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夜间行驶 注意安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4日 08:24  大河网-大河报

  

进入6月份以来,天气一天比一天炎热,最近几天的温度最高都在36至39摄氏度,白天驾车酷热难耐,相比较而言,晚上的温度则惬意得多,所以,许多驾驶员特别是大货车驾驶员都选择避开白天的高温,在夜间驾驶。这也是每年夏季高速公路晚上车流量大的原因。然而,毋庸置疑,夜间高速公路行驶的安全系数则比白天要小得多,于是,夜间行驶在高速公路,如何做到安全行车,这是驾驶员必须面对的问题。

  □记者 辛渐 通讯员史瑞杰

  夜晚行车危险大

  “每年夏季的夜晚都是交通事故的高发期,这个时间段高速公路上大货车非常集中,且很多都是重车,爬坡慢,下坡时刹车又不够灵敏,小汽车在它们中间穿行,危险性可想而知。”高速交警柳林大队民警告诉记者。

  2005年6月的一天晚上,一辆大货车沿连霍高速公路由西向东行驶,在上街段,遇到一辆大货车在路边暂时停车,又没有明显停车标志,结果引发车祸,驾驶员和副驾驶员都受了重伤。驾驶员后悔自己白天没有正常行车,而赶着夜晚凉快时赶路,结果视线不好,避让不及,发生这么大的事故。

  2006年7月的一天,在京珠高速路上,一辆赶夜路的北京牌照的小汽车由北向南在超越一队大货车时,因为没有看清前方车辆尾灯,结果酿成车祸,3人受伤。

  据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统计,夜间交通事故次数虽然仅占交通事故总数的40%左右,但发生时间大都在冬季和炎夏,而且出了事就不是小事,死亡事故约占整个事故的60%。

  选择夜间行驶高速的原因

  据省高速交警支队的民警介绍,人们夏日选择晚上行车,天气凉快因素占很大比例。记者在一些高速公路服务区了解到,不少大货车驾驶员白天选择在服务区有空调的房间睡觉,到了夜晚天凉快了,开始赶路。另外心理因素也起很大作用,即不少驾驶员认为,夜间高速公路上行车比白天行车容易,所以常常以超高速行驶。事实表明,这时的车辆并不少,而且视线不好,行车危险性也更大。另外就是其他因素导致选择夜晚行车,或者因为有急事要办,或者是货物期限造成驾驶员日夜兼程,或者是逃避检查等。

  造成夜间行车的危险因素

  据省高速交警支队柳林大队的民警介绍,造成夜间行车的危险因素很多,一是车流量相对大。尤其是炎夏,尽管夜间高速公路的小型车辆少,但载货车却增加,小型客车在其中行驶安全性极差。二是视觉因素。夜间的高速公路,除服务区、隧道外,几乎没有照明,通常是靠车前灯照明,虽然其他车辆的灯光也有照明作用,但驾驶员的视野仍变得非常窄小,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驾驶员判断失误,酿成惨祸。三是生理因素。夜间是驾驶员生理条件最差的时候,容易疲劳,视力降低,对速度和距离判断,注意力不集中。最可怕的是由于相对方向来车的大灯所引起的目眩感。夜间行车易造成的交通事故主要有追尾相撞,撞护栏、中央分隔带的事故。

  夜间在高速公路上如何安全行车

  据高速交警介绍,夜间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行车要适当降低车速。二是夜间行车要注意休息,千万不要为早点赶到目的地而强忍着睡意行车。睡意来临时,往往就是车祸的开始。正确的做法是:稍感疲劳时,立即选择最近的服务区、停车场去休息一下或睡一觉以消除疲劳。三是夜间行车时驾驶员注意力要集中,要仔细观察前方车辆的尾灯,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夜间安全行车最好的方法是:选择在自己车辆前方、行驶速度与自己差不多的车辆,保证足够的行车间距,跟车行驶。遇对面有车时,应变换灯光,使用近灯光或让灯光向下照射。如对面来车灯光刺眼时,应避开对面灯光直射,将视线移向右侧路肩,并做停车准备。四是除万不得已,夜间行车应当避免在路肩上停车,如确因故障抛锚,可将车辆停放到路肩上合适的位置,并在行驶方向的后方100米处设置故障车警告标志,同时开启示宽灯和尾灯。五是夜间行车中,要密切注意路上落物。有不少这样的事例,发现落物太迟或根本没有看到,驾驶员猛转方向盘,使车辆发生侧滑或撞上其他物体,酿成车祸。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黄昏时分和黎明时分也是夜晚的一部分,此时保护自己安全的首要措施是:及早亮灯,推迟熄灯。黄昏时光线暗淡,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很弱,驾驶员有一个暗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驾驶员不容易发现交通标志或障碍物,对于距离速度等的判断能力明显下降,再加上生理条件接近最坏状态,是事故的多发时段。及早亮灯可以使前后车辆的驾驶员认清自己车辆的存在及其动向。黎明时分的情况与黄昏类似,安全的做法是推迟熄灯的时间。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驾驶技巧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