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经营报》张召虎:车展关键词"自主""首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4日 18:33  新浪汽车

北京车展临近尾声,新浪汽车特约《京华时报》汽车主编张利东,《中国经营报》主任记者张炤虎,《北京娱乐信报》汽车主编周光军做客新浪,畅谈对北京车展方方面面的看法。以下为聊天实录。

《中国经营报》张召虎:车展关键词"自主""首发"

  新浪汽车:各位新浪的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北京国际车展期间的系列访谈。今天我们非常荣幸请来的是三位北京媒体非常知名的记者,让我来介绍一下。

  坐在我最右边的这位是《京华时报》汽车主编张利东先生,中间那位是《中国经营报》主任记者张炤虎先生,最右边那位是《娱乐信报》汽车主编周光军先生,非常感谢三位做客我们新浪汽车。这几天北京车展可真是够大家忙的,谈一谈吧,这几天都在忙些什么?我看张利东你们天天都有新闻发布,你们这回算是北京车展主办方了?

  张利东:官方的合作媒体,我们应该从规模上讲比你们都大,规模我觉得全国也没有,平面媒体也没有像我们做这么大的,我们从18号开始做了一个24个版的特刊,从19号开始每天12个版,一直做到结束,我们投入也很大。

  新浪汽车:你们可真是超人。你们这回在车展现场还有一个展台是吧?

  张利东:对,在8号馆。

  张炤虎:这回我们做了一个杂志式的特刊,也是我们历史上经营最大的一次。

  周光军:我们车展期间有三个特刊,车展期间每天两个版,虽然从数量上比京华比不过,但是从投入的人员,包括我们现在的气氛也是比较多的。

  新浪汽车:说一说你们对这回车展的感觉吧?你们也是跑过很多北京车展,还有上海、广州的车展,甚至还有一些国外的车展,现在先跟上海和广州的车展,还有以前北京的车展比一比,这届有什么特色?

  张炤虎:因为首先从硬件条件上来讲没有变化,因为还是在这个场地,但是我们明显的发现更加拥挤了,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主观上是来自人更多了,这回据说卖票卖55万,比去年40多万要多,这是主观。客观上来讲有很多的厂商更多的展车记录,使得原本没有变化的场地就显得更拥挤,走道变得更狭窄,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水泄不通,我们想看一些展车都看不到,包括在专业日,包括在媒体日,我觉得说明这个展会无论从参展商来讲,还是同观众来讲都比往届有增加,这是最明显的。

  张利东:因为每天来得比较少,就来了两次。

  新浪汽车:整个展馆都逛了一遍?

  张利东:18号那天来逛了一遍,媒体上都已经说烂了,自主品牌的力量确实感觉上要比往届,比上海、广州,比上一届北京车展强很多,有很多确实新的车,概念车,有一些自己技术的东西在这个车展上出现了。

  周光军:我本人北京车展参加了五届,与往届的北京车展来讲,我记得第八届的时候准确的关注人数是46万人,这届是55万人,我想从人气上来讲比广州、上海的车展相比来说,北京车展更火爆。

  另外从车型上来讲,包括丰田,包括很多十佳企业,这是一个全球的A级车展,但是我们看到如此拥挤,但是从厂商的反映来讲他们觉得展位还是不够,就这么点地儿我把这些东西拿出来了,如果在别的地方他还会有别的东西。

  自主品牌北京车展跟上海和广州车展区别还是比较大的,这些车国内早就有,只不过想把它拿到北京车展来做一个集中的展示,这对观众来讲在业内是一个集中的释放,尤其对参观者来讲,能够在这个车展上看到这么多的新车、好车,我觉得也是幸运的。

  张炤虎:我这次总结了这次车展的关健词,其中两个词大家比较认同,一个就叫“自主”,就是自主品牌,因为今年中央强调自主创新,在这届车展上表现得非常明显,自主品牌占有的面积、规模都在增大。前两天中汽协会的蒋为在发布会上说,他统计了一下,大概自主品牌比往届增加了三分之一的面积,这是一个。再有一个就是"首发",组委会统计有92款车在亚洲首发,10款车是在世界首发,无论是国内还国外的展商对这届的关注程度都比往届要高。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