车的认证会越来越严格……”

  据了解,俄罗斯政府从未公开声明拒绝中国汽车本地组装项目,不过,对汽车进入门槛提高却是不争的事实。近期之所以频繁出现拒绝中国汽车进入的报道,从表面看是俄方对中国汽车质量和售后服务不满意,深层原因则是担心中国汽车对俄罗斯民族汽车产业构成冲击。

  俄罗斯方面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中国汽车总体技术水平偏低,引进这种水平产品的组装线,对提高本国汽车工业水平益处不大。中国汽车不能构成对跨国公司高端产品的竞争,其低价策略反而影响了俄罗斯本土品牌汽车销售。这使俄罗斯政府不得不面对来自本土汽车企业越来越大的压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

  据了解,2006年俄罗斯的汽车销量大约在26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了大约30%。2007年,俄罗斯的汽车销量增幅将达到13%,而2008年预计达到17%左右。目前,俄罗斯每年汽车供求缺口约50万—90万辆,据俄罗斯工业和能源部预测,2010年需求量将扩大到250万辆,缺口部分将基本由进口完成。因此,俄罗斯是中国汽车出口的重要战略市场之一。

  但是,中国汽车企业要想在俄罗斯这个战略市场有所作为,仅靠单一的出口恐怕并非长久之计。2005年4月,俄罗斯政府颁布法令:汽车企业散件组装汽车每年超过2.5万辆,投资总额不少于5000万美元,54个月内国产化率达到27%的项目享受进口关税全免或低于3%的关税优惠,但是部分汽车散件要在俄罗斯境内配套生产。一个月之后,俄政府通过了《2005—2008年汽车工业中期发展计划》,确定了在“工业组装”框架下与外国企业签订投资生产协议并组装外国品牌汽车的基本方向。按照俄罗斯政府的计划,未来几年,在“工业组装”许可协议框架下装配的外国品牌汽车将由2006年的约25万辆提高到70万辆左右,而整车进口数量将被压缩。

  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汽车企业要想在“工业组装”许可协议框架下进行本地化生产,唯一可行的做法就是不断提高技术含量、产品质量,强化安全和排放性能,执行更高的标准。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傅培昭认为,国内汽车企业要加大对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的投入,努力掌握核心技术,改变消费者对中国汽车的低档、廉价的印象,这才是敲开俄罗斯市场大门的关键。

  据了解,现在国内一些机构可以代理小批量汽车向俄罗斯出口,但经这些机构出口到俄罗斯的汽车并不能保证符合俄罗斯国家标准。这些小批量出口的车,难免给中国汽车带来负面影响。

  傅培昭介绍说,近年来,国家有关部委出台了不少扶持和规范汽车出口的政策,也在不断规范出口秩序。为了保证长远发展,我国汽车出口企业应该自律,同时,我国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应发挥自身作用和职能,加强对车辆出口的监管和调控,做好企业协调工作,避免自我无序竞争局面。此外,严把质量关、加强技术服务工作、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树立和宣传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竞争力等,也是中国汽车企业的当务之急。向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车型

出口反思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