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进一步合作可能要‘黄’,与克莱斯勒的合资谈判不会再有新的进展。”4月18日,奇瑞汽车内部人士率先透出信息,一举打破了近几个月来,围绕克莱斯勒命运及其在华合作项目出路问题的沉默僵局。
这一天,距离上海国际车展开幕只有两天。克莱斯勒(中国)公关部负责人淡淡回应说,上海国际车展克莱斯勒将有重大事件对外公布,此后便一语不发。
由于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以下简称戴-克)对外宣称,即将出售克莱斯勒,业内对克莱斯勒前景均持悲观论调,“无论克莱斯勒如何运作,其被抛售的命运都将无法挽回。”而受此影响,克莱斯勒在华三大项目:奇瑞合资项目、北京奔驰项目、以及克莱斯勒东南汽车代工项目均前途叵测。
命悬一线
4月20日,上海国际车展隆重开幕,携旗下8款产品克莱斯勒重拳出击。然而与此同时,在美国,戴-克却在为处置克莱斯勒问题忙碌着。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戴-克董事会成员兼策略主管Rudiger Grube已经开始在纽约逐一会见克莱斯勒品牌的潜在买主。他们是:黑石集团、中桥资产合作公司、Cerberus 资产管理公司、以及由加拿大汽车零配件供应商Magna国际有限公司和私人直接投资公司Ripplewood Holdings组成的财团。
2007年初,由于克莱斯勒连年亏损(2006年亏损达14.8亿美元),致使戴-克集团对外正式表露有意出售克莱斯勒的想法。此后,克莱斯勒的命运就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国际评论界认为,克莱斯勒最终被戴-克出售的可能性超过80%,基本属于“板上钉钉”的事情。
如此一来,中国的合作企业们当如何应对?
奇瑞变心
在克莱斯勒即将被出售的消息公布后不久,坊间就传出,奇瑞与克莱斯勒新合作谈判已被迫暂停。此后,奇瑞董事长尹同耀曾公开表示,由于双方此前已经签署的小型车代工协议已经达成,因此工作仍按计划进行。但按照双方计划,未来除在小型车制造方面进行合作外,还有希望建立合资公司,生产面向全球市场的小型车。这一谈判已有一年有余的项目,因克莱斯勒的变故而要暂时停止。
如果说,尹同耀讲“暂时停止”是在为双方未来合作留下了一丝希望的话。目前,从奇瑞内部透出消息则可以说是让人绝望。
“去年,克莱斯勒方面曾专门派出工作小组驻扎奇瑞,商谈代工及合资协议。但在今年3月初,这个工作小组已经撤出了奇瑞。从目前情况看,双方成立合资公司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奇瑞一位内部人士私下告诉记者。随后记者在向奇瑞总经理办公室求证时,同样得到了一个想象空间极其丰富的答案:“在最终结果没有出来之前,任何可能性都存在。”
“克莱斯勒将来会被出售给谁有很大变数,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之下,奇瑞也不想继续谈合资的事,我们会将精力全部放在发展自主品牌上。”奇瑞另一位内部人士实话实说。
北奔念旧
但是不要忘记,克莱斯勒目前在中国的项目不止奇瑞一个。
克莱斯勒母公司,戴-克在2005年9月份与北汽成立了北京奔驰合资公司,并于2006年11月开始生产克莱斯勒300C轿车。按照此前北京奔驰的说法,今年下半年,克莱斯勒的一款中级轿车赛百灵将投放到北京奔驰。如今克莱斯勒或将被出售,克莱斯勒品牌产品如何在北京奔驰体系内继续生存呢?
“‘出售事件’不会对北京奔驰造成影响,就算将来克莱斯勒跟戴-克没有股权关系了,其产品同样能在北京奔驰生产,只不过生产方式可能从合资变为技术合作或其他方式。”北京奔驰新闻办公室主任阮伟建表示,目前300C的生产和销售工作一切正常,新产品(指赛百灵)引进计划也在进行。
不过,原北汽控股、北京奔驰董事长安庆衡(现为北京汽车行业协会会长)却不这样认为:“如果克莱斯勒被出售,克莱斯勒与北京奔驰的间接股东关系就不存在了,要转换为生产合同关系。”这种影响进而体现在,“如果真被出售了,戴-克对克莱斯勒的影响不会像现在这么大。现在一些问题可以在戴-克集团董事会内部讨论确定,如果克莱斯勒出售给其他企业,它在北京奔驰体系内的生存状态也会改变。”
最直接的可以参考的案例是:2005年11月,戴-克把其持有的三菱汽车12.4%的股份全部抛给美国高盛公司后,虽然三菱欧蓝德还在北京奔驰以技术转让的方式生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戴-克与三菱渐行渐远。此后三菱方面表示:“新一代欧蓝德将以进口的形式在中国销售,并确定将来不会再继续放在北京奔驰生产。”
如果克莱斯勒产品今后也逐渐退出北京奔驰,那么北京奔驰仅靠“曲高和寡”的奔驰品牌能否良性生存是个未知数;而失去了奔驰这棵大树,克莱斯勒产品能否在中国继续取得成功也同样成问题。
东南落没
当然,受“出售事件”影响的还有克莱斯勒与东南汽车的MPV代工项目,此事双方已经商谈了近3年时间。
今年3月份,东南汽车总经理简清隆曾表示,由东南代工生产的克莱斯勒MPV车型大捷龙将在今年下半年上市,“对手锁定为广州本田奥德赛,上市后到今年底预计销售3000辆。” 而当记者日前再次致电东南汽车时,其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双方还在继续商谈,是否按原计划进行生产尚不清楚。”
种种不利信息似乎都在指向克莱斯勒以及其在中国的遗留项目。然而,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被戴-克出售,对克莱斯勒中国而言也许不完全是坏事。
攀亲机会
“在戴-克体系下生存,意味着克莱斯勒在中国发展要受戴-克在中国合资名额的限制。”汽车业内知名分析师贾新光表示,按照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规定,同一家外资企业只能在国内建立不超过两家生产同类产品的合资企业(乘用车合资公司和商用车合资公司各不得超过两个)。戴-克此前已经跟北汽合资组建了乘用车合资公司北京奔驰,在商用车合资公司方面,戴-克在中国有亚星奔驰和福建戴-克商用车合资公司。这样,留给克莱斯勒的就只剩下了一个乘用车合资公司名额,而且这个乘用车合资名额是否会交给克莱斯勒去使用还要看戴-克的脸色。如果脱离戴-克体系,克莱斯勒就会重新获得两个乘用车合资名额和两个商用车合资名额,这为它今后在中国的发展留下了空间。“当然也是中国企业借机与克莱斯勒‘攀亲’的好机会。”贾新光笑称。
此事同样有史为鉴。2005年戴-克将手中所持有的三菱股份抛售之前,三菱在中国的两个乘用车合资名额一个被北京奔驰所占,另一个则要听戴-克调遣,这使得三菱跟长丰汽车在股权方面的合作一直徘徊在合资线以下(三菱持有长丰20%股份,按公司法规定,外资持有25%以上股份的公司称为合资公司)。三菱股份被抛售之后,三菱与长丰的关系开始逐渐亲密。日前据记者了解,三菱正在与长丰汽车商议组建合资企业,三菱将持有合资公司50%股份,主要生产SUV;而此前一直与三菱进行技术合作的东南汽车,也终于与三菱在2006年建立起了合资关系(三菱增持东南股份到27%)。
“将来是否会有中国企业去跟克莱斯勒合资,这要取决于中国政府部门的态度。”罗兰贝格咨询公司汽车业务组负责人郑豫认为:“在目前国家对整个汽车产能进行宏观调控的背景下,新合资公司获得审批将十分困难,这也是克莱斯勒以及中国企业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克莱斯勒要在中国谋求更大发展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作者:周树远)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