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长安汽车集团海外造车全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1日 13:59  新浪汽车

  当我们就中国汽车企业是否要走自主开发之路的讨论还余声未绝,当我们对中国汽车发展的道路选择韩国模式还是拉美模式的争论还未休,长安汽车已经用CM8和CV9交出了自主开发的答卷。它的意义在于,这是由长安设计师深度参与,针对中国汽车市场,完全“正向开发”的全新车型。它改变了中国自主开发一直以来照搬模仿、逆向开发为主的模式。长安汽车所走的“海外学艺 自主开发”的道路,是一条 “学习”-“融合”-“实践”三步走的全新自主创新之路。

  早在中国汽车工业刚刚起步的时候,自主开发的呼声就已经响起。然而,市场、资金、技术,以及零部件配套体系的制约,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据统计,2005年中国汽车消费量已经超过570万辆,据全球第三位。市场规模和资金已经可以支持自主开发的高昂投入。但是,值得关注的是,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只占到乘用车市场的20%。为了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今年3月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中规定,“所有新建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和现有企业跨产品类别的生产投资项目,除满足产业政策要求外,还要满足自主品牌、自主开发产品的条件”。 即将出台的《中国汽车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更是将自主开发的目标具体化,提出“十一五”末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要超过60%。在国家鼓励自主开发的政策导向下,自主开发不再是一两个企业的目标,它已经成为摆在所有汽车企业面前的一个共同的课题。

  纵观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不论是合资企业还是自主企业,都始终在不懈地追求开发创新。然而在自主开发的道路上,却方向各异。合资企业希望通过技术引进的方式来实现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通过产品加工自然过渡到自主研发。但是严酷的现实证明合资引进技术的方式,虽然快速建立起中国的汽车工业体系,但是由于产权和机制的原因,中方在新车型的引进上甚至都缺乏基本的话语权,自主开发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即使通过技术转让方式,表面拥有自主产权,也只能是把为别人开发的车,拿来冠上自主品牌的高帽。自主企业虽然不用受外方限制,但是,由于缺乏技术来源,一些企业发展初期,也只能是通过对成熟车型拆解分析,进行逆向开发。面对知识产权争议,以及新车投放周期缩短的压力,这种逆向开发的方式很快将淡出。 也有企业开始尝试进行委托开发,这种开发模式虽然解决了“自主”的问题,但是,核心开发人员是外方,没有自主的开发人才和队伍,必须依赖外方人员进行后续产品开发和改进。高昂的开发费用,换来的并不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到头来一定是只能“自主”但不能“自立”。根据新华信的预测,2008年中国汽车市场的总规模将达到1000万辆。如果不坚持自主,到那个时候,合资企业只能继续走引进车型的道路。只有在产品开发上取得自主,才有可能专门设计开发针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新车型,从而造就出中国的 “国民车”。

  总结长安的案例,不难发现,自主开发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有首先解决“自主”和“自立”,同时坚持“学习” 、“融合”和“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从制度、流程和人才三个方面来保障,才能具有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林雷)

(编辑:李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林雷专栏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