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运钢车撞伤东三环铁道桥 京秦铁路二闸桥需换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7日 09:51  京华时报



在新梁更换前,枕木架将作为临时桥墩支撑二闸桥。(本报记者 杨威 摄)

  本报讯(记者裴晓兰 钱卫华) 昨天凌晨2点10分左右,东三环中路二闸铁路桥南向北桥下,一辆运载钢架的河北牌照拖挂大货车因超高快速行驶,先撞毁限高龙门防撞架,再撞上二闸桥,造成桥梁严重受损需要重新换梁,事故地的一条车道将至少断行一个月。据交管部门估计,桥梁损失约90万元。

  事发地位于东三环路双井桥北辅路,介于双井桥和国贸桥之间,属于CBD核心区。

  住在二闸桥西侧的居民孔先生说,事发时,他刚看完电视准备睡觉,忽然听到外面传来巨大声响,打开窗户一看,二闸桥下一辆大货车卡桥了,车后散落着被撞翻的限高龙门防撞架。

  8点半,记者赶到现场时,肇事货车已从二闸桥下移到路边。据了解,该货车高约4.4米,已经超出限高4米的桥梁,撞击致货车上拉载的钢架变弯。而被撞桥梁上的部分混凝土块掉落下来,裸露出5根钢筋。

  记者从朝阳交通支队了解到,肇事司机是吉林人,为个体司机,因其违章超高快速行驶造成二闸桥被撞,桥梁损失约90万元。目前,该司机正在铁路公安处接受调查,赔偿事宜尚未确定。

  应急措施

  枕木堆成临时桥墩

  记者看到,桥下南向北方向西侧一条车道被封闭,20多名工人正在该车道上堆枕木以支撑桥体,另一条车道车辆行驶缓慢,交警正在疏导交通。

  现场的北京铁路局北京工务段的工作人员说,他们在凌晨3点接到交警通知,赶到现场后进行查看,发现桥梁混凝土被撞疏松。为避免危险,他们报告铁路局要求途经此地往返京、秦的火车减速。

  早上6点,卡桥货车被吊出。之后,北京工务段的工作人员拉来了两卡车枕木,搭积木一样将枕木垒起,以此作为临时“桥墩”支撑桥体。

  据介绍,因桥梁受损严重,有关部门将对其进行换梁。新梁预制周期约一个月,其间将一直用枕木临时支撑桥体。有关部门表示,“枕木桥墩”不会影响过往火车的安全运行。

  封闭道路保证抢修

  因二闸桥受损严重需要更换新梁,而新梁预制周期约为一个月,因此东侧辅路通行能力会下降。交管部门提示市民,在此期间,尤其周一早高峰时,车辆尽量绕行该辅路路段,并听从现场交通民警的疏导指挥。

  据市交管局介绍,二闸桥抢修期间,“枕木桥墩”占用了现状东三环辅路南向北方向桥洞内两条机动车道中的一条内侧车道,该车道封闭断行。

  为了提高桥下通行能力,交管部门在该桥洞东侧另一桥洞的非机动车道内临时增划一条机动车道,供小客车通行。此外,上述车道前将提前加装防撞龙门架及限高标志,限高分别为4米和2.5米。

  应急预案

  绕行提示将从四环开始

  二闸桥抢修施工区域外围分别在四环路百子湾桥、大郊亭桥、窑洼湖桥、弘燕桥。

  为了提示车辆绕行周边道路,西大望路的五福馆路口、化工路西口、平乐园路口以及三环路十里河桥、华威桥、劲松桥、双井桥等处将加装交通诱导标志17面。交通诱导标志具体内容为:东三环双井桥以北辅路南向北方向占路施工,车辆请绕行。

  十一前视流量调整交通

  另据了解,事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应急办、市交通委、北京铁路局、市政管委、交管局、朝阳区政府、市公交集团、市公联公司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立即赶赴现场,启动应急预案,研究部署桥梁抢修以及交通疏导措施。

  随着抢修施工的推进,以及国庆节前交通流量的明显增加,各相关部门都将做出相应应对措施。其中,交管部门将根据施工路段的拥堵情况适时采取进一步的交通管理措施,请广大市民注意收听收看相关报道。

  政要表态

  王岐山痛斥超载超限

  “一个中央的单位雇了一辆河北省的汽车,这辆汽车20吨的载量,竟装了50吨的物资!超载超限!结果大北窑辅路过桥的限高钢管被它冲断,然后冲向了大北窑辅路的桥墩。既撞坏了桥墩,还把北京到秦皇岛火车的桥给撞坏了。”在昨天上午中科协年会的开幕式上,市长王岐山谈到了当天凌晨发生的二闸桥被撞事故。

  他当时正在谈提高市民的科学素质问题,说他来开幕式前接到了关于二闸桥被撞事故的报告,并以该事故为例,指出很多安全事故都是市民缺乏科学安全意识和科学素质引起的,提高市民科学素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报记者 柳志卿

  百姓声音

  限高架应离桥再远一点

  据二闸桥附近居民反映,出事的铁路桥桥下辅路地势较低,加上夜间车辆较少,司机开到此处往往顺坡加速,所以撞桥前限高架的事故时有发生。仅今年夏天,当地居民就目睹过3起类似事故,且都发生在夜间。

  居民称,尽管桥前5米处有限高防撞架,但根本挡不住超高超速的大货车。他们建议,限高防撞架应建得离桥再远一些,这样,途经大货司机还有可能来得及刹车,而不是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撞桥或卡桥了。

  本报记者 裴晓兰

(编辑:王延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交通安全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