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自主品牌七年之痒:新车后劲不足价格优势不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9日 08:12  东方网-文汇报

  西方有一句谚句:“退潮时,才知道谁没有穿衣服”。每年6-8月,是汽车厂的销售老总们最为头疼的淡季,与往年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同,今年的这个淡季,厂商的苦乐却明显地被分为两个阵营,一方面,是赚得盆满钵满的合资企业,另一方面,自主品牌企业却遭遇了“七年之痒”——如果从1999年奇瑞的第一部车下线开始算,到现在正好是七年。

  想到今年上半年,奇瑞曾经还冲入中国车市销量前三甲,为何几个月过后就突生变数呢?除了淡季的影响,业内人士认为,合资企业的“反扑”才是主要原因。

  首先,今年的销量可以说是“新车拉动型”,1-6月份,已经有14款全新车型上市,而且都是国际知名的成熟车型。从君越、凯美瑞、新天籁到CIVIC、速腾、POLO劲情劲取、标致206、雅绅特等等,不仅有合资品牌一贯占优的中高级车、中级车,而且还对自主品牌稍有优势的经济型车领域实现了全覆盖。

  但相对而言,自主品牌新车,除了华晨骏捷和A520之外,都不是主流车型或者都只是原有车型的改款,自然很难吸引消费者。

  另外,今年国家政策引导的方向是经济安全,上市的合资新车打的也都是经济、可靠牌,而自主品牌却与政策背道而驰,推出的都是在1.6升以上的中级、中高级车型,在自己有优势的经济车领域,恰恰没有新品。

  再次,合资企业已经开始由“内斗”转向“联攻”自主品牌企业,例如华晨骏捷在3月份上市之后,中级车中销量最大的“新三样”伊兰特、凯越、福美来等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降价,以使骏捷的冲击影响最小化,三菱甚至通过限制供应发动机给华晨,为蓝瑟“断后”。由于合资车厂在品牌、技术、售后上的雄厚基础,很容易就从自主品牌手中抢走了一批消费者。

  第三,经过了2004-2005年的磨练,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日渐成熟,所推出的车型越来越适应中国人的胃口,而且在情感上也大打“本土”牌,以博得国人认同,反而自主品牌企业的一些决策倒是有点脱离国情、好高骛远;再加上合资企业还纷纷加大在华投资、扩大产能,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可以说是进一步被挤压了。

  其实,从近两年日本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上述这些问题都已经存在,可以说,黑色7月只是恰巧使自主品牌面临的危机暴露得更加严重一点罢了。奇瑞今年的销售目标是28万辆,吉利今年的销售目标为20万辆,目前已经过去了7个月,而它们的销量分别为14.64辆和11.78万辆,看来它们要在下半年奋力夺回属于自己的“衣服”了。

  自主品牌黑色七月

  乘用车联席会的统计数据表明,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销量再度下滑,进入今年以来销售的最低点。

  合资企业中,尽管一些企业下滑严重,但是却有3家企业与上月持平或者增长,其中一汽大众仅比6月下滑0.5%,从而首夺销量冠军。第4位的北京现代,销量则比6月份增长了32%,而第5名的一汽丰田也增长了8%。

  而与此同时,自主品牌企业却全面后退。乘用车联席会的统计,奇瑞、吉利、夏利分别以1.84万辆、1.30万辆和1.27万辆的成绩,排在第六、第九和第十。而据中汽协的数据,奇瑞、一汽夏利和吉利则以1.32万辆、1.28万辆和1.20万辆列于末三位,已经全面后撤。而不管是哪一家的统计,与去年同期的销量相比,也有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在单一车型上,今年上半年,捷达已经有4个月成为单一品牌的销量冠军,而在7月份,单一车型前10的原来有3个自主品牌车型,也减少到只有夏利和QQ。

  图/晓璐

  ■本版撰稿/郑海阳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