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给自主品牌支招:与其伤其十指 不如断其一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7日 16:37  汽车商业评论

  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我们有没有可能在某一点上,某一款上,以绝对优势兵力对抗国外品牌相对弱势的兵力?

  《汽车商业评论》记者 孙贺芳

  2006年12月28日至2007年1月5日,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生存现状及发展规划建议系列研讨会在中国大饭店召开。研讨会由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与贝瀚斯汽车公关研究院共同主办。

  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以“品牌让中国更受尊敬”为核心理念致力于促进中国品牌的健康成长,联合贝瀚斯汽车公关研究院经过近一年的市场调研、数据收集,整理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生存现状和发展态势的详尽数据。

  最终通过品牌专家、汽车行业专家的系列研讨推出了《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生存现状报告及发展规划建议》。《汽车商业评论》杂志参与了此次活动。以下是研讨会专家发言内容摘要。

  领导带头来坐红旗

  艾丰(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主席)

  一方面汽车自主企业要努力,要把汽车的质量搞上去,如果只靠我们这些企业自己拿点技术革新或者创新也能有进步,就太慢了,应该把别人的好东西拿过来。一方面是国家政策,一定要有政策落实下来,中国汽车自主品牌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

  像红旗这种做高档车,用外国的技术造车,但它是我们自己的品牌。如果有志气把那种车做下去,我认为就应该跟中央提出建议,中央别老坐奥迪,我们的车跟奥迪差不多,怎么就不可以?毛主席都坐着红旗,如果我们的领导坐世界最好技术集成的红旗,中国品牌就有旗帜了。

  杨子云(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品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企业形象设计委员会秘书长)

  经济学家吴敬琏在总结改革开放经验的时候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叫做“制度重于技术”。我说文化先于制度。一种好的制度首先要一种好的文化来支持,如果我们全民族、全体国民从中央领导到我们每一个中国老百姓,没有为我们的自主品牌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那么这种制度环境也是不可能的。

  我们毛主席、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都坐我们国产的红旗轿车,那个时候真是大国风范,很给我们中国人提气。今天新一代的中国领导人如果也是率先垂范,坐我们国产的公务车,我觉得会营造一种非常良好的文化氛围。

  陈剑峰(和讯网首席运营官)

  我们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也就是汽车消费文化的氛围。通过某种轨迹,某种媒体的宣传,某种制度的设计,有效地改造消费文化环境。这是我们能够做的。

  王忠明(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自主品牌的严峻在于本身还不够自主,要创造更多的条件让自主品牌真正的自主,不要有“父爱主义的情怀”。

  我们的自主品牌一定是在相当的数量规模基础上,才可能沉淀出那几个真正能够晋升到世界级的品牌,国家要尽量减少条条框框的束缚,避免制度的障碍,金融资源的配置方面要更加符合世贸组织的那些规则,国有企业的改革要进一步深化。自主过程当中,我们的企业要沉得住气,理性地看待自主。

  徐向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汽车工程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从宏观上来说我们国家的政策是雷声大雨点小,很难落实到具体的层面上。我们在新的政策和新的标准推出之前应该适当地考虑自主品牌的研发能力,我们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过渡期,否则受到约束的只能是自主品牌。

  另外跨国公司和合资企业产品线下移这是对我们自主品牌最大的一个危险,因为他有品牌在那儿。但他的下移的程度是有一个下限,不会无限下移,我们如何把握他们下移的底线,把我们的产品做好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自主品牌不是形象工程

  贾新光(中国汽车业资深分析师)

  自主品牌是一个胳膊输血,一个胳膊扎吗啡。我们现在不敢出汽车“三包”,就是为了保护自主品牌。深思一下,龙永图的话是有道理的。搞自主品牌可以,但是值不值得堆那么多的钱来做一个形象工程?如果不是为了形象工程,那可以;如果纯粹是为了形象工程,就完了。我觉得自主品牌这样下去,真是很难持久,根本就不具备竞争力。

  钟师(《轿车情报》杂志社副总编辑)

  整个国家是提倡自主创新,科技创新,这个国策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在,汽车业就借着这股春风在玩虚的东西。市场是无情的,消费者不会因为你产自中国就会选择你。

  现在国际上也不可能有新的轿车品牌出现,唯有在中国有这样的机会。但是这样的机会能维持多少年也难说,多少企业将来能生存下来不好说。如果企业不扎扎实实地做战略、创新,只是想着怎样从国家那里得到实惠,那是绝对要失败的。

  接下来就是大浪淘沙。中国真的能有在国际上站住脚的两三家企业活得很自在的话已经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这一点,我觉得五年以后就会见分晓。

  张毅(新华社资深记者)

  自主品牌能否形成自身的造血机制是最大的问题。如果自主品牌真的是靠国家给投资,靠不计成本给投出来的,那这样的自主品牌发展下去以后对中国的汽车工业并没有什么帮助,会走一条歪路。

  合资企业做自主品牌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应该提建议自主品牌在细分市场上做好。应该把小排量车做精、做扎实,在质量上有保障。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国家的节能政策出发,以后小排量这种车还是一种最主要的发展趋势,作为自主品牌厂家,你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优势了,不要轻易地丢掉优势去想要在别的领域跟人家拼去。

  企业还是要冷静一点。中国的企业太浮躁了。老是去忽悠,不提高质量,不提高可靠性,这样是不行的。

  王永(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秘书长 )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缺乏清晰的品牌定位和系统的品牌规划,在品牌相关指标中与合资品牌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产品力的“整体缺失”严重影响国内汽车自主品牌力低下,直接造成自主品牌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低下;最终导致自主品牌的品牌溢价能力低,不但影响品牌形象的建立,更严重的是威胁到自主汽车品牌的可持续盈利,最终影响可持续的自主发展。

  我们应该呼吁政府将中国的汽车自主品牌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在对国外汽车品牌全面分析中找寻中国自主品牌发展的方向。

  郝庆丰(《中国消费者报》汽车周刊副主任)

  做汽车的这些企业张口就是自主品牌,但现在有多少个所谓的自主品牌是在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考虑?他们大部分一边是在向国家要东西,另一边是在坑消费者,不管质量怎么样,先把车卖出去再说,以致什么质量问题都可能出现。

  自主品牌现在非常危险,但是也不是一点儿出路都没有,我觉得咱们的能力有限,要做深、做精、做透。所谓的自主品牌出口把中国制造都耽误了。如果要想生存就要认认真真做车,优先把力量用在一个集中点上,集中你的优势兵力才有可能生存。

  我觉得自主品牌应该在夹缝里面求生存,作为汽车工业来讲,也应该让每一个汽车品牌去找到适合它的点。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不是跟人家去硬拼硬比,而是要找你的生存点。

  做好细分市场

  陈光祖(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

  我们现在处在这样一个生存和发展的转折点,可能是生存,也可能是失败。但是中国有一个最根本的因素,就是汽车产业的生存周期给我们的一个支撑力,也就是2020年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第一没有问题,这个给我们创造了创新的机遇。

  发展自主品牌第一个我们要利用后发优势,第二个要利用比较优势,第三个是集成优势。全球的都到中国来,中国就是一个最好的创新基地了。同时中国自己的开发产业,将开发变成一个产业。如果方法得当,把握好时间差,会有自主品牌的地位。

  司马南(社会学者)

  自主品牌之现状好比井冈山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现在当然是险象环生,生死未卜。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我们有没有可能在某一点上、某一款上,以绝对优势兵力对抗国外品牌相对弱势的兵力?

  我觉得这是可以做到的,但是需要有远见的商人,需要行业协会在这里面发挥它们应该发挥的作用。我们的自主品牌不行,但是我们可以在局部取得突破进展而取得更大的突破,我觉得这是一个正确的道路。

  贾可(《汽车商业评论》主编)

  前两年跨国公司根本就不顾中低端的产品,因为他们的精力是有限的,慢慢地,跨国公司把它的产品线往下移,进入到我们的自主品牌的主力阵营,那我们危机就非常大了。

  专攻一个产品,让跨国公司也攻不进来,这种是可能的。但是没有多少企业是这样做的,它们就是想多几个孩子打架,但是养孩子也是要成本的。你怎么养?原来是抄,现在如果还是抄就很危险了,这样做就是根本不考虑未来。现在有的企业也自己来生了,但是不好好“十月怀胎”,结果生出来的“孩子”大多是没有生命力的。

  自主品牌要强大,还可以依靠外力来做。一汽丰田销售公司副总董海洋提出要在合资企业开出自主之花的政策提议非常精到,值得政府和企业深思。

  翟勤(搜狐汽车评论员)

  对自主品牌的生存问题,我们可以分几段来讨论。首先是在6万元以下的这段。我觉得我们的自主品牌能够生存到今年,主要来自在这一段上,日本企业、韩国企业都没有争夺,如果开头这一段就有重兵把守,我们的自主品牌企业可能就没法生存了。

  韩国企业、日本企业产品线都在往下移,但是还没有真正地进入到这一段。韩国、日本,包括美国的通用都在这一段开始动脑筋。自主品牌在这一段竞争起来就比较困难,10万元以上应该说是非常困难了,正好是跟人家的先进技术,各种优势短兵相接。

  文良成(千龙网资讯中心总监 )

  第一是知己知彼,端正认识,落后一百年你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如果我弄一个外国元首加长型,那就是超英赶美了,那是不行的,必须要清楚认识到自己,这是发展的前提。

  第二是内修外学,我们提倡和鼓励自主创新,但是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我们再创新也要30年、50年,我们为什么不把已经很好的东西拿过来用呢,我们为什么不去学习呢,这个是外学内修。

  第三是扬长避短,中国企业必须克服浮躁,把自己优势的东西弄出来,要扬长避短,细分这个市场。

  第四叫化整为零,中国汽车缺乏这种产业链,总是什么都想做,实际上是不行的。好的东西不管是国内的国外的我们先拿来用,具备一定实力后,逐步把它变成自己的,30年之后、50年之后或许有自己真正的自主品牌。

  第五是上拉下推,就是国家一定要扶持,国家有产业政策,对它在各个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我们汽车企业包括社会各界力量推动它,我们才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

  第六是优和劣,优胜劣汰必须要尊重这个事实。能发展起来我们支持两三个、三四个,不好的、没有生命能力的、造不出好车的让它自然消亡,这才是比较健康的发展之路。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