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时时记住你将在别人家的花园里工作。”这句话,曾是笔者对一位把轿车成功卖到欧洲的老总提出的忠告,它的出处,却是广州本田首任总经理门协轰二先生。
当年,在被问到跨国合作成功的秘诀时,门协答道,“我时时留意是在别人家的花园里工作,要尊重主人的文化习惯,让花园变得更美丽、更富裕。”
在跨国合作和交流中,了解、适应、尊敬彼此的市场文化习惯往往是成功的前提。我们常常把国际市场视为“战场”,“花园”的概念有了另一番意境——和谐共赢。
如今,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经历大起大落的磨砺,找到了在中国的感觉;自主品牌奇瑞、吉利,长城、华晨等,从出口起步,进而在国外合资或独资建厂,开始把走向世界从理想变为行动。全球资产并购领域,也频频出现了中国汽车的身影。
球踢到中国人的脚下,走向世界的中国轿车业开始在别人家的花园里工作。异国文化差异之大,即使你有天大的想象力也是匪夷所思。南汽英国公司中方总经理为联络感情,周末宴请几位英国的员工。谁知餐后英国人提出公司应该支付加班费,尽管是老板请客,毕竟占用了他们的周末休息时间。
当然,真正牵动人心的例子,是中国汽车出口欧洲频频受阻,在德国,在俄罗斯,中国轿车在多项碰撞测试中铩羽而归。其中虽然有一些复杂的原因,但是也暴露了中国出口轿车中,许多是一味追求低价,不惜牺牲安全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
其实,不要一遇挫折,就归结到意识形态的原因。美国企业20年前刚进入中国时都赔钱,都拿政治因素作借口;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吃透中国市场,获得了成功,又都说自己的战略如何如何好。这只是“面子”,而不是政治。中国经济发展太迅速,外国人猜疑、惊恐都很自然。关键要拿得出在当地市场有体系竞争力的车,价格绝不是取胜的唯一因素。
其实,日本轿车上世纪70年代也曾在美国市场几进几出,但是他们顽强地一家一家地走访客户,了解美国人的需求,锲而不舍地用省油的产品、便宜的价格、周到的服务去开拓市场,终获成功。
怨天尤人于事无补,中国汽车不能强迫外国市场就范。要在全球化中立足发展,只有迎合、了解、吃透一个又一个新市场,包括需求、法规、情感、习俗,一点一滴积累成功的可能。走出国门就要有“在别人家花园里工作”的心态,这也是“和平发展”的心态。(李安定)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