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发改委严审投资项目 力帆呼市项目前景难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 08:14  中国汽车报

  8月1日,五部委联合发文要求清理新开工项目;8月2日,力帆与呼和浩特当地企业签约将吉林通田迁往呼市;8月16日,内蒙古新丰电厂项目被紧急叫停;8月19日,国家发改委要求严格审核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图为力帆520轿车图片

  生不逢时的力帆呼市项目

  如果没有8月初的五部委文件,力帆呼市项目的投资并不起眼。

  8月2日,呼和浩特当地企业金创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内蒙古奈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重庆力帆集团控制的浙江凌田公司正式签订合同,三方就浙江凌田公司控股的吉林通田汽车有限公司整体搬迁入呼,通过增资扩股合作成立内蒙古凌田有限责任公司一事达成一致。

  有消息称,拟成立的内蒙古凌田有限责任公司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周期约两年,占地面积300亩,计划投资4.8亿元,设计规模为年产小轿车5万辆,销售收入40亿元。

  恰恰在前一天,8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安监总局、银监会五部委共同签署了《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要对今年上半年列入统计范围的总投资1亿元及以上的新开工项目逐项进行全面清理。其中,钢铁、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焦炭、汽车、水泥、电力、纺织行业要清理总投资30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

  而在8月16日,新丰电厂事件暴光后,这则由新华社发布的消息,使得力帆集团迅速成了业内关注的焦点。因为,力帆集团向呼和浩特的扩张计划包含了众多吸引目光的元素———要求被严控的行业、刚刚由于违规建设而被处罚的地方政府、超亿元的投资……

  几经周折,记者终于联系上了重庆力帆汽车集团副董事长兼总裁王延辉。

  谈到新丰电厂事件是否会对此次合作产生影响,王延辉表示,他上次去呼和浩特是在新丰电厂事发之前,所以对当地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

  “力帆作为一家大企业一定要讲形象,做事一定要稳妥,正是由于有了电厂的事,更应该对当地政府负责任。”

  “还没有一锤定音”

  对于呼市项目,王延辉表示,双方确实有过一些沟通,但也只是形成了一些意向的东西,毕竟真正实施一个这么大的投资还得有个过程。媒体报道的只是双方希望看到的结果,但是事情的进展远没有发展到可以开始操作的阶段。

  “目前形成的都是一些意向性比较强的东西,最后还是应该以合同或者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形成具有法律效应并且‘一锤定音’的东西再对外发布消息比较合适。”他告诉记者,“现在顶多算是把锤子举起来了,但是还没有发出声音。所以我觉得媒体报道把这件事情说得太确定了。”

  为什么会选择呼和浩特而非包头,王延辉表示从意向中也有战略上的考虑。比如说,当地政府非常支持,呼市的一条通往欧洲的铁路是目前中国惟一的出口铁路,作为一个外向型的企业以后会有一个很好的物流基础,还有就是当地企业资本方面的运作。他认为合作的基础条件还是比较好的,但是最后能否成功还要看天时地利人和。配套、工人等方面的条件比包头可能要差,但是两地也算各有优势,而且听业内人士说,某企业已经有在包头进行异地建厂的合作意向,并已开始运作。

  据呼和浩特招商网的消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韩志然在8月2日的签字仪式上曾表示,力帆集团的入驻,使呼市的汽车工业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呼市一定要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最好的服务,也希望力帆集团能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尽快开工建设,尽早投产。由此不难看出,虽然力帆集团保持着低调谨慎的态度,但呼市对此项合作不仅非常重视,更已势在必得。

  3个月后见分晓

  资料显示,生产力帆520的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乘用车项目总体规划用地700亩,一期建设300亩。力帆计划在此投资建成年产轿车15万辆,并根据《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要求,建立汽车发动机20万台的生产基地和汽车研究院。力帆轿车项目分三期共投入24亿元资金。目前,已完成了一期工程的建设,建成了四大生产线并成立了汽车研究院,二期工程现已启动。

  据记者了解,力帆在重庆的二期、三期工厂的建设进度并不是很快,真正形成产能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而一个正常的有生产资格的汽车企业,按照新的产业发展政策,产能必须到80%的时候才允许提出异地建厂的申请。当初国家发改委批给了重庆力帆15万辆的产能,也就是说力帆必须要做到年产12万辆的时候,才有资格申请异地建厂。从另一个角度说,力帆轿车刚上市,市场的导入期还没有过,在此时传出准备投资异地建厂的消息,也难免使人对其资金链有一丝担忧。

  “所以说这个消息对我们不利的地方就在这儿。从法人结构到正式的合资协议,或者是正式向发改委报资料,我认为才是一个比较明确的起点,现在很多东西还没有落实,不好说得很明确。”王延辉最后向记者表示,“力帆要有大发展这很正常,无论是在重庆当地还是到外地发展,肯定都是有这种需求的。但是想法能否最终变成行动,3个月以后才能见分晓。”(作者 张肃菲)

(编辑:刘理萌)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