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6年中高档车市上演新三英会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4日 14:44  新浪汽车

  2006年对于中高档车市而言,实在是一个不平凡的年头,本来平静得如同鸡肋的2.0L市场,突然被卷入激烈的竞争核心,仔细想来,虽说是意料之外,但的确是情理之中:仅仅在2005年,2.0L这个排量区间,还被认为是夹在1.6L和2.4L这两个黄金排量之间的“边缘地带”,但下有中级车消费群体期待更好车型的消费欲望,上有高档车消费群体对油耗和价格的望而生畏,最后一起在2.0L这个“中庸之道”中爆发出来,而且一旦发力就有惊天动地之势,短短半年间强手迭出,令这个市场区间的传统豪强雅阁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纵论2006中高档车市新贵,不难看出在诸路群雄之中,最具挑战实力的不外乎东风雪铁龙凯旋、广州丰田凯美瑞、上海大众领驭这三大车型,原因有三:

  其一:上述三款车型都有极为显赫的品牌和产品背景。东风雪铁龙作为国内车市最早的参与者之一,三年不飞,一飞惊人,经历了十年卧薪尝胆、五年精心筹备,谁会怀疑东风雪铁龙对凯旋的壮志雄心?凯美瑞作为广州丰田意图与一汽丰田分庭抗礼的第一款“种子选手”,除了丰田的显赫品牌背景外,还有丰田佳美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其影响力绝对不容小觑。领驭拥有帕萨特品牌的深厚积淀,上海大众在公商务市场的多年积累,作为过去几年来惟一能在这一市场挑战雅阁的车型,同样颇具潜力;

  其二:上述三款车型都在某一方面拥有自己无可替代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它们的优势所在无一不对雅阁构成威胁:无论是凯旋令人咋舌的高科技含量和安全装备,或是凯美瑞无懈可击的造型优势和人性化配备,或是领驭尊贵沉稳的欧式贵族风范,对于其他竞争对手,或是传统豪强雅阁,都是不可逾越的门槛;

  其三:上述三款车型在售后服务方面的深厚底蕴更助长其竞争气势。东风雪铁龙的售后服务以高科技著称,上海大众当年“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气魄犹存,广州丰田虽然最为年轻,但考虑到丰田品牌驰名世界的服务体系,相信在人性化服务方面有独到之处,相同的是三个品牌在其服务流程的合理化方面可称历经考验。

  三英会战,胜者谁属?这种状况倒颇似一部《三国演义》,倒不妨推测一二。

  凯旋得天时

  何谓“天意”?民心所向即为天意。经历了十年的非理性消费后,中高档市场的消费者早已跨越了所谓“理性购买”阶段,进入到“知识化购买”阶段,靠一两样新奇装备和故作神秘的名词游戏,已经无法打动消费者,要拿出来的就是真金白银的性价比和“内外兼修”的产品品质,在这一点上,东风雪铁龙看来已经不惜血本,许多即使在C级车上也只是“选装”的配备全部出现在凯旋这样一款B级车上,“不对称竞争力”这个概念能够充分展示出凯旋的优势所在,ESP、随动转向双氙气大灯、定速巡航、中央固定集控式方向盘等装备足以让整个中高档轿车的装备标准更上一层楼。同时,凯旋的现代化造型设计全面突破“规规矩矩”的老派公商务车风格,深得新一代商务精英人士的推崇。看来,得天时者非凯旋莫属。

  凯美瑞得人和

  当年,“丰田佳美”这个名字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如雷贯耳,成为一代公商务用车的标准,早在丰田计划推出“花冠”和“皇冠”时,就有迫不及待的声音询问:丰田何时推出佳美?由此可见,凯美瑞的上市着实令许多人惊喜万分,如今再去追究佳美何以改名为凯美瑞已经不合时宜了,因为众多期待佳美的消费者根本不去关心这个小问题,他们看到“CAMMY”这个熟悉的标识,就足够了,因此凯美瑞一上市立即广受关注,颇有刘皇叔入川一呼百应的气势,人和也就自然为凯美瑞所有。

  领驭得地利

  从各种条件看,领驭的地利优势十分明显,这里的“地利”包括两个含义,一是市场地利,二是市场基础,上海大众地处中国现代商务心脏的上海市,凭借这一制高点俯视全国,其优势自然明显,而领驭所属的帕萨特品牌在中国中高档车市经营多年,早已经奠定其公商务用车的身份识别特征,这一优势如果用足球术语来解释,就是拥有“主场”之利,这不但是领驭挑战雅阁的不二利器,更是新进入市场的凯旋和凯美瑞无法相比的。

  三英已经粉墨登场,市场关注的焦点已经不在雅阁如何应付这种局面,反而集中在猜测胜者所属,这足以证明雅阁一统江山的时代已一去不返,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也是天下大势,我们只能期待凯旋、凯美瑞、领驭的三英之争越来越精彩,为我们带来一幕幕充满惊喜和变数的“现代车市三国志”。

(编辑:刘理萌)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