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马欲走马自达之路 新车H1神似马自达3(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31日 09:36  经济观察报

海马H1或将现身3C赛场与福克斯一较高下(图)

海马H1

  “我们已经到厂家做过培训,店里也有H1样车了。”近日,一位海马汽车经销商向本报记者透露,并详细地向记者解释了车型的配置和定位等。这也证实了市场上关于貌似马自达3的海马H1在上海车展期间上市并开始销售的传言。

  虽然此前海马已高调推出了首款自主车型福美来2代,并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屡屡月销量破万,但福美来2代从名字到技术上都与马自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闪烁着马自达的影子。也因此,无论海马自己还是业界,都更愿意将这款H1看成海马汽车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自主车型,作为能否擎起海马自主大旗的关键性车型,事关海马在中国自主品牌中的定位。

  结婚多年尚有夫妻相之说,更何况是与马自达合作了15年的海马汽车。而根据之前过渡性自主品牌福美来2代的定价经验,有理由相信这款在经销商口中定价12万-14万的车型,在上市时会有更惊人的价位。

  事实上,当业内人士在讨论一些自主品牌的发展模式像现代或像丰田的时候,一条复制马自达标榜技术先进性、造型个性化的路径已经隐现在海马身上,同时还添加了中国自主品牌的传统性价比优势。

  神似,但不是

  这款被海马内部定为代号H1的车型,车身造型犀利饱满、运动感十足,颇具视觉冲击感,并采用了其去年北京车展发布的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其个性运动的外型,以及强调技术的造车风格,都与同样标榜运动风格的马自达3神似。竞争对手瞄准福克斯(三厢)、思域、速腾标致307等运动风格轿车。

  其实,早在2003年海马与马自达合作期间,就提前预算到最终单飞的结局,由此开始设立自主研发项目。H1正是这个自主项目投入4.95亿元人民币,历时33个月开发出的最新成果。

  从上述经销商提供的海马尚未公开的内部资料显示,为确保H1的首发成功,海马汽车在产品设计、试验、生产等多个领域和环节也和很多自主品牌一样,展开了广泛的国际合作。H1的车身造型由海马汽车与全球著名汽车设计公司之一的意大利IDEA公司联合设计开发,英国莲花公司辅助进行运动底盘和悬挂的整体调校,并在生产过程中引进欧洲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确保H1这款自主车型的“合资品牌品质”。

  或许是担心媒体将海马尤其是这款车型再与马自达联系在一起,海马汽车市场部负责人汤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着重强调:“H1向国家专利部门申报了29项整车和零部件的专利;其中造型专利15个,实用新型专利13个,发明专利1个。”

  “我们希望每一步都走得稳些,车型开发先立足在已经具有生产、销售经验的中级车市场,未来我们会在H1的平台上开发两厢车,同时可能下探到A0级车型。”汤斯表示。

  走马自达之路

  其实,海马不仅仅是在这款H1车型的开发上神似马自达,经过双方多年的技术合作,其造车的理念也颇得马自达的精髓。

  “在中国自主品牌日益增多且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如果海马能做中国式的马自达,无疑将成为其摆脱低端竞争自主模式的一个突破。”业内专家分析。

  “我们不完全追求大规模,不会全系列什么车型都造,”汤斯表示,“我们更看重品牌的发展,通过先进的技术、个性化造型等,打造属于海马品牌的精品车型”。

  而这样的造车理念,与马自达(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尾崎清多次强调的马自达在全球不强调销量有多大,但追求“zoom-zoom”的理念可谓“不谋而合”。

  在日本甚至全球,马自达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车型系列的覆盖上远不及丰田、日产等大企业,但凭借其个性化车型和尖端科技的“zoom-zoom”造车理念,使其在全球享有声誉,占据一定的细分市场。在中国,无论是早期海南生产的马自达车型,还是马自达6,一亮相均得到中国消费者的追捧。虽然去年因为海马单飞和马自达3的停产,令其业绩大滑,但这也多少与其备受欢迎的车型争夺有关。

  而海马汽车在中国自主品牌中的地位与马自达更是有着相似之处,规模、车型系列远不及奇瑞吉利等大型自主品牌企业,但多年与马自达的技术合作造车经验,已经令其具有一定的特色品牌声誉,并占据着一定的细分市场。

  因此,对于先借福美来2代小心翼翼过渡的海马汽车,H1的推出将成为直接关系其自主成败的一役。

  据了解,为了实现自主,在核心技术上,总投资12.5亿元人民币、年产发动机15万台的海马汽车发动机厂建设项目已经投产,可生产1.8L、1.6L两种型号的发动机。

  根据海马汽车内部《汽车产品项目管理规定》显示,海马汽车聘请了国内汽车界的专家挂帅担当项目经理,抽调了整个公司的设计骨干人员参与,并适当地安排了一些年轻的设计主管参与辅助,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才梯队。

  而曾经热销的福美来、普力马等车型利润的积累,和海马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已经为其奠定了一定的资金基础。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成为中国式马自达,海马不仅仅是要在造型和定位上准确切入细分市场,更要在后续的技术和品牌上持久赢得声誉才可以。

  本报记者 王秋凤 北京报道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