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奇瑞江淮相互持股造就安徽汽车“大一统”局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6日 09:44  财经时报

  安徽省对奇瑞、江淮两大汽车企业的重组行动正在加速。

  《财经时报》记者获悉,日前由安徽省产权局牵头起草的一份关于奇瑞、江淮相互持股的计划,已上报国资委。

  根据该计划,江淮汽车集团的部分股份折价转让给奇瑞,江淮的轿车项目获准使用奇瑞的轿车目录。与此同时,江淮将获得奇瑞的部分股份,同时成为奇瑞上市的发起人之一。

  据悉,安徽省政府一直有将奇瑞、江淮合并为一个“安徽新汽车”集团的构想,但业内人士并不看好这种“大一统”的前景。即使现在双方相互持股,仍有人士分析认为,这只是江淮为了取得轿车生产许可证而走的迂回之路。

  借用“准生证”

  没有轿车生产权,始终是江淮董事长左延安心中的痛。

  今年4月有媒体报道称,江淮的轿车项目已在发改委内部获得批准。而从2005年开始,江淮汽车已多次对外宣称,发改委明确表态支持江淮的轿车项目。

  为了一张轿车“准生证”,左延安已等了近三年。《财经时报》记者从江淮内部获悉,目前,江淮轿车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年产5万辆的轿车生产基地在今年10月投入使用;首推C级轿车,乘用车研究院储备了10余款车型。为此,江淮专门成立了乘用车生产和营销事业部,负责轿车生产和销售工作。

  江淮某人士对《财经时报》透露,江淮轿车项目规划总投资额18亿元,超过了国家明文规定的15亿元最低底线。今年4月,江淮汽车公布的年报显示,2005年度的净利润为49775万元,资产负债率为41.81%。2003年~2005年三年税后利润,累计超过了国家规定的10亿元的底线,这也符合国家的有关要求。

  与此同时,左延安3月飞赴意大利,对轿车的造型设计进行最后验收,由日本和韩国设计中心设计的模具也运抵江淮。《财经时报》还获悉,江淮轿车采用国际联合开发的发展模式,整车联合意大利、日本、韩国的设计机构设计,发动机则与奥地利AVL公司联合开发。

  早在2004年年底,江淮就秘密举行了轿车基地的开工仪式。据介绍,该基地位于合肥新工业园区,一期设计产能为15万辆,二期、三期设计产能也各为15万辆。目前江淮集团的生产线建设处于收尾阶段。

  业内人士揣测,实现相互持股,江淮汽车将借用奇瑞的“准生证”获得生产权,轿车将在2007年正式上市。

  江淮汽车已连续10年保持利润50%以上增长,左延安制定的规划是,到2010年,形成各类汽车产能40万辆、销售各类汽车36万辆的规模。

  重组之争

  安徽省早就希望奇瑞和江淮携起手来联合做大,但两家企业一直各走各的路。“如果不合理解决奇瑞与江淮的问题,安徽的汽车工业很难在整体上提高竞争力。”安徽省社科院的一位李姓专家对《财经时报》如是说。

  目前,芜湖、合肥的几个主要经济支柱如汽车、家电、化工等,布局十分雷同。这位专家指出,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位居前列的合肥,有条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但现在主要力量放在了与芜湖争做安徽制造业中心上。这种“窝里斗”的局势应该尽快改变。

  安徽的汽车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首先对省内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上述专家提出,在汽车产业上,奇瑞完全应该与江淮重组。既然奇瑞轿车已经做得很不错,江淮为什么还要上马轿车项目?

  奇瑞与江淮在物流方面的合作基础比较好。芜湖拥有长江安徽段最大的港口,是安徽最大的出口通道;合肥位于安徽多条高速公路和全国铁路的交汇点。双方合作,可形成合肥以客运为主、芜湖以货运为主,辐射全省的区域货运枢纽。

  安徽省政府曾经犹豫过:重点发展奇瑞汽车,还是以江淮汽车为中心?安徽省经委的官员认为,安徽的汽车产业应该采取“双中心”战略,即重点发展奇瑞、江淮两大汽车龙头基地,通过“双中心”带动安徽的汽车产业。

  前一种“联合”构想,目前已被有关决策部门采纳。“两会”期间,左延安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表示,希望国家有关部委在落实产业政策时,江淮能得到支持。

  针对左延安“两会”提案的诉求,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表态,要争取将奇瑞、江淮的发展规划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享受中部崛起的政策支持。在业内人士看来,“相互持股”不过是江淮暂时的胜利,双方真正的比拼还在后头。

  暗中比拼

  江淮汽车与奇瑞汽车走了不同的发展路径。奇瑞有轿车的优势,但缺少商用车板块,而江淮的优势在于底盘和商务车,但轿车项目没有生产许可证。奇瑞已成为芜湖的代名词,在轿车方面远远走在了江淮的前面。

  2005年,江淮汽车共销售汽车及底盘15万多辆,同比增长18.78%。有关专家认为,江淮打算一开始就跻身利润相对较高的C级车市场,显然有着提升业绩的考虑。

  多年来,由于没有轿车项目,江淮在乘用车方面一直难以施展拳脚,也使其利润增长受到制约。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同省的奇瑞汽车2005年产销量达到18.9万辆,行业的销量排名从2004年的第7名升高到第5位。这不能不使江淮耿耿于怀。

  此外,政府对于奇瑞政策上的支持,也让江淮看了心动。为了支持奇瑞的建设,芜湖市根据有关政策,返还了绝大部分奇瑞上缴的税收;奇瑞汽车多次增资扩大规模,这些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当地的财政。

  据安徽省政府的有关人士透露,以江淮汽车股权换取奇瑞生产目录的想法,几年前就开始酝酿,只是现在水到渠成而已。

  奇瑞汽车已成长为芜湖工业的中流砥柱,这让奇瑞在与江淮的叫板中拥有足够的底气,也使江淮暗中较劲。而今,奇瑞、江淮的实力可谓你争我赶,谁重组谁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2006年,奇瑞汽车计划产销28.1万辆,销售额198亿元,4款新车排队入市。江淮汽车则计划销售19万辆,销售收入145亿元,比2005年增长26%。(杨仕省)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