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从欧洲旅游回国的朋友打电话给记者,说他发现了一条新闻:同样型号的车型,在欧洲的比在国内的普遍小一圈。记者告诉他,这早不是新闻。他很不理解,欧洲人长得五大三粗,怎么满街跑的都是小车?
近年来,越来越多与全球同步上市的车型导入中国。尽管车型的技术、品质与国外市场趋于同步,但车的尺寸却不约而同地加长、加宽,从奥迪、宝马、凯美瑞到最新上市的卡罗拉等不一而足。原因是什么呢?市场需求。
此外,已经连续好多年,在国内车市价格急速下滑的惨烈竞争面前,以大排量、豪华车为主体的进口车却保持了价格坚挺,并且供不应求。2006年,据不完全统计,奔驰、宝马、奥迪加上雷克萨斯、林肯、劳斯莱斯、宾利、保时捷等,豪华轿车的销量突破了9000辆,销售额高达80多亿元。不仅如此,一些高档豪华车来到中国,还要加大尺寸。
隔年举办的北京和上海车展上,最大的花边新闻是某某天价车型出现神秘买主。“山西煤老板来了”,“温州商团来了”,人们眉飞色舞地谈论着,眼神中除了不屑,更多的是嫉妒,感叹自己消费不起的失落更甚于对环保的担忧。
事实上,被中国消费者热捧的大排量汽车却在欧美发达国家遭到围剿。从去年开始,欧盟与美国开始制定更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欧盟环境委员会专员斯塔夫罗斯·季马斯建议通过立法手段,出台控制乘用车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正式法案,以迫使厂商生产更加节能的小型汽车,并召回一些包括SUV、大排量轿车和MPV在内的汽车。
被欧美视为“不受欢迎对象”的大排量汽车在中国找到了认同。而与此对应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去年,经过各方人士努力,国家出台了解禁小排量的政策。然而,一年后人们发现,“获释”的小排量车型并不叫座,其销售增幅甚至远远低于同期轿车的总体销售增幅。
一个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元的发展中国家,缘何在汽车消费上出现奢靡之风?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首要的一条是社会风气。从汽车在中国出现时开始,它就是权力、地位与财富的象征。因此,在汽车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时候,这些时代的烙印是挥之不去的。
今天的中国,尽管更多来自民间的“富人”开始有能力消费大排量豪华车,但官员、明星、企业家等公众人物依然是这些车型的主力消费群,并持续引导着消费潮流。在公务用车市场上,汽车厂商为了一单生意挤破了头,他们之所以不遗余力,看好的不仅是多卖出几辆车,更看好由此带来的巨大品牌宣传效果。在商家眼里,能在公务用车市场上站稳脚跟,就意味着俘获了大众市场。
6月1日,为了向国际显示日本支持环保的决心,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经济产业部长甘利明在首相府园地试驾了6辆环保车。安倍说:“我有信心,日本拥有世界上最顶尖的科技来保护环境。”安倍不是第一位出来搞汽车环保秀的日本首相,但这样的做秀我们应该赞扬。
在美国好莱坞,每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是全球的盛事。电影明星们从混合动力汽车中款款走出,踏上通往柯达大剧场的红地毯。珠光宝气之余,明星们热捧环保汽车,尽管做秀的成分大于实际需求,但表率的意义值得肯定。
从目前看,国家相关部门还没有制定限制大排量汽车的政策意向。在此前提下,向大排量汽车说不,公众人物的率先垂范就显得非常必要。
武卫强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