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汽坎坷档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9日 10:41  汽车商业评论
南汽坎坷档案

左起:李克刚、江华、李阿夫

  有多少人知道刚刚度过60岁生日的南汽曾经享有中国三汽的美誉。通过三位汽车前辈的讲述,《汽车商业评论》为你描绘南汽尘封已久的历史

  口述:李克刚 李阿夫 江华 整理:汽车商业评论记者 葛帮宁

    精彩语录:

  李克刚:鲁南战役中大获全胜,缴获的1056大炮全都要汽车拉。淮中军工部于3月27日成立修理厂,这就是南汽成立的日子。

  李阿夫:南汽是中国第一个生产发动机的企业,仿照的是苏联发动机。

  李阿夫:南汽还有一个特点,老工人较多,自力更生能力强,没有这一条,南汽发展不起来

  李克刚:五十铃愿意把换型换下来的驾驶室模具卖给南汽,对南汽来说,终于将车头往前推进一步

  江华:南京依维柯项目,我们光报告就打了25次,党和国家领导签字批示35次,国家24个部门参与

  薄一波:“现在有困难,它愿意联合,等把救活了,它又搞小而全,所以我讲要乘人之危”

  李克刚:第38人

  我是1947年11月到南汽的,除了中间有一段时间因支援国家重点建设,把我输送到一汽工作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南汽度过的,应该说是南汽的老人之一。

  1945年我在上海参加地下党,日本鬼子投降后,我从上海来到当时华中军区所在地淮安,后来国民党发动内战,向解放军进攻,我就随华中军区机关后撤到山东,那时我才20来岁。

  战争开始时,敌强我弱,我们的地盘越来越小。1947年11月我服从号召,能上前线的就上前线,就在那时我进入三野特种纵队后勤修理厂,也就是南汽前身。

  日本鬼子投降前,我在上海江南造船所杨树浦工厂当车工,那时就参加了地下党。1945年鬼子投降后,一部分新四军准备进上海,恰逢毛泽东主席到重庆谈判,在谈判过程中,有消息说,江南不能再留了,部队要从南往北走。原来新四军进来后,一活动就暴露了,连老百姓都知道哪里住着新四军。

  我背了一个小包,避着母亲去了淮安。军区总工部搞了个学习班,准备让回来的人进修,以便将来再派出去。国民党仍在进攻,进攻后我们就出不去了,只能往北走,到山东。从济南到潍坊的交接线,有近千公里的出口,我们集中起来发动群众搞土改。搞了不到半年,国民党进攻,导致土改受挫,我们准备过黄河。

  苏北有不少地方干部,其中有位女同志,我们在土改中熟悉起来,她的爱人当时就在三野特种纵队当指导员,他过来接她时,我就问他:“你们部队需不需要工人?”他说:“当然需要,我们实行机械化了。”那时组织号召自己找地方工作,我一递上报告,就被顺利批准。

  我到三野特种部队修理厂时,厂长是王乃辛,指导员是袁大高。我到这个厂时,有资料可查的约有37人,我是第38人。当时有种说法,修理厂有技术人员“两个半人”,为什么是“两个半”呢?赵江和张琦分别算一个,周绳德算半个,因为他没上过大学。

  到修理厂后,我被分配到车工组。我们工厂的任务主要是为特种纵队服务。特种纵队怎么来的呢?1947年1月,国民党第一快速纵队进入山东,他们是机械化部队,全都配1056大炮,到鲁南后汽车陷在里面,拉不动大炮。我们在鲁南战役中大获全胜。消灭他们后,我们就成立了特种纵队。1056大炮有个特点,全都要汽车拉。那时我还没来,淮中军工部抽调出十几人于当年3月27日成立修理厂,这就是南汽成立的日子。不久,部队经过浙迫,到万家村时,我就加入了修理厂。

  修理厂最初有五六个车工,目前在厂的就只有我和戴月了。战争年代,工厂设在农村,动力就依靠惟一的一部柴油发电机。工厂随着部队移动,到达驻地后,先把柴油机安装起来发电。

  战争年代没有什么8小时工作制,也没有节假日和整套的规章制度,部队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部队什么时候需要,我们就什么时候干。修理厂的几十号人根本没有时间概念,睡醒了起来就干,然后吃点东西再干,有时候吃过晚饭后照样干。困了找个地方倒地就睡,没有洗澡的地方怎么办?工人就自己想办法把柴油桶打开,烧一桶水,需要洗澡的就爬进去洗一把,工作条件的艰苦可想而知。

  我们跟部队战士一样,享受供给制待遇。所有工人都按照排级待遇发东西,但我们多一块技术津贴,按照现在的说法,每月约能买五六斤猪肉。那时山东兴赶集,十天一次,我们拿到钱赶集。有的买鸡,有的买三五斤肉,用来改善生活。战争年代生活虽然艰苦,但也过得很充实。

  1948年,我们从万家村搬到山东西北角后哨营村,这时工厂已发展到上百人了。工厂还配备了文化教员,让文化水平低的工人学文化。当年年底,工厂从京浦路中间的梅村(暂时停留),转移到离徐州西北约20里地的拾屯。

  那时,华东正组织打淮海战役。工厂里的大部分人被抽调出去,干什么呢?消灭国民党后,有大量的机械装备要我们接收。我记得我们在离战场十来公里的地方,看着国民党狼狈逃窜,四处扔东西。有一次打了胜仗,敌人的许多汽车扔在战场里,尽管我不会开汽车,我还是挑了一辆吉普车开出来。第二天国民党赶来轰炸这些物质,我们就在旁边看笑话。

  淮海战役后,工厂又补充了不少人,当时我们工厂已发展到200多人。这时部队准备渡江。由于忙着修理战争后剩下的东西,我们在徐州拾屯驻了相当长一段时间。过江之后,我们接受了打上海的任务。1949年4月23日,我们一部分人过江去上海。

  我是车工,所以走得比较晚。走时,工厂设备都被拆掉装上火车往南运。在蚌埠,国民党飞机把淮河大桥都炸断了,怎么办?我们先用火车把工厂装备运到淮河以北,然后改用汽车通过浮桥转运到淮河南面,再装火车南运。

  装车时,旁边驶来一辆大车,靠我太近,大概不到20公分,车子转弯,我一摔,右腿被压断了,我被迫留在蚌埠养伤。

  部队打完上海战役后,转移到南京,接收了原国民党401汽车修理厂。我是腿伤痊愈后,才来南京驻地,比大部队晚了两个多月。

  那时候的厂房,我开玩笑讲我们是“拿着枪去站岗”,一站就把房子“占”住了。南方新村的四栋房子,我们“占”了一栋,后来花钱买下另外三栋;陈洋淀那几个小洋房、位于山西路四号的建设新村也都是这么“占”来的。

  1950年1月2日,三野特种纵队后勤修理总厂成立,这时工厂发展到上千人。总厂下设四个分厂:修车厂、修炮厂、皮革厂、制配厂。我因腿负过重伤,不适合再回到车间。正好工厂要成立工会,这时组织决定让我做工会工作,我成为南汽第一任工会主席,主要任务就是给职工办福利。

  我们从部队带来了两件宝贝,一个是合作社,一个是理发店。工会接手把它办了起来。那时职工买米很紧张,解放以前吃的是“户口”米,解放后买米还是相当困难,工会就想办法买来米发给职工。

  抗美援朝时期,这个厂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修炮厂被调回部队进入朝鲜;修车厂也搬迁到中朝边境的丹东安家;皮革厂交地方管理;剩下制配厂和总厂机关合并在一起,改为三野特种纵队后勤制配厂,厂长是张庆梓,副厂长是王乃新,南汽就是这样演变过来的。

  制配厂成立后,赵江被提为副厂长兼生产科长。我从工会调出来,任生产科副科长管生产。

  1953年左右,制配厂还继续为部队制配,但部队消耗不了这么多部件,工厂便选择搞汽车配件,如活塞、轴瓦、活塞环、活塞肖等一些零部件,除了供应部队,还提供给社会。

  同时,我们开始制作产品,如制造井冈山牌摩托车。当时我们与北京汽车修理厂合作,我们做发动机部分,北京做车身车架部分,然后合在一起装配。

  这时,国家形势发生变化,中央机械工业部成立了汽车工业管理局,准备在全国接收一批基础较好的修理厂,如济南、北京、綦江、武汉、南汽等五大修理厂,我们厂的体制就逐步从部队往地方转移。

  在1953年左右,三野特种纵队后勤修理厂就划归一机部,我们这些穿过军装的军工工人也就集体转业了。

  1954年六七月份,一汽要在全国有一定基础的企业里抽调一批管理干部,南汽决定把我输送出去。在南汽正式进入汽车行列时,我被调到一汽。

  南汽开始制嘎斯车时,我虽不在南汽了,但我还是为南汽出车做过贡献。当时让南汽犯难的大型锻件——前工字粱、羊角、后拖钩等,自己没法解决,只有一汽从苏联引进的10吨模锻锤可以一次锻成。

  我当时是一汽生产调度处副处长,正好主管对外协作,我对锻工车间讲,南汽的协作件,你们要开绿灯,只要不影响解放牌就行,因此南汽锻件到了一汽可以说是畅通无阻。我开玩笑讲,我在一汽间接为南汽工作。

  李阿夫:1958年造车

  我生于1928年,为解决吃饭问题,1942年14岁时就开始在华昌钢金钢铁厂当学徒,也就是帮助打扫打扫卫生,给别人送送东西。干了一年我不干了:“这样干下去没什么出息?一定要到车间去。”到了车间,名义上做的是车工活,实际上车工、铣工什么都做,一套模子要全部跟踪下来。

  解放后,厂子改名上海铝制品试验工厂。1955年3月响应国家号召,重点建设156项需要大量技术员和技术工人。我们这批人当年3月份到长春,那次去了2000人。我在一汽干了8年。1966年6月我被任命为南京汽车分公司副经理,历任南京汽车制造厂厂长、董事长等职,1992年退休。

  长春机械厂是第一辅助工厂,搞模具、机修、刀具的就叫临时工作车间。我们从辅助车间开始,主要负责刀具,后来叫工具二车间。同时,后方还设有锻工车间、模具车间、机械车间等。

  加具车间机动工部生产气动工具,约有100人。最初我在里面当车工,1959年我升为工段长,后来到工具二车间当副组长,我所在的加具车间后来成为一汽模范车间。

  这时,我爱人生病,1959年送她回上海看病,回去后,病反复发作。实在扛不下去了,我就给上面反映,说:“你把我调回去吧。”厂领导也表示支持,他问我:“去杭州还是其他地方,你挑吧。”那时上海户口控制得很严,从上海出去的人不能再进来。后来,我决定到南汽。

  1962年10月我调到南汽,仍在后方工作,在工具车间当副主任。南汽1958年开始搞汽车,仿照的是苏联嘎斯,同时受美国吉普车的一些影响。车顶篷应该是铁皮的,但是我们设备不够做不出来,就做成帆布,就像过去打仗用的汽车一样。

  南汽从一开始搞汽车就自己生产、配套发动机。发动机有两个型号,70发动机和50发动机,既能配上汽车,又能解决发电问题。南汽是中国第一个生产发动机的企业,仿照的是苏联发动机。那时发电机条件不好,全国各地到处都来征订我们的发动机。南汽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名气。可惜的是,南汽却把这块给丢掉了。

  那时,南汽从上到下群众积极性较高,要做工字粱,困难很大,需要大量投资,国家经济也比较紧张。我们就迎着困难上,提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南汽的产能为1500至1800辆,很多部件需要全国大协作配套,如齿轮变速器在綦江齿轮厂、工字梁在长春一汽厂,锻造230前桥是扬州配件厂(客车厂)等。

  时厂里流传着这样的口号:“南汽工厂一担挑。”这说明工厂很小,工具也少,一挑就挑回来了。1947年这个厂走到哪里就挑到哪里,主要就是找几辆马车,把拆下来的设备、工具、材料往马车上一装,跟着部队就走了。“一担挑”是后人加的一个形象的名字。

  发动机要大量生产 ,其中曲轴要锻造,需要10吨的模锻锤。当时我们没有,怎么办?我们就想办法,以铸代锻,试制球墨铸铁曲轴,不审从南汽开始的。

  车架、主要关键两片大梁,需要2500吨压机,南汽没有这么高的吨位冲压机。我们就用300吨两台、25吨一台,三台油压机拼装压成。

  那时我们每年要改造4000至5000辆车,后来部队消化不了,230也就不再生产。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从1958年开始制造汽车,就取名为跃进牌,这个品牌一直沿用到现在。

  南汽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担一担挑过来的,经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国家投资并不多。我记得第一笔费用,生产开发技术改造主要针对230车型投资886万元,国家批了好长时间才批下来。

  结果钱没用完,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南汽搞了个2.5万辆产能的扩大规划,国家投资8000万元。后因国家经济困难投资没有用完,就用来购置关键设备,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能力,如购置太原重机厂2500吨油压机,后购3000和4000吨油压机。建立发动机试验中心,扩大黑墨营的生产基地及依维柯引进创造了条件。

  南汽有南汽的特点,工具车间后面有7间房,四面漏风,条件很差。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汽车火车不通,当年七八月份就没办法生产。大粱运不过去只能用飞机运,当时汽车只卖1.1万元,飞机的成本就太高了。

  南汽还有一个特点,老工人较多,自力更生能力强,没有这一条,南汽根本不可能发展起来。比如,我没来时,听别人说过,驾驶室基本上要朱木印做,哪里能做木印呢?就用硬纸板比划着做。

  还有,用在传运部位的主动被齿轮很缺。一汽做主动被齿轮都是将全国的格里森设备调过去做的。格里森是个名称,美国叫螺旋生产,对这个设备要求较高,只能用它配套的刀具,别的还不行。此外,做这个车,必须要做两套刀具。一般企业没有这套设备,一汽也是因为准备不足,只能把国内生产的格里森调过去。

  我记得很清楚,1966年6月13日,我刚上任3天,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这期间,我们也生产汽车。阿尔巴利亚要600辆车,我们搞了一个月也没搞出来。另外,我们还支持越南。车都出来了,却不知道什么质量,都压在库里,没办法上船。

  李克刚:推出平头车

  1978年5月,我在一汽工作了24年后又调回到了南汽,这时李阿夫是厂长,我担任主管生产的副厂长。

  经过20多年的艰苦发展,这时的南汽已达到能年产轻型卡车1万辆的规模,资产将近1亿元,全厂有职工近1万人,在中国汽车厂家排名第三(前两名是一汽、二汽)。

  在计划经济时代,南汽成为轻型卡车企业代表。只要国家需要,任务就交给南汽,材料由国家统配,产品做出来后由国家收购,叫做“计划统一下达,材料统一配给,产品统一收购”。

  当时南汽正在按年产2.5万辆的规模扩建厂房、补充设备,为此国家同意南汽按8000万元的投资做规划。1980国家碰到暂时的经济困难,便暂停执行2.5万辆项目。没有钱,是我回到南汽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难题是当时国家汽油紧张,要求南汽把汽油机改成柴油机,没有柴油发动机怎么办?当时南汽与扬州柴油机厂关系不错,我们就跟扬柴联合起来改进汽油机,改成131柴油机。

  开始匹配时遇到了许多困难。那一年春节,5天时间我们没休息过,在工厂搞试验,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改造成功。

  柴油机投放市场后基本上被用户接受。但南汽的产量却从1981年的1万辆滑到8000多辆。可以想像,2.5万辆的改造规划暂缓执行,汽油紧张,柴油机刚好投放,市场上一片埋怨声。有的说南汽30年一贯制,有的说南汽134太土了,车头说有难看就有多难看。

  怎么办?改型。没有钱,只能逐步改变。在这期间,我们开始跟日本打交道,到日本参观五十铃轻卡厂,之后两家开始谈判。五十铃愿意把换型换下来的驾驶室模具卖给南汽,于是,我们花74万美元买来全套模具。

  买来后我们开始制造模子,推出平头车。过去南汽的车都是长头,这个面孔就有点日本味道了。除了车头,其他如发动机、大梁、桥都没换。开始,工人和群众都不太愿意接受。我记得包装箱运到总装厂现场时,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有人还用粉笔写道:“一堆废铁,你们瞎指挥”。但经过调试投放市场后,却被用户接受了。

  至此,南汽稍微有些回升余地。我们的老部长饶斌十分关怀南汽,在几次开会中都提到南汽。他曾说过:“我建了个一汽,后来又搞了个二汽,让重汽引进斯太尔技术,现在最不放心的就是南汽。”他还说:“南汽问题不解决,我觉都睡不好。”

  饶斌是“汽车之父”,在这种情况下他开始为南汽选型,然后一步步走到引进意大利依维柯这条路上去,1983年他带队去欧洲考察。江老(江华)就是在组建南京联营公司的前提下被派过来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