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6中国商务用车市场:新旧势力对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 14:10  21世纪经济报道

  日系迅速壮大 价格区间拉扯

  以20万元以上轿车的标准来界定国内商务用车,来自中国汽车协会的数据显示了这一区间市场的疯狂增长:2006年前9个月,中高档商务用车的销量达到529,194辆,增幅高达49.63%,这一增速远高于乘用车的总体水平——国内乘用车(包括轿车、SUVMPV)的同期增幅为38.14%。

  高增长——密集投放——快速扩容,这一循环链条直接激发了2006年中国商务用车市场的抢夺大战,越来越多的竞争者参与到分食中来。中国商务用车市场新版图正在形成。

  变局在即

  竞争者的逐日增多是这场变局中最为明显的特征。

  今年伴随着凯美瑞的出世,国产奔驰的量产,以及国产沃尔沃的上市,2005年中国商务用车市场以雅阁天籁帕萨特为主力的中档商务用车和以奥迪皇冠宝马为主力的高档商务用车组成的格局被拉扯开。

  而作为神龙扭亏计划的一枚“深水炸弹”——凯旋手动挡售价为16.38万元,自动挡17.68万元的定价成功搅局中高档轿车市场。这一东风雪铁龙首款中高级车型一扫多年来市场对法系车在中国车市没有凌列攻势的非议。

  数字显示,2005年前9个月中国商务用车市场共有14个品牌(产品品牌)的36(按照排量不同)款车型参与竞争,现在这一市场已经增加到了20个品牌的48款车型。新加入者包括:奔驰、沃尔沃S40、凯美瑞、帕萨特领驭、君越锐志等。

  “2006年商务用车市场多元化和多层次的特点更加明显,多元化具体表现为文化、品牌和形象的多元化,多层次化则表现为价格区域更加宽阔。”新华信总裁林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

  而同一品牌同一车型价格区域的扩大则体现了竞争的多层次的特质。以奥迪为例,奥迪A42005年的价格区间为27.54 - 48.70万,2006年前9个月这一区间扩大为27.54 - 54.65万,奥迪A6的价格区间也由29.8 - 71.88万扩大为28.5 - 85.64万,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宝马、奔驰、天籁、雅阁等众多车型身上。顺应了消费者的需求,市场也回报高涨——奥迪A4前9个月的销量达到10,115辆,是去年同期的3倍多。 

  品牌与价格双向作用

  始于年中凯美瑞的低定价策略引发的中高档车价集体跳水,到奥迪Q7的上市之后,8月份高档进口SUV接连降价,再到8月底奥迪A6L3.0全系最高降价6万,以及最近从宝马经销商传来的宝马5系价格下调。2006年中国商务车市场一路走来,“降”声不断。

  定价策略、促销手段、竞争对手价格变化等关乎“价格”的命题已成为各大汽车厂商潜心研究的功课。

  “买高档车的人会在乎价格吗?”答案是肯定的,“且越来越在乎。”新华信年度调查显示,2004年商务车市场年影响消费者购车的三大要素分别为:品牌、外观设计、排量,而2005年“价格”取代“排量”跻身三大因素行列,排序为:品牌、外观设计、价格。相比之下,品牌的因素由2004年58%的比例下降到2005年42.4%,而价格因素由9.1%上涨到10.9%。

  截至2005年,中国车市的竞争在经历了全面垄断时代、车型竞争时代、渠道竞争时代,已经过渡到品牌竞争的时代。进入2006年,在中国商务车市场上,虽然品牌的因素依然不可撼动,但是价格的因素正在上升。

  用林雷的话说:“随着竞争的加剧,品牌独大的因素正在改观,未来中国商务车市场的竞争将是品牌和价格的双向作用。”德日系抗衡下的新旧富豪对决在2006年的商务车市场,特别是高档豪华商务车的争夺战中,德系车与日系车的博弈从国产车延伸到进口车市场。在丰田雷克萨斯之后,日本另一豪华品牌——本田讴歌已登陆中国,日产英非尼迪则是在积极准备在2007年上市。日系豪车已经开始全面抢滩中国市场。

  一直以来,中国高档豪华商务车市场一直是德系车雄霸天下,特别是先行者奥迪的地位一直不可超越,但是皇冠对于商务车市场的开拓到2006年前三个季度为止,已经将两者的差距缩减到1万辆之内,前9个月全新奥迪A6L的销量为42,353辆,皇冠的销量为32,697辆,而同档次的宝马5系的销量仅为7,691辆。

  对于日系与德系在中国的较量,林雷的观点简单明了:“德系和日系的博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旧富阶层和新富阶层的对决。”在多元化文化中成长起来的新富阶层,这批人具有叛逆的性格,渴望颠覆传统,他们的包容性和接受性远远强于先富裕起来的一代。因此,对于博弈的双方来讲,巩固旧富阶层的忠诚用户,尽量多地争取新富阶层的认同者,迫在眉睫。

  品牌的多元化、价格的多层次化,消费者对于中高档商务车市场的认知尚待成熟以及由激烈的竞争而衍生出的种种迹象都从另一个侧面映射出2006年中国商务车市场的勃勃生机,未来几年将保持每年约4%的增长率,200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9万辆,而高档化的概念也将不断升级。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日益临近,中国将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由此带来的评价体系将更加接近国际标准,也许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刚刚开始。(何芳)

(编辑:李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林雷专栏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