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届北京车展上,自主品牌无疑是最惹人瞩目的亮点。作为自主品牌领域的新兵,海马汽车也携旗下5款车及自主研发发动机HM483Q出现在一汽集团的阵营中,占据其展台核心位置的并非人们所预想的将于明年春季面世的H1,而是一款火红的概念跑车S1。
H1是海马投资4亿~5亿元打造的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研发中级轿车。发动机排量为1.8L,已申请38项专利,它将是海马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核心车型。
海马汽车常务副总经理孙忠春并不讳言,此次海马重点展出S1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向市场展示海马汽车的实力,向行业展示海马在自主品牌发展中所做的努力。同时,展示海马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自今年9月1日海马首款自主研发车型福美来2代上市后,海马与其合作伙伴马自达分道扬镳的迹象已十分明显。对于海马与马自达的关系变化,孙忠春这样解释:“只是品牌合作的终止,而非合作的终止。”据悉,海马与马自达的品牌合作合同今年底到期,但海马与马自达在技术与零部件方面的合作仍会继续。
事实上,海马与一汽的关系一直以来也比较微妙。虽然对一汽也将淡出海马的说法,孙忠春坚决予以了否认,并一再强调,一汽是海马的股东,持有海马49%的股份,一汽十分支持海马的自主发展。但他也承认,海马主要是依靠自己发展的,所以海马是个独立的品牌。
正因为此,人们对海马这个背靠大树成长起来的企业单飞后产生了些许怀疑:缺少了大树庇护的“小草”能长成参天大树吗?它又能活多久呢?
孙忠春承认,对于海马自主品牌的未来海马方面也曾有过担心,但这种担心随福美来2代的上市渐渐消除,因为它卖得实在太好了。上市当月即销售了9000多辆,10月则突破了1万辆,如今市场还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当然,海马的信心还源于消费者对海马品牌的认知度。”孙忠春说,海马这个品牌已有十几年历史,其产品在性价比、节油和品质方面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也给了海马发展自主品牌的信心。海马觉得,其品牌转换已经取得初步成功。
应该说,海马的信心不是没有依据的。
在与马自达合作的15年中,海马并没有放弃自主。2003年,海马确立了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战略,既非合资企业那样对合资方有很强的依赖性,也不是完全闭门造车,而是在引进、消化基础上实现自主发展。因此,海马得以保有产品的自主改进权、销售权与供应商选择权,并建立起较完善的销售服务网络,这为海马今天的自主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海马先后在海南和上海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上海研发中心仅硬件投入就达三四亿元,整车开发、检验所必备的手段都已齐备。海南的技术中心重点负责商品性改进、发动机动力匹配与质量控制等。据悉其每年用于研发的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5%。
孙忠春认为,海马自主发展已具备品牌、技术、资金、团队、平台和体制六大优势。他说,经过多年努力,海马汽车在性价比、使用成本和品牌形象方面已经形成一定口碑,拥有了30万用户,今年福美来2代上市后,海马还推出了服务品牌。在技术方面,与马自达合作十几年,先后有几百人到马自达学习。资金方面,海马没有银行贷款,全部投入都靠自有资金,因此现金流很好,同时拥有上市公司,融资渠道十分通畅。另外,海马拥有一支品质优秀的经销商和供应商队伍。产品方面,福美来和普力马两个成熟的车型平台使海马拥有许多自主品牌企业难以企及的产品优势。而一汽的行业背景和海南省政府的支持,加之海汽灵活的模式,又让海马拥有体制上的优势。目前海马汽车产能是15万辆,稍做调整,即可达到20万辆规模,因此,产能方面也没有问题。
对于目前自主品牌热衷的出口,孙忠春也表示,海马从走向自主开始就在筹划出口,目前已专门成立了海外市场科,并且在一年前已经开始了相关市场的调研,先期将开发东南亚和中东市场,明年海马希望在出口方面有所突破。
他透露,海马将向市场投入更多自主车型,产品序列将从A级车延伸至B级、A0级、A00级车及MPV车型,排量则在目前1.6升和1.8升的基础上,开发2.0升及1.4升以下排量车型。并将继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预计在未来3~5年内投入25亿元。投资12.5亿元建设的发动机厂,未来将为海马自主品牌车型提供动力。而投资20亿元建设的海马二期工业园,将进一步完善海马汽车的零部件配套体系。
海马显然是有备而来。但也有业内人士对海马的未来发展表示担心,毕竟福美来2代还有不少老福美来的痕迹,当H1完全摆脱了马自达色彩后,它还能否延续福美来曾有的辉煌?福美来的美誉度能否顺利移植到H1上呢?相对于跨国集团,海马的实力差距显而易见。从本次北京车展我们也看到,企业集团化趋势十分明显,像海马这样的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打造自身的独特优势,实现差异化竞争。海马的独特优势又是什么呢?本报记者 黄晓天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