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汽董事长徐和谊:中国汽车产业整合的三条途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 18:08  新浪汽车

  刚刚上任的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在近日举行的汽车产业论坛,对中国如何成为汽车产业中心、中国汽车产业如何整合等方面的话题进行了阐述。

    今天我代表一个汽车制造集团和一个学生的身份来做发言。母校交给我一个题目,叫中国汽车产业的整合,按照这个题目把这一时期我的一些体会和一些想法,在会议上向各位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我们中国的汽车人有一个梦想,就是把中国建成世界汽车产业中心,并且我们还要把这个梦想告诉世人,希望你们也成为这一美梦的共梦人。我今天的发言题目是三部分,第一是中国将成为什么样的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第二是中国汽车产业整合的基本思路;第三是中国汽车产业整合的三条路径。

  第一个题目,是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世界汽车产业中心。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问题,什么是中国汽车产业今后发展目标。当前有很多人在讲,有可能若干年后在中国形成2—3家中国自己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规模和实力足以和目前世界的大型汽车企业相抗衡。也就是说,在目前世界6+3的格局上再加上2—3个中国的资本企业。那么这个观点,我想再做一个补充。我认为经过努力,首先中国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的汽车产业中心。也就是说,要用20年左右的时间,把中国建设成为继美国、日本、西欧以后新的世界产业中心。

  提出这个命题之后,我们现在看一看世界产业中心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我说有四个方面的条件必须要具备。一是要具有巨大的生产规模。二是汽车产业与原材料、零部件产业应该同步发展。三是产品、技术和服务来满足世界市场的需要。四是要有一定的研发能力。这是世界产业中心应具备的四个条件。

  那么中国要成为新的世界汽车产业中心,我们现在有五个方面的有利条件。一是中国处在良好的地理位置,也就是说在亚洲的东部,有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扇形地区。这一地区人口超过世界的一半,是今后几十年世界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那么中国恰恰处于这个扇形地区的中心。

  二是中国具有良好的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到2020年,中国的经济将比2000年翻两番,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按照2020年经济翻两番这样一个数据去测算,到那个时候中国的汽车年需求量将超过2000万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

  三是在很长时间内,中国具有劳动力资源优势。

  四是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国具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有利于汽车产业的发展。

  五是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

  因此,与其他国家相比,这主要是说和其他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具有更多的机遇。我们也必须要清醒的判断,虽然目前我们汽车产量较高,但产业还存在着结构性问题。比如,跨国公司为主导的轿车合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接近中国的80%,出口占总销量只有6%,企业的制造和装备技术仍依赖于合作的外方,关键的零部件和集成技术、外资比例明显偏高。同时,作为中国发展汽车产业还面临着能源、环境的挑战。所以中国要成为世界汽车产业中心,就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加速整合。

  第二个题目,就是中国汽车产业整合的基本方针。在这个题目上有三点,第一点,就是要坚持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既然是依靠与跨国公司产业结合实现世界产业中心的目标,汽车产业的发展只能走国际化道路,即以国际的资本联合和合作的道路。在这里我要特别提示,这里我所说的联合和合作,不仅是指前20年搞的请进来,那么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还更应该走出去。那么中国过去曾经在比较封闭的条件下来发展汽车产业,这是当时历史条件决定的,应该说在当时的条件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基本上形成了汽车产业的完整体系,满足了当时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但是这一体系从研发能力、制造技术、管理水平上讲,与现代汽车产业有很大差距。如果继续沿着这样的路子走下去,难以满足今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要求,中国也不可能成为世界的产业中心。所谓国际化发展道路,就是要通过资本的联合和合作,把中国汽车产业融入一体化的世界汽车产业,成为统一的世界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国际化发展道路就是要创造环境和条件,通过国际联合,最大可能的吸收跨国公司的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来发展产业。

  那么中国要成为世界产业中心,外国公司进入中国是必然的,中国不可能采取像韩国模式,像他们过去所做的,把外国公司拒之国门之外。也不希望采取巴西模式,从巴西的经验看,这种模式也不利于相关产业的发展,不符合中国的最大利益。理论上讲,产业转移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跨国公司的实际需要。那么当前企业联合、资本联合,是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潮流。合资企业是一种企业联合,可以利用双方的资金和优势产生合力效应。那么如果合力效应能够得到发挥,合资企业形式跨国公司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实践中,世界很多地方,像东南亚,包括中国的台湾地区也存在着很多合资企业,并没有不可解决的矛盾,同时存在的外资控股的企业,合资企业也大量存在。

  当前我国的合资企业存在着一些矛盾,一方面一些外资股东认为中方干预太多,合力效应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表示有独资经营的愿望。中方则认为,自己的利益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矛盾是由一些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我想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建立合资企业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的战略需要。我们把合资企业作为汽车产业重要的企业形式,实现产业国际化的主要方式,就要总结过去20多年来我们合资企业发展的经验,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存在的矛盾,促使合资企业正常、健康的发展。这是中国成为世界产业中心的重要保证。

  第二点,在合资和中方自主发展必需的过程中,壮大中方汽车集团中的核心企业。中国现有轿车企业20多家,大部分是合资企业,我们可以做一个肯定的假设。也就是说,2010年十一五的末期,经过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洗礼,有的企业发展了,有的企业衰败了,竞争的结果出现了年产100万辆、200万辆乃至300万辆的特大型企业。这证明中国有了世界级的大企业,中国不仅在总量上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在企业的规模上也与跨国公司相当,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加强。

  下面我们明确一下核心企业的概念。这一企业的产品品种很多,包括乘用车、商用车,并且每年都有大量的新车型推入市场。跨国公司在海外的产品开发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他必须有自己的整车开发能力,在一定的时期内他的技术能力不一定超越跨国公司的开发能力,但更适合中国和亚洲地区的需要,从而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再有就是巨大的生产规模,使得制造成本降低、质量提高,使产品大量的进入国际市场,并且在国外投资建厂,成为中国的汽车出口的骨干企业,并在国际上开始形成一定的品牌优势。

  以上我所说的这一段就是我要说的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并非是目前存在的大型企业集团,而是他们所属的某一具有法人资格的制造企业。中国的大型企业集团,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企业,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很难生存。核心企业的形成,对中国汽车产业的意义很大,必须创造条件,使其得到实现。那么从汽车产业长远的发展看,中国需要核心企业,应该促进产业向这方面发展,能不能出现大型的核心企业,一方面依靠市场的选择,另一方面要靠人的主观努力,事在人为。我们希望形成的大型核心企业可能是中资企业,也可能是合资企业。我们在兼收并蓄中,既要与跨国公司联合,同时还要积极的发展本国资本的企业,但不是在限制外国资本的条件下来进行发展,而是在平等、开放的条件下发展。走国际化的道路,也不是要放弃自力更生精神,相反汽车产业在走向世界的同时,更要强调发挥本国的优势,利用本地的资源形成自身的力量。

  第三点,在开放的环境中发挥比较优势。作为比较优势来看,中国有两个比较优势。从汽车产业的竞争战略来看,比较优势有两种,一种是成本的优势战略,以较低的价格战胜对方;另一种就是质量的优势战略。那么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产业中心,主要的优势我说是成本优势,中国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后发优势。由于政策的开放,几乎所有的整车和零部件的跨国公司都进入到中国,中国既是各家竞争的舞台,也是学习汽车产业的最好的学校,中国汽车产业将从中获益匪浅。

  第三个题目,中国汽车产业整合的路径。我说有三种途径可供选择。第一是打造核心企业,形成核心能力,形成核心企业与跨国公司新的联盟。新形成的核心企业当具备先进的制造能力,一定的研发能力和较完备的配套能力,以及服务贸易体系。国外有一种企业联合,比如像雷诺和日产,联合后日产也成为了所谓的合资企业,国际上把这种联合叫做战略联盟。中国目前还没有像日产这样规模的企业,难以实现这样的联合,但是中国有巨大的潜在市场,良好的宏观经济状况,良好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开放的政策环境,这些都是无形的资源。核心企业将会快速的成长,并有可能与跨国公司建立新型的合资企业。

  那么设想在现有的合资企业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合资企业,这个概念由五个方面构成。一是规模,年产汽车应该在200—300万辆,并且更大的长远发展潜力。二是多品种,包括零部件。三是有强大的技术部门,主要是有整车的开发能力。四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五是双方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这个长期可能没有期限的固定,只要双方同意,合作关系就可以继续下去,不需要政府审批。我们把这种联合也称为战略联盟,战略联盟的建立对外国公司或中国的产业都有战略意义,中国汽车企业就可以真正的实现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二是中方汽车集团间的战略联盟。就中国汽车工业而言,建立战略联盟势在必行,那么跨国集团与中国的汽车企业纷纷合资,基本框架已定,下一步战略考虑的重点应该放在对框架的延伸和丰富上。一是跨国集团为了迅速在中国完成产业布局和抢占市场,分别采用了合资和技术转让的两种方式,在中国形成了多个战略联盟的局面。使得中方在合作伙伴当中出现了争夺产品品种的局面,使本来力量单薄和分散的中方汽车企业,在联动中处于劣势。二是新政策中鼓励发展大企业集团或战略联盟,都鼓励提高规模效益和产业集中度。三是由于国家国资管理体制的改革,打破了过去行业间的壁垒。所以中国汽车工业无论在主观还是客观因素上,已经具备建立新的战略联盟的可能性。关于战略联盟的基本框架原则,应该是以产品为线索,以资产和契约为纽带,以规模效益为目的,形成内资与外资研发、零部件采购、制造、营销资源共享的企业战略联盟。

  第三是关于中国汽车经济区的设想。我国有31个省区、直辖市,有27个整车制造企业,美国有51个州,有汽车装配厂不到20个。从这儿可以明显的看出,美国是在一个中心下有序的向外辐射,而中国没有明显的制造中心。中国要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的中心,就必须改变现有的空间结构,实现产业相对集中,使某一地区的年产量应该达到1000万辆以上,达到或超过现有的世界制造中心。这是产业发展基本规律的要求,是形成汽车产业中心的条件,是目前产业结构调整最迫切的任务。

  我国现有多个汽车制造基地,哪一个最适合发展成为世界中心呢?为此我想在这里不做判断,但要指出要形成一个产业的经济区,所谓汽车产业经济区是以相对集中的较大规模的汽车产业为重要成份的经济区域,是汽车整车制造业和相关产业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的有序的空间组合。现在最有典型意义的应该是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这样三个汽车产业的经济区。

  汽车产业经济区的目标有四个。一就是要形成为全国最大的制造基地。二是要形成最大的出口基地。三是要成为汽车金融和贸易的中心。四是从长远目标看,要成为汽车的科技与研发中心。

  最后让我来描述中国汽车产业的格局。核心企业是点,战略联盟是线,产业经济区是面,它们将构成一幅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的美好图画。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