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是吉利我怕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 14:05  汽车导报

 

2005年10月期《汽车导报》对吉利自由舰进行了测试

  中国汽车业自从有了吉利就不会寂寞了,尤其李书福给人的感觉就是个“开心果”。他的“语录”常常语出惊人——或童言无忌般戳穿皇帝的新衣,或装疯卖傻渔翁得利。有人说他是鲶鱼,也有人说他是疯子,更多的人说他是狂人。但不管怎么说,吉利汽车和李书福在人们的质疑和非议声中长大了,现如今,再也没有人小瞧李书福或拿他“取乐”了。

  吉利上半年不仅销量超过10万辆,产品还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济南投资100亿筹建50万辆轿车生产基地,中外权威媒体争相造访吉利……,在权威部门公布的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销售排名统计中,吉利汽车已跻身中国汽车10强,品牌也榜上有名,此外,李树福的头衔和荣誉接踵而至。

  纵观吉利不长的成长史(仅9年),这些新闻如同吉利的广告,自吉利问世以来几乎就没有断过。吉利就这样搞大了,成了汽车自主创新的“明星企业”。

  但人们总心存疑虑,像李书福这种靠“模仿秀”起家的企业能支撑多久?那些需要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才敢买的汽车会有市场吗? “汽车就是一个发动机加四个轮子”的说法能让人信得过吗?总之,舆论眼中,吉利不像个干汽车的,倒像个卖狗皮膏药的江湖艺人。

 

吉利汽车已跻身中国汽车10强

  然而,就是这个在专业人士看来活不过三年的企业,自2001年获得准生证以来,一直活得很滋润,并推出了一大家子的产品。其中,除号称“为老百姓造最好的车”外,还生产了第一辆国产跑车(美人豹),玩出不少概念车,生产基地到处开花。有人开玩笑说,李书福汽车没出多少,地皮却占了不少。

  尽管吉利出了不少新闻,不少人还是把它当作黑色幽默的“搞笑”,让人苦涩却笑不出来,直想流泪。如李书福为了生产汽车到西部“借壳”,吃尽千辛万苦;为了获得吉利的“准生”,向有关领导(部门)挨个“哭求”:“请国家允许民营企业尝试,允许民营企业家做梦,请允许我失败的机会”等。

  为打开产品销路,解产品品质信誉危机,吉利又打出了“为老百姓造车”的口号,上演了在清华大学与奔驰同台撞车试验的悲壮之举。

  再以后,自主创新、产品出口、资本运作、走出地区、跨出国门、参与赛车甚至足球运动、到国外参加顶级汽车大展等,惊人之举屡屡得手,名利双收,令业界大跌眼镜。

  这就是吉利——因李书福的大出风头,吸引了公众的眼球。

 

李书福是中国汽车市场中非常特立独行的人,他的很多举动在开始的时候都总让大家觉得不理解,但是却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那么吉利给中国汽车业究竟带来了什么?李书福的影响力又在哪里?

  说吉利是鲶鱼并没有错。试想,如果没有吉利(应该说一批准轿车企业的介入更为贴切)打破中国汽车产业的垄断格局,中国的汽车市场不会有今天这样充分竞争的局面;如果没有吉利低价入市的冲击,中国的车价不会一降再降撬动老百姓的口袋;如果没有吉利搅局,中国车市今天不会这么繁荣。

  说李书福是“疯子”“狂人”也没错。他就像唐吉珂德,单枪匹马地既向一个貌似贵族化的产业挑战,还要与传统的市场搏斗,以及跟持不同“政见”的媒体理论。他的言行和举动常常会触动中国汽车业的痛点和一些人的神经,更重要的是,会触动一些集团利益的奶酪,所以,引来的争议难免会升格为社会的焦点。

  李书福心里很明白,他认为,吉利人并不“无知”,但确实“无畏”。他非常清醒地意识到,吉利是在人们怀疑和审视的目光中长大的。

  这其中的苦衷是什么?背后又是什么?

  李书福坦言,吉利刚刚进入汽车领域时,有人担心它造不出汽车;等造出了汽车,又有人担心吉利拿不到生产许可证;等拿到了生产许可证,担心又变成了吉利汽车质量不好;等吉利汽车的质量被消费者接受后,又担心吉利造车不赚钱;等吉利实现了赢利,又开始担心吉利生存不了几年……

  这实际上一点不奇怪,这既有世俗的偏见,也有潜意识的门第观念。关键是李书福不按常理出牌将正规军的游戏规则打乱了,使得人们对汽车需要重新认识和检讨。

  尽管李书福的做法野、不正统,但他的目的是想做点事、想证明自己。如用拿来主义拼凑的车型,“奔驰的前脸,宝马的屁股,夏利的车身”,还说是出之意大利著名设计师之手,中学生都不敢苟同,觉得很外行;生产出3万多元的轿车还说能够盈利,使干汽车的人为之汗颜,甘拜下风。此外,他还推出十多万元的跑车,拿到法兰克福车展上去吆喝。这在同仁们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而这在李书福看来,正是传播自主创新,弘扬民族品牌。

  于是,称李书福是草莽英雄者有之,把李书福比喻为草根英雄者也有之。但李书福已经成为中国汽车界中的明星人物这一点谁都不用置疑。他不仅敢发表言论,还敢在福特、宝马等汽车巨头面前舞大刀。他就像个多棱镜,折射了汽车业的光怪陆离,纷繁复杂;又像单口相声,只有听众而无呼应者。

  这就奇怪了,人们不禁要问,中国汽车究竟怎么了?

  吉利的存在使得中国汽车业有了活力这是不争是事实。老外明言,他们不惧怕合资企业和进口汽车竞争,但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则是来自吉利这些本土企业。我们由此意识到吉利存在的意义,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吉利的存在凸现了汽车作为一种民生需求的转换已经更加逼近现实,汽车已经与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息息相关。

  那么,我们是否设想一下,当吉利不再成为新闻,李书福不再是人物时,中国的汽车也许就有戏了。

  但愿“我是吉利我怕谁”成为一种过去时。

  写于2008年8月9日

  撰文/颜光明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