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菱汽车集团登陆香港H股的融资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作为上汽通用五菱的小股东,这家公司最大的价值或许在于它拥有的“五菱汽车”品牌——除了这一品牌在中国二、三线城市家喻户晓之外,国外的经销商们也排起长队在争取这个品牌的代理权。
和其他多数中方在合资合作中失败的案例不同,这家看上去不那么高明的独立小型汽车制造商,出人意料地在一次重要的合资行动开始时保护了自己的品牌。而难以想象当时它面临的谈判对手竟然是两位汽车业的大佬——上汽集团和通用汽车。
本报上周报道的 《五菱汽车尝试自主路线汽车业谨防“娃哈哈”上演》一文引发了业内关于广泛的中国合资汽车公司中方股东“单飞”冲动的激烈讨论,同时也引发了法律界关于保护本土品牌不落入外方之手的案例。
2002年6月,上汽集团、通用汽车与柳州五菱汽车三方以50.1%、34%、15.9%的股比成立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柳州五菱和广西省政府的官员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知情人士回忆,在要求五菱转让品牌给合资公司的问题上,柳州五菱和广西省政府方面坚持不肯给,最终取而代之的方案是 “五菱授权合资公司可以永久性无偿使用”。这使得无形资产快速膨胀的五菱品牌,受益人惟有柳州五菱。
这位人士甚至为中方的高明感到吃惊,柳州五菱进一步坚持在合同中规定这种授权是 “非排他性的”,这使得所有者五菱汽车可以单独使用这个品牌,这为其打造自主业务开辟了通道。
如今,五菱汽车集团丝毫不掩饰雄心勃勃的自主计划,尽管合资公司上汽通用五菱依然对其很重要。
从合资多年积累的研发体系、零部件体系、整车生产、销售以及售后能力,五菱集团都具备了单独打造小型车业务的可能,目前的短板在于资金和政府许可。
五菱集团与香港俊山集团共同组建的 “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将很快在香港H股上市融资,从而打破资金的瓶颈。其自主的专用车、发动机及零部件已经悉数装入了这个平台,其中仅五菱集团北部生产基地目前披露的整车规划产能是6万台。
而一旦在广西省政府全力支持下,获得整车生产目录,五菱集团必定将目前的“专用车业务”名正言顺地转型为“小型车”业务。
从中国乃至全球市场而言,目前也堪称最佳时机。业内预测,未来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对于小型乘用车和商用车的需求将超过1000万辆。
对于通用和上汽而言,则隐藏着一定风险——预计销量将突破50万辆的上汽通用五菱已成为这两家汽车公司值得称道的业务,而小股东打造自主业务是否对其构成冲击将很难预料。
“从成功保护本土品牌的角度而言,这是一起标杆式的案例——对于那些正在或即将与外方合资合作的中国企业有借鉴意义,那就是如何避免把品牌卖给外方。”上海律师协会公司法委员会副主任、知名律师吴冬对记者说。
吴冬指出,从这次的经验来看,通过品牌授权而非品牌转让的形式,将有效地在合资中保护本土品牌。“这也是五菱汽车的底气所在。”
本报记者 王亮 上海报道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