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两厢的尴尬与失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 14:01  汽车导报

 

在三厢富康988面世时,《汽车导报》在1999年7月期第24页对该车进行了实地测试

  市场人士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富康是把一只活鸟玩死了,赛欧是把一只死鸟盘活了。”业界看门道的人一直都为富康两厢车老没起色鸣不平,富康为迎合市场也尝试改成三厢,甚至改名、后来又恢复原名,但是,富康一直都没能如愿火起来。

  有人说,富康是在不该来的时候来了,到该来的时候又没戏了,始终是在错位中徘徊、折腾;也有人说,都是两厢惹的祸,意思是市场滞后,观念超前,富康对中国家轿市场的估计过于理想和乐观;但还有一种说法是:“山沟沟文化与法国浪漫文化冲突所至。”

  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围绕家庭轿车、汽车消费、用车环境等概念产生过很多困惑和争论,而富康所经历的波折和痛苦也并不是个案。历史地看,它所承受的正是中国人对家轿逐步认知的过程,富康等于提前为当下轿车的普及缴了学费。

  在“老三样”(普桑、捷达、富康)中,富康是最适合家庭用的轿车。这也是当初国家在圈定三大三小两微(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神龙富康;广州标致北京吉普、天津夏利长安奥拓、贵州云雀)轿车产业布局时交给神龙公司的使命——生产家用轿车。这既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分工,却也是企业的定位。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引进的富康轿车是雪铁龙系列中的最新产品,也是当时欧洲最流行的Driver Car,无论技术性能,还是外观造型都代表了先进的家轿理念。业内人士都看好这款车在中国市场的前景,认为这是国外家轿成熟经验(产品性能、制造技术和使用要求)积淀的代表。

  但是,由于当时国人还深陷传统“轿子”文化的习惯思维不能自拔,富康引进国内后首先遭遇“没屁股”(三厢车)的尴尬,国人普遍认为,轿车没有“屁股”(后备箱)就不成其为轿车。在以公款的公商务用车为主、私车消费还没正式启动的时代,富康的推出显然不合时宜。

  有趣的是,由于富康毕竟时髦,一时吸引不少白领女性成为买主,这在私车尚未普及的形势下显然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于是,富康很快有了一个绰号,人称“小秘车”。当然,富康车主主要还是喜欢车的年轻人,其中,思想比较解放的媒体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最有代表性。

 

  为迎合市场,神龙很快将富康原型车改成了三厢,起名叫富康988,但市场似乎仍不买账,于是只好再转向出租车市场(在家轿市场未打开之前 ,“老三样”都曾把销量寄托在出租车身上)。不幸的是,富康两厢做了出租车后就更难进入家庭,人们把它当成了夏利。比如在温州,当菲亚特126P出租车因城市改造被淘汰由富康替代之后,富康在家轿市场就无人问津了,这倒是让桑车占了便宜(当地只认三厢车)。

  “上海大众又出新车了?”

  很多年前,新开张的浦东第一捌佰半店堂里展示富康新车,上海市民误以为是桑车新车型。现场的神龙公司销售人员感叹,富康品牌的知名度离市场还很远,先入优势远不如“老三样”的前两款车。

  “富康的遭遇也是历史的误会。”业内人士对富康车型的选择和一次性投资到位、追求规模效应本身就有质疑——

  一是富康轿车的消费方式(两厢文化为主)中国人能接受吗?

  二是销售价格和使用成本普通家庭买得起、用得起吗?

  三是富康生活到底代表了什么?

  此外,规模投资回报率的胜算究竟有几成?市场又在哪里?

  现在看来,这是一个没有思想准备的旅程。它一出生就被概念化而不是市场化了,这种先天不足给日后的营销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首先是车名上的故事。本来,引进雪铁龙的产品打雪铁龙的品牌顺理成章。但为了适应政治环境需要,体现民族品牌,“开富康,奔小康”被用来图解产品定位,便有了“富康”车名。这就把商品泛政治化,脱离了市场属性,客观上背离了市场营销和传播推广的规律。而这种思维后来经久散见于媒体报道和广告。

  再就是苏北“富康村”的故事。为了扩大销量打开市场,神龙一度把眼光放到农村(“老三样”也都尝试过,最典型的就是江阴捷达村、桑车温州村),在苏北兴化建立了一个“富康村”(优惠批发给农民购车)。这件事曾大肆在媒体爆炒过一阵,而它实际上把富康由城市前卫时尚的符号变成了农家万元户的代步工具,完全颠覆了这款车的形象。

  上述案例说明,在中国公商务用车转向私人用车的过程中,一部分人的营销理念还停留在计划经济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思维方式上,尚未意识到,汽车作为现代化的载体,其本质是提供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而不单纯是工作节奏的便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它甚至成为社会变革的缩影。

  后来神龙公司新掌门人上台抓的大事之一,就是发誓要夺回富康在中国第一家轿的地位和帅旗。但尽管做了大量努力,包括针对私人用户推出变型车、挂雪铁龙logo、起很洋气的法国车名等,毕竟错过了不少机遇,难以雄风再现,到头来还是被后来者的北京现代所超越,这确实是一种遗憾。

  “今天中国两厢车的普及应该感谢富康立下的功劳。”业内和市场人士这么说。

  是的,我们不能忘记富康为两厢车进入中国家庭所付出的代价。而这款车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虽然已属老车型,但还经典耐看,没有过时,性能一点都不落后,作为10万元以内的家轿它还能打动人。在欧洲,这款车也风光依旧,抢人眼球。

  只是,“富康”毕竟已经成为过去时,它的失落不是一个车型所能担当的,它应是一个行业和时代进行反思的蓝本。

  写于2006年8月5日

  撰文/颜光明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