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共同研发 谁搭了谁的顺风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3日 10:08  财经时报

  整车企业要求零部件企业具备同步开发能力,并把最终用户的需求及其对零部件的需要传递过来,同时要求零部件企业在技术上进行改进

  作为国内最大的油箱制造企业,亚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建勋决定在与整车企业的共同研发中,进一步增加投入。这家企业今年研发上的投入预计将超过3000万元,与去年相比,几乎翻了一番。

  这些新增的研发费用将被用于与整车企业的共同研发,采购者希望这家企业能够分担更多的研发费用。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一些零部件企业的身上,在与整车企业的共同研发中,他们正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零部件企业掀起研发热

  与过去相比,随着规模的增加,本土零部件企业在提高自己的研发水平方面越来越重视。

  据三角集团有限公司一位高层介绍,公司的技术研发跟踪国际行业巨头的技术水准,现在不仅建立起自己的研发队伍,而且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研发体系,科研开发费用每年占销售收入的3%以上。

  由于研发上有了大量的投入,亚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在与整车厂联合开发时,影响力越来越大。

  据介绍,前几年,这家企业主要按整车厂提供的图纸做产品,基本上是一个隶属于整车企业的生产车间。现在,企业已经开始主动给整车企业提出产品的改进意见,甚至在某些共同研发中,整车厂几乎把零部件的研发工作全部交给他们。

  “虽然我们的合作伙伴包括一汽、上汽这样的大企业,但是他们也同样需要我们的技术支持。”亚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的一位高层自豪地说。

  相关数据显示,这些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零部件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最高占销售额的4%以上。

  技术上处在较前沿位置的供应商成为整车企业最乐意合作的对象,福田汽车与潍柴、博世、AVL进行的P-V-FOUR联盟以及陕汽与法士特的合作都体现了这一点。

  这样的合作中,零部件企业在共同研发中的贡献已经和整车企业相当。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随着国内整车厂商成本压力增大,产品制造工艺和质量要求提高,产品开发周期越来越短。这些因素促使整车厂商更加致力于整车开发、装配技术、动力总成的开发和生产,对其他汽车零部件的需求,更加依赖于外部独立的零部件配套厂。

  “这是一种双赢。”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一位专家认为,这使得关键部件生产者的创新风险投入与其用户分担,双方除了共担风险、共享服务条件、共同分担成本外,同时共同提升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力。

  整车要求分担费用

  据了解,过去整车企业与国内零部件企业共同研发,主要是整车方面派技术人员去指导,帮对方提高技术水平,这更多表现为一种单方面的行为。

  也正因为如此,许多整车企业轻视配套商在合作研发中的贡献。

  但这一情况正发生变化。

  “3年前是我们掏腰包与配套商搞技术开发,现在该轮到他们自己为技术开发买单了。”上海通用物流部门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财经时报》记者,上海通用希望自己的供应商在共同的研发中承担更多义务。

  作为国内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这家整车企业希望把更多的新产品开发设计费用与供货价格压力转嫁到零部件企业头上,使其承担越来越多的研发和制造任务。

  对此,这位负责人的解释是,供应商经过与整车厂几年的合作,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

  《财经时报》记者在上海大众了解到,在技术研发上,这家整车企业对配套供应商有了更高的要求。

  据一家为其配套的本土供应商介绍,整车企业已经要求零部件企业具备同步开发能力,并把最终用户的需求及其对零部件的需要传递过来,同时要求零部件企业在技术上进行改进,使得上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

  东风神龙采购部门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由于面临利润的下滑,整车企业除了优化供应链以降低成本外别无选择。

  据了解,这种优化要求零部件配套商具备持续国际竞争力,首先看研发实力,然后是质量、价格与服务。能否保持与主机厂同步研发能力,将是能否成为供应商的决胜因素。

  中小企业前景看好虽然,当前多数中小型企业还处于没有研发能力的阶段,几乎没有研发投入,所生产的产品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但是这一情况正在改变。

  几年前,石家庄金刚集团在研发上的投入还不到100万元,今年,这家中型企业的投入有望突破1000万元。

  新增的投入将主要用于引进新的研发设备以及招募研发人才,其中更新的发动机实验室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研发的投入很大,但是我们必须投入。”公司总经理王季明这样告诉《财经时报》记者。他的理由有两个:一是随着汽车专业化水平的增强,整车企业要求零部件同步开发的压力越来越大;二是随着国内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完善,零部件企业不可能继续像过去那样靠模仿过日子。

  王季明认为,虽然中小企业规模比较小,资金的压力很大,但是在研发上还是可以做到量力而行的,金刚集团正是走的这样一条道路。过去规模小,就投得少一些,现在规模大了,就多投入一些,无论如何,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研发能力。

  已经有相当一部分零部件企业意识到了这一点。据了解,广州市约有五成零部件企业建立了企业研发中心,其中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已拥有省级研发中心,广州“戴卡旭”铝铸件有限公司正组建国际水平的汽车车轮及其他铝铸件研发中心。

  “从国外的发展趋势来看,汽车零部件以‘精’、‘专’为主,中小零部件企业同样可以在不大的投入下有所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零部件部门主任陈炳炎对《财经时报》记者说。

  他认为,本土零部件企业虽然多为中小企业,资金并不是很充裕,但是他们可以只做一两种具有核心优势的产品,或专门从事某一工艺生产技术,因此完全能够在投入不大的情况下,跟紧整车企业的研发步伐甚至超前于整车企业的发展速度。(楼聃)

(编辑:卿钦)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