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克隆车军团的进攻(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2日 08:08  新京报

 

  当你在街上看见驶过一辆漂亮的本田或是一辆丰田甚至一辆起亚的时候,先别相信自己的眼睛,最好等它靠近了再下结论,因为你会发现这辆车的车标很有可能是某个国内企业的标志,甚至干脆就是一个你不认识的标志。

  没错,车也会被克隆。

  科学家现在还不能保证所有克隆动物的生命力能比它们的母体强,但在汽车领域,一些企业已经让克隆车做到了全面超越其原型,因此,被克隆的一方肯定会担惊受怕,生怕自己日后的饭碗不保!无奈现在国内的克隆车多到可以组成一个级别高低有序、兵种分配合理的克隆车军团了。

  实际上这并不是克隆车军团第一次来袭。记得十几年前,曾有位同学和我争吵,他非说本田的车标是椭圆形的,直到那年我在街上看到了“圆标本田”才相信确有其车。虽然若干年后这个家喻户晓的“圆标本田”旗下一款当家车型还会被人从后面误认为是捷豹,但此时这个企业已经是全球第六大汽车制造集团。

  看来汽车界的克隆技术并非某企业的绝学,如果非要溯源,恐怕我们还会发现这项汽车界的克隆技术也并非是从近二十年兴起。

  如今另一个克隆车军团正在大踏步地前进,并不断衍生出看上去完全不像原型的新型。我们在用好奇的眼光打量他们之余,是该窃喜还是担忧?

  陆原

  吉利豪情VS夏利

  零部件能通用

  不管是吉利美日还是吉利豪情,只要是两厢的吉利,就和人们印象中的夏利形象产生一定程度的重叠。不仅外形,其实吉利自身也毫不避讳,当年豪情就是在模仿夏利(包括车身和底盘)的基础上造出来的,并采用了天津丰田发动机公司为夏利配套的四缸发动机:夏利的1.1升发动机是在原TJ376Q基础上经过精密技术改进后变成了378Q,而1.1升吉利豪情也采用了378型发动机,性能参数接近夏利的378Q,只是最大功率略低一点而已。甚至有吉利的经销商向消费者宣称,夏利的很多零部件,吉利都能用。

  克隆指数:★★★★★

  众泰2008VS大发特锐

  结构基本相同

  众泰2008无论是外形还是内饰都与已经停产的特锐非常相似,外观上除了车标,其他几乎完全一样。从公开的资料看,众泰2008悬架结构也与特锐一样,前麦弗逊、后五连杆整体桥。除了发动机,其他全部参照特锐:众泰2008用一款三菱发动机替代了原装的K3发动机。特锐在去年因为价格高导致销量不好而停产,而众泰2008则通过控制成本,价格不到特锐的一半,所以据厂家介绍,去年众泰2008推出后销量达到11000辆,尤其是在路况不好的西部地区销售情况不错。

  克隆指数:★★★★

  -观点

  要先学会爬才会跑

  作为被指模仿的当事人,自主品牌吉利豪不否认自己是通过模仿别的品牌产品起家的,吉利认为,模仿是自主品牌企业在自身力量还不强大之时的起步之路,而从模仿开始,通过消化,自主品牌一样可以形成自我的设计能力。

  吉利销售公司的一位高层认为,吉利的车型研发一开始都是照搬别人的车,强调的是“吉利能造车”,而且要在此基础上考虑怎样造得比别人便宜,以抢占市场。比如1998年推出的豪情就是在夏利的基础上仿造出来的,不仅底盘零部件是采用夏利在国内的配套体系,最初的发动机是向天津一汽购买的8A发动机,豪情建厂的初期,吉利也招募了一批来自天津汽车的工人。

  吉利研究院的一位负责人则认为,正是从模仿学习起步,使得吉利掌握了整车零件体系的研发,发展了自己的配套体系,并培养起了第一批设计与生产上的人才队伍,并从美人豹开始了正向的自主开发(不再是从市场已有车型倒推回去的“开发”)。“自主品牌的成长要一步步来,在一开始必须要先学会爬,只有学会爬了,才能够走,最后才能跑。”

  模仿是自主品牌发展的捷径

  目前,在国内关于汽车行业的自主知识产权规定中,并没有规定必须完全自主开发,而是认可“拿来主义”。在车型,管理体系和底盘发动机技术方面,有部分是强调自主研发,有很多则没有明确限制,自主品牌都可以充分学习国外先进的东西,而对于模仿和仿冒也没有明确的界限。

  中国汽车工业经济技术信息研究所高级经济师韩广认为,事实上模仿是自主品牌发展初期的必经之路。即使是今天已成为世界巨头的一些日本和韩国车企,在发展初期同样是在模仿欧美的一些成熟品牌,甚至可以说是靠模仿起家。对于中国的自主品牌而言,在发展初期就已面临合资品牌强手如云,研发能力、设计能力和资金储备都很有限,如果不充分学习和模仿,那很可能就会被激烈的竞争所淘汰。

  模仿是自主品牌发展的捷径,等到逐步壮大之后,他们肯定会摆脱模仿,树立自己的设计风格,这无可厚非。至于外形方面过于相似,而导致法律纠纷,那就是企业之间的事情了。对于消费者而言,能买到外形心仪,而价位低很多的产品,何乐而不为?

  日产中国公关部相关人士表示,即使在如今已经很成熟的欧洲汽车市场,也同样存在很多小品牌在外形和技术上模仿大品牌的现象,不过国外汽车厂商一般没有注册专利的惯例,而且程序一般比较复杂。如在日本,知识产权这方面的官司手续相当繁琐,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因而厂家不到不得已的情况,都不会去和小品牌较真。

  专题撰文 本报记者 陆原 胡玮炜 朱艳莹 尹蔚 田天 魏学珍 实习生 谢涛

相关文章链接:

    婴儿与壮汉的竞争--从头做起可能要花费20年

    竞争地位决定其抄袭的可能性

    克隆是一种学习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