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俊松 从“03”到“07”,时间太短,变化太大
编采中心主任 桂俊松 |
-本报记者 朱孔源
2003年,《中国汽车报》第一次参与“两会”报道。桂俊松是我报第一位采访政协会议的记者。他由当年采访的情况,感慨起汽车业这几年的巨大变化,认为四年的时间太短太短,但变化太大太大。
桂俊松说,当时,“汽车资源社会化”的程度非常有限。汽车行业还是一个小圈子,和经济界隔着一层皮,没有充分融入社会经济的大循环之中。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汽车行业规模不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都很有限;二是作为更社会化、大众化产品轿车的消费热度,和现在没法比;三是汽车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参与社会经济循环的程度不高。结果是:汽车业界与国民经济及相关产业缺少“互动”,对资本等要素市场、国际市场的参与程度低。同时,汽车人的社会认知度也很低。不像现在,一大批业界高层人士都成了明星人物。
与此同时,当时“社会资源汽车化”的程度也不高。桂俊松说,在当年,除非是汽车业界人士,一般的代表、委员很少关心汽车,经济学家对汽车也往往知之甚少。而现在,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汽车产业链的迅速扩展和壮大,使汽车产业充分参与国民经济循环。在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都活跃着“汽车”的身影,汽车也成了社会消费的标志性产品,成了社会经济的“关键词”之一。同时,各种知识类资源也快速向汽车行业集聚,传播资源也钟情汽车,汽车广告铺天盖地。“汽车人”群体迅速扩张,“懂汽车”的人越来越多了。
桂俊松认为,汽车资源社会化和社会资源汽车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汽车社会和汽车文明形成的过程。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不必然”是“科学发展”及和谐的,它会引发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呼吁“科学发展”,呼吁“和谐汽车社会”的建立,就水到渠成了。这不正是今年我报报道“两会”的主题吗?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