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布莱克林还有机会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 09:25  新浪汽车

  2006北京车展吸引了无数对中国汽车着迷的人,也吸引了象布莱克林(Malcolm Bricklin)这样的想在汽车市场上淘金的人。

  布莱克林在美国有点名气,但那是很久远的事情了。如果不是因为他发誓要把中国汽车带到美国,他可能早已被二十一世纪的媒体遗忘了。可话又说回来,没有他,当你跟美国人谈奇瑞的时候,人家肯定会问“谁是奇瑞?”。就凭这一点,奇瑞就应该给他发一张2005年 “外籍劳模”的奖状。 很可惜,他这个劳模只当了一届。2006年北京车展期间召开的奇瑞国际经销商大会上,人们已见不到他的身影了。

  11月23日传出布莱克林的梦幻汽车与奇瑞中止合作的消息。这似乎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但由于双方对此不愿多说,不免令人生疑,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奇瑞把布莱克林一脚踢出局呢?还是布莱克林不跟奇瑞了玩了呢?

  这个中止合作的消息,首先是从布莱克林那边传出来的。布莱克林对媒体称中止合作是因为奇瑞的设计达不到梦幻的要求。倒是奇瑞方面保持自我克制,不去多谈原因。11月19日,北京车展上,布莱克林面对美联社的采访,流露出的神情很能说明问题。布莱克林称“奇瑞的发展超过我的想象”。可见,是奇瑞跑得太快,跟Chrysler,跟Fiat,跟Alfa等高手一过招,套路多了,眼界高了,而布莱克林只会虚张声势,不见真金白银,当然再也入不了奇瑞的法眼。

  布莱克林与奇瑞的合作模式,对两年前的奇瑞,固然有些诱惑。当奇瑞还很弱小的时候,它渴望有一个管道出口美国,即使条件苛刻,它也会答应。布莱克林用他“革命性”的15%的回报来打动美国的汽车销售商,这就注定布莱克林与奇瑞合作,已不是简单的代理销售关系,他还想得到更多。也怪布莱克林的运气不好,他筹资不顺,错过了最佳时机。

  事实上,布莱克林扮演的是一个强势合作者,照他的套路,只适合与弱势一方合作,当双方都呈强势的时候,合作的基础也就不存在了。而这两年,奇瑞的发展突飞猛进,产量上去了,质量提高了,形成了可靠的研发能力。过了这个村,布莱克林再把他的合作方案摆在尹同耀的桌上,老尹还看得上眼吗?可以说,是布莱克林错过了机会。

  北京车展上又见布莱克林的身影,虽然与奇瑞已没有了关系,但中国市场的发展还是深深吸引了他。他还在寻找机会。据他讲,梦幻已跟上汽、一汽、吉利等在谈,他手上可以提供10到15个车型,供出口北美之用。而这些中国企业无一例外,也将为他贴牌。布莱克林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这年头,有钱就是大爷。没有设计,可以花钱买,没有工厂,可以请人代工,总之,资本的力量是无穷的。大概没有人会跟赚钱过不去。假如布莱克林真的有这么多钱,最终找到一家中国企业为他贴牌生产汽车,则丝毫不应该有任何怀疑。布莱克林在梦幻汽车的前任搭当Bill Fisher,口气更大。离开梦幻后,他自己开了一家公司(AmAsia International),在北京车展上更是声称自己已筹到了5亿美金。他也是马不停蹄地与中国的奇瑞、上汽、长城、华晨等在谈。这边是美金2个亿,那边是5个亿美金,中国汽车企业恐怕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大阵仗,熬一熬,会不会再挤进来一个,满头大汗的样子,口中高喊“等等,我有10亿美金”?

  中国汽车企业想要快速发展,上量是当务之急。这就意味着更多的资金投入。奇瑞要搞IPO,竺延风9月在汉堡的中国论坛上讲一汽希望有更多的合资项目,无不说明,外国资金在中国还是很受欢迎的。

  布莱克林的机会与他口袋里的美金成正比,布莱克林本身并不神奇,神奇的是他口袋里的那些美金。布莱克林要想重温他20多年前的旧梦,把一个外国汽车成功地带进美国,它首先就得找到这家外国汽车公司。除了在中国找,他还能去哪里?去印度?他已经67岁了,他还能再等10年?所以,他只能“赖上”中国了。

  布莱克林在中国还是有相当多的机会的。在媒体面前,他挨个把中国的汽车大企业点一个遍,只是表明他跟这些企业有过接触,谁知道私底下,他还跟哪些中小企业接触过呢。跟这些中小企业合作,可能困难多一点,影响小一点,却总比空手而回好得多。只要这些大中小企业想着出口北美这档子事,对布莱克林来说,这就意味机会。

  我觉得还是应当正面评价布莱克林,虽然他是商人,商人的首要目的就是赚钱,虽然他与任何中国企业的合作都不是来“扶贫”的,但在客观上,在注意力经济这一块,他对推动中国汽车企业出口美国还有一点贡献的,尤其是对奇瑞来说,他的贡献更大。

  对于这个做出过贡献的美国人,我们是不是应该在舆论上慷慨一点,祝他多一点运气,找到下一个机会呢?

  ( 作者: 新浪青年汽车论坛评论员 杨栩 yangxu028@vip.sina.com )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