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信息,怎样才让人“解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 09:30  解放日报

  汽车市场风云聚散、瞬息万变,对于汽车厂商来说,及时捕捉准确的车市信息便成为竞争克“敌”致胜的一大利器。一些行业组织、政府机构为适应这种需要,经常发布一些产业和市场信息,赛如降下一阵又一阵的“及时雨”,自然极受厂商欢迎。譬如,每月一“餐”的全国乘用车联席会产销信息发布,由于其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具有“独家”色彩和一定权威性,就成为厂商及媒体了解全国乘用车最新产销动态及其变化趋势的“窗口”。但发布的信息“及时雨”,如何做到使厂商真正能感到“解渴”,看来还有许多有待改进之处。

  仍以全国乘用车联席会为例。据一些厂商反映,该会发布的信息,虽然对厂家产销的环比升降、同比增跌、排名座次等情况披露比较全面,但与厂商的实际需求还有较大落差。厂商更需要这些信息背后的东西,如车市环境特点、需求趋势及其应对之策等,但该会发布的信息却对此很少涉及,时间一长,厂商对她的信息发布不免会产生“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感觉。

  据一家整车厂信息资源部门负责人私下透露,企业渴求得到的信息有许多种类,诸如国内外行业动态、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上下游产业链变化、各地市场热点把握、多层次消费心理分析、竞争对手的产销计划、新车型上市、价格策略,甚至重要人事变动等,这些都在厂商的期待之中。行业组织、政府机构提供的信息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只能根据自身条件突出某一强项。但如果提供的信息只是隔靴搔痒或是“事后诸葛亮”的评论,其效果和受欢迎的程度就会大打折扣。

  汽车厂商最需要哪些信息?首先,是最“贴肉”、最鲜活的市场信息。一家汽车销售公司老总坦言,全国车市是个大概念,厂商虽然也很想了解,但更想了解的是当时当地的市场信息,因此天南地北、泛泛而论的信息就使人产生悬空之感,缺少实用价值。一些厂商为得到真正必需的信息,都宁可自己掏钱向专业调查公司购买。

  其次,厂商需要准确无误的信息。信息的准确与否,将关系到厂商的市场决策是否正确,因而不是一件小事。令人遗憾的是,一些组织和机构提供的信息相互常常“打架”,使关注信息的厂商往往一头雾水。譬如,今年6月份的乘用车销量统计,一家机构提供的数据是39.64万辆,比5月份增长0.61%,而另一家机构提供的数据则是38万辆,比5月份减少了1.64万辆,究竟听哪家的好?

  还有,一些机构经常会发布被事后证明有误的车市“气象预报”。如今年4月某机构曾断言,中国乘用车市场将进入新的“井喷”期,谁知事实全然相反,接踵而来的5、6、7三个月竟连续出现市场滑坡,不免令人啼笑皆非。今年5月,有行业组织曾宣称,中国乘用车“跳楼”式降价和大面积跟风式降价今年已不复存在,可实际情况又如何呢?同样与预测相反,6月份绝大部分中高级轿车生产厂家都进入降价促销行列,6月乘用车实际降价超过一个百分点,市场从用户购买能量释放又进入用户购买能量积聚状态。随之,有“专家”又预测7、8月份车市将出现“用户持币待购,市场继续走低”的局面,惊呼车市将遭遇“高温下的寒流”,而结果偏偏与“专家”开了个玩笑,在上海,7月的私牌拍卖均价逼近4万元,8月均价又突破4万元,出现今年以来额度投放最多、竞价也最高的盛况,证明非但没有“寒流”,而且热得令人发烫。不由令人发出疑问:这种“气象预报”能让人相信吗?这样的“预报”还能有几许价值?

  担负信息发布重任的机构和组织,是否应该深思一下:怎样才能发布真正让人“解渴”的信息?在保证发布信息的贴近性、实用性和准确性等方面,自己应该做些什么?这总不算是一种苛求吧。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