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双龙劳资谈判内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5日 15:51  21世纪经济报道

  上汽部分让步

  8月30日下午,双龙汽车的劳资双方经过最后一轮谈判,达成了和解协议:冻结2008年之前的工资和各种补贴浮动,减少现有的福利;资方可以根据市场状况灵活调配人力(一线工人)资源;公司可以解雇不正常上班的员工和管理者。

  这份充满灵活性的协议,在当晚的工会成员投票表决中获得通过。协议通过后,双龙工会立即宣布结束罢工和封闭工厂的行为,历时一个多月的双龙劳资纠纷终于落幕。

  谈判结束后,双龙汽车社长崔馨铎在公开发言中礼节性地表示,“协议的达成,离不开管理方与工会以及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坦诚沟通,它将帮助双龙更加积极地应对来自全球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

  崔馨铎是这场谈判的资方操盘手,双龙劳资分歧得以解决,让罗孚和双龙两线作战的上汽终于松了一口气。在获知劳资协议获得工会成员表决通过后,上汽股份总裁陈虹第一时间向双龙汽车和崔发去了贺信:“协议的达成,对于实施双龙新的发展战略,加快公司发展,改善双龙的经营状况,实现让双龙成为韩国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公司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符合双龙长远发展的利益。”

  根据许多人事先的判断,这场影响巨大的罢工至少还要持续2-3周,就在前一天还没有一点和解的迹象,而且其他一些韩国汽车企业仍然处于罢工状态之中。劳资双方迅速达成协议,让舆论大感惊讶。

  罢工提前结束,双龙控股股东上汽的灵活政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双龙汽车一位高层透露,自罢工开始,上汽给与了双龙管理层充分的决定权,谈判中上汽也做出了部分让步,取消之前裁员500人的决定。

  第一步怎么走出来?

  上汽收购双龙后,劳资纠纷一直时断时续。今年6月20日前后———墨斐就任上汽副总裁前两天,十几家韩国媒体记者应上汽之邀访问上海。上汽希望韩国记者团的到来,能向他们透露一个明确的信号———上汽不会妥协,这时双龙劳资双方的零星摩擦已经开始,

  当时还没有正式宣布就任的墨斐,在接受韩国记者团采访时表示,“如果工会有损害公司长远利益的行为,上汽在罢工问题上是不会让步的!”墨斐称自己在世界各地工作时,就有这方面的应对经验。

  态度强硬的墨斐,事后被韩国媒体描绘成“公司结构调整专家。”知情者知道“公司结构”一定程度上是“裁员”的书面表达形式。

  即将接手包括双龙在内的上汽海外业务,墨斐代表的是上汽的态度。这之前,包括胡茂元、陈虹在内的上汽管理层之前已经达成一致———要以强硬的态度针对工会罢工。

  胡茂元和陈虹都认为,这几年待遇、福利等引起的罢工在韩国已经成为常态。类似错误的劳资惯例必须被打破。

  8月11日全面罢工开始。上任不到一月的墨斐火速飞赴韩国,韩方的管理层也一直住在厂里,与工会斡旋。

  在谈判中,韩国工会对上汽转移技术等问题提出了质疑,并得到了韩国舆论的呼应。

  但是由于双龙的管理团队是一个清廉的团队,没有让工会方面抓到劳资问题之外的把柄,谈判的焦点问题没有被人为转移。而且工会内部存在不同派别,有些派别对公司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同时罢工期间员工是没有工资的,工会方面不得不对形势进行重新估判。

  韩国政府松了口气

  8月30日,双龙在工资福利、人力资源配置、结构调整等先前存在争议的方面,与工会达成了一致性意见。“公司劳资双方将会共同举行记者招待会,以显示‘劳资双方愿意共同努力,使双龙尽快成为有竞争力公司’的决心。”上汽股份相关人士透露。

  目前双龙正在积极准备罢工结束后生产的全面恢复,这次罢工双龙损失了20天的产量。据上汽股份方面透露,由于韩国每年都有罢工,这些损失都已经提前被上汽计算入双龙财务预算之内。

  协议达成后,韩国政府负责工会工作的一名主要官员致电崔馨铎,认为双龙此次与工会达成的协议是对韩国传统劳资关系的一次革命,令人鼓舞。而许多韩国媒体也对此结果表示支持。

  阶段性胜利

  如何成功地经营双龙,为上汽未来的国际化战略打下基础,是自收购双龙以来上汽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在资金上,上汽计划在五年内累计向双龙投资约25亿美元,使上汽双龙成为“具有世界级的专业RV汽车制造商”,到2010年实现产销34万辆;在资源与技术整合方面,上汽正在促进双方在研发、采购方面的资源融合,创建技术共享的平台,以期有效地降低生产与设计成本,提高效率。

  对上汽未来的国际化战略道路保持清醒的同时,上汽总裁陈虹已经意识到,国际化经营对上汽来说是一个不断学习并且提高的过程。

  事实上,8月30日通过的协议,由于多项核心内容采取了模糊处理,并没有对原先的分歧提出彻底的解决方案,目前只是取得阶段性胜利。有人担心———很难保证罢工不再重演。本报记者徐锋北京报道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