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PSA在中国的意外之棋(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2日 21:45  北京商报

  哈飞借力

  看上去,一直高举自主品牌的哈飞汽车终于“叛变”,走上了合资企业的道路。但事实上,哈飞盼望此刻已经有了3年多的时间。

  “哈飞一直没有放弃和PSA合作的计划。”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哈飞方面曾有所表示。而在3年的时间里,哈飞曾不断地寻找有合资名额的外资进行合作,并多次向PSA抛出橄榄枝。

  甚至,在哈飞组建第二生产基地的时候便有此想法,这从其第二生产基地的选址上便可见一斑。业内人士分析,其第二生产基地落户深圳的目的之一,便是以沿海的港口优势吸引国外汽车企业与之合资。“虽然前期只是小型商用车的合资,但未来的合资车型的想象空间则尚大。”这位业内人士认为。

  事实上,哈飞作为国内最早的微车生产企业,一直梦想着进军轿车制造领域。此前,哈飞已经推出了自主品牌轿车哈飞赛豹,并且不断改款推新。但受困于微型车的影响,虽然在产品、营销诸方面推广力度很大,但乘用车领域始终不见起色,甚至日益接近边缘化。

  而此番的合作,正可以成为其借力进军轿车领域的基石。“哈飞的思路就是在巩固微车的基础上,发展中档轿车。”哈飞汽车销售公司副总张抗洪在去年哈飞赛豹上市接受记者采访时便表示。

  同样是在新闻稿中称,“哈飞汽车集团是中国大型汽车骨干生产企业和重要的发动机研制基地,在中国微型车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已经具备年产整车40万辆、汽车发动机55万台的生产能力。2006年,哈飞汽车集团产销汽车26万辆、发动机46万台,营业额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

  不过,这仍难以掩饰哈飞的弱项,缺乏合资经验的集团,以及缺乏生产乘用车经验的企业,将来是否会在合资公司中沦为边缘的危险,也将是哈飞下一步所要考虑的。

  而哈飞这个自主品牌的最终倒戈,又将对那些在自主品牌边缘挣扎,甚至也在合资方面犹豫不定的自主品牌们产生怎样的影响,则仍需拭目以待。

  商报链接

  事件回顾

  业界:3年前,就有消息称,由于不满意神龙公司的业绩,法国标致雪铁龙有可能在内地设立第二家合资企业。

  标致雪铁龙:时任标致雪铁龙集团总裁的佛尔兹则出来“辟谣”称:“PSA在中国只会有一个合作伙伴,那就是东风。”

  东风:东风方面曾经有人表示,对标致雪铁龙与哈飞的合资谈判持反对意见。

  哈飞:哈飞汽车深圳生产基地在宝安区观澜,设计年产量10万辆,正式投产的是全车自主研发程度超过70%的新型车赛豹5系。

  PSA欲改变在中国现状

  今年2月份,前空中客车CEO克里斯蒂安·斯特雷夫接替佛尔兹上任标致雪铁龙集团总裁。斯特雷夫上任后,第一把火就烧到中国,不仅成立了直接听命于标致雪铁龙集团董事会的中国事务部,还宣布前神龙公司总经理杜森将接替法尔格担任中国事务部总裁一职。

  而摆在斯特雷夫面前的一份数据也显示出向中国市场倾斜的重要性。2006年,标致雪铁龙利润减少8亿欧元,在整车销售中,只有中国市场一枝独秀。标致雪铁龙在中国的全年销量达到20多万辆,同比增长43.1%。但与其他跨国巨头相比,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显然还有很大差距,这迫使其不得不加快追赶的步伐。

  作为新的中国事务部总裁,杜森首次公布了神龙的产能提升计划——2009年,第二工厂投产后,产能将达到60万辆。

  “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如此迅速,如果我们的发展跟不上,就会落后很多。”杜森非常清楚标致雪铁龙在中国的现状。

  PSA(中国)公共媒体交流部经理乐万年:

  这是对神龙项目的补充

  “我们和哈飞只是‘订婚’,还没有‘结婚’。”标致雪铁龙(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公共媒体交流部经理乐万年见到记者后愉快地解释。

  上周,标致雪铁龙与哈飞签署的一份备忘录让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标致雪铁龙的态度也许让东风方面松了口气。“我们与哈飞的合作只限于生产及销售(10 座以下)的商务车。”乐万年说,“之前我们强调不会有第二个合作伙伴生产轿车,以后也是”。

  “备忘录只是记录了双方的合作意向,并没有规定具体时间来签署协议。”乐万年强调,“但我们会尽快,也许几个月后就会有答案”。

  “如果计划成行,标致雪铁龙集团将会安装一系列必要的设备。”乐万年告诉记者。他认为,标致雪铁龙集团和哈飞汽车集团的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从而可以共同研发、生产及销售一系列款式多样的、满足中国汽车市场需求的10 座以下的高档商务车。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