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内首例全款退车 华晨行为得到消费者认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3日 09:47  财经时报

  此次华晨为车主退车,在国内汽车行业首开先河,消费者都比较认可华晨的做法

  后生可畏的华晨骏捷自3月份上市后,以高性价比一直热销,引得业内人士惊叹连连。而近日,华晨汽车国内首例主动全款退车,更引发了行业内外的高度关注。

  卷入这一退车事件的产品,是华晨当家品牌之一的中华轿车。

  一位消费者两年前在北京一家华晨4S店购买了一辆中华轿车,新车刚上路就遇到了发动机震动异常的问题。在两年时间里,车主在4S店维修了7次,并更换了一次发动机,却仍未解除故障。

  据了解,经销商在遇到车主退车的要求后,因为财力等原因,无法为消费者解决。经车主和4S店反复协商,最终由华晨汽车出面,为消费者全款退车。

  终结“退车必上公堂”定律

  输入“退车”二字百度 一下,竟有19万多篇相关新闻。可见,退车不是一个新鲜话题。

  买车时皆大欢喜。而一旦车子出现故障,经销商和企业大多只承诺免费维修,绝口不提退车。消费者要退车,就只能与企业和经销商对簿公堂,由法官最后裁决,这似乎已成了汽车消费的定律。很多人的感受是,越是合资企业所产汽车, 这条定律的作用就越明显。

  去年,一起“奥迪退车案”,首开湖北地区因车辆质量而判决退车的先河。湖北宜城襄大公司以87.8万元从北京亚之杰汽贸公司购回一辆德国奥迪A8新车,并交襄大公司股东张先生使用,该车所有权后来转到张先生名下。车子刚开50天就3次送修,张先生送检后,发现这辆车的核心部件——变速箱存在质量问题,于是要求退车,遭拒后向法院起诉。法院终审判决,由销售方为使用者张先生办理退车手续,返还车款并赔偿其他损失。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包括部分进口车。

  很多人或许还记得当年沸沸扬扬的“三菱退车案”。1999年6月,陈某以24.5万元的价格,在福州某汽车贸易公司购买了一辆日本三菱汽车,新车使用过程中屡出故障,多次送修,并在更换大量零部件后仍无法正常使用。经福建省出入境商品检验检疫局检测,认定车辆本身有缺陷。2000年,陈某在多次与贸易商交涉无果后,提起诉讼。这场历时3年的国内首次进口车退车案,以法院判处汽车贸易商退车、赔偿损失,并强制执行而告终。

  能够通过法律的手段退车固然是好,但与实力雄厚的合资企业和跨国公司打官司并不是容易事。于是,一些车主被“逼上梁山”:“砸奔驰”、“砸宝马”事件层出不穷。

  对比一下,上述这位中华车主可以用“幸运”二字形容。华晨以全额退款的方式,解决了他的退车问题,没有经过“公堂审判”,这在国内乘用车行业开了先河。

  华晨的苦衷

  华晨成为汽车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后,有业内人士告诉《财经时报》记者,此举其实是“强咽的螃蟹”,华晨有不得已的苦衷。

  华晨汽车董事副总裁兼销售公司总经理杨波日前对记者表示,在国内尚无汽车“三包”正式标准的情况下,华晨汽车为消费者退车是无奈之举。因为一旦选择退车,厂家和经销商将会承担相当大的负担。

  据悉,虽然汽车“三包”规定没有正式出台,但华晨汽车已经制定了自己的一套包修、包换、包退制度,一般出现在工程上无法解决的故障才会选择换车,只有因同一严重故障出现反复维修、多次无法解决才会退车。

  杨波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退一辆车,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而且很可能会引发退车的“雪崩”效应,企业和产品品牌都面临极大的风险。

  但华晨依然选择了退车,根本原因何在?

  了解华晨的人,都知道其艰难的发展历程。由于产品技术和质量上的“先天不足”,中华轿车自上市以来,市场表现一直差强人意。第一代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屡屡出现质量问题,升级后也未得到根本改善,导致中华品牌形象一直不佳。 2005年,华晨两款车型共销售10001台,同比下降9%。

  而以骏捷上市为转折点,华晨的发展有了起色,“有单无车”的火爆场面,让华晨和其经销商感受到消费者久违的厚爱。在企业发展和品牌声誉刚有起色的情况下,走在钢丝上的华晨实在不能经受更多波折。

  杨波指出,由于汽车质量问题退车实际上应属于汽车“三包”性质,在国家汽车“三包”规定没有正式出台之前,每个企业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有的合资企业因为牌子硬,宁肯反复维修也不退车。但华晨作为自主品牌比较弱势,只能为了保护更大的市场而妥协,毕竟用户是否满意决定一个品牌的前途。

  这也是中国自主品牌普遍面临的现实。合资企业出了问题可以“永远修下去”,要退车就上公堂,而他们则不能。作为自主品牌的华晨,经历了中华的失败和尊驰的教训后,更不愿自己的品牌形象受到任何影响。

  厂商反映不一

  《财经时报》记者采访获悉,消费者都比较认可华晨的做法,认为华晨这么重视消费者,其产品值得选择。

  专家们也持肯定态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一位专家告诉《财经时报》记者,此次华晨为车主退车,在国内汽车行业可以说是特例。华晨对待消费者的态度,为国内汽车行业同行树立了典范。

  但来自汽车厂商的声音则很不一致。

  多数合资企业的看法是,在没有国家统一标准的前提下,企业完全可以依据自身建立的“三包”制度,解决消费者遇到的问题。他们认为,在国家“三包”标准出台之前,华晨此举对他们影响不大。

  几家自主品牌企业虽然认可华晨的做法,但它们有另一方面的担心,即退车有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那样企业将难以承担。

  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表示,问题的根源在于“三包”。

  多年来,汽车一直被排斥在商品“包修、包换、包退”规定之外。汽车“三包”如同“狼来了”一样,年年被提却至今未见踪影。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三包”的缺失,不仅令消费者难以维权,也使自主品牌企业与具有品牌和实力优势的合资企业相比,处于弱势地位。

  鉴于此,有关专家表示,虽然华晨此举可能出于无奈,但希望这 “强咽的螃蟹”,能够对国内汽车“三包”标准的出台起到推动作用。(金满)

(编辑:卿钦)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