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000000辆捷达表达中国要做汽车大国(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1日 11:23  新浪汽车
1000000辆捷达表达中国要做汽车大国(图)

捷达百万辆纪念版

  2006年7月15日,捷达轿车生产了一百万辆。这个数字在发达国家,不算大,而在中国则是意味深长。一百多年前,慈禧诅咒汽车为怪物;30多年前我们的计划经济还把轿车当奢侈品限制发展。一百年来闭关自守,越守越吹越穷。

  一百万辆捷达,对中国来说是一个突破性的数字,单一品牌达到这个数目,说明了改革开放的中国胃口。

  轿车工业近乎空白的中国,为什么会有这等的发展速度?仅十几年时间高速公路、立交桥在广袤的幅员上密如蛛网,连接起城乡,来来往往的各种汽车奔腾如泻,中国人看到了前进的速度;城市里所有大街都由信号灯控制,有节奏地流动,和高楼大厦一同演奏现代乐章,改变了时空,这一点东方已接近西方。

  汽车工业的合资合作,功不可没。第一个功劳是解放了中国人的头脑,首先是让政府走出认识的误区:中国人好象都是骑自行车的天才,“做个自行车大国”,也是一大特色,然而今天1000000辆捷达表达中国要做汽车大国;第二个功劳,合资合作创造了发展的大环境。能合资的合资,能引进的引进。总之,国际的融合,给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带来机遇。然而引进不大可能得到一流的产品,即使得到了,消化吸收不及时,就要落后,比如“小红旗”。

  合资,可以得到我们无法企及的先进的、动态的产品。这意味着什么?好车好技术,拿过来就可以生产,就可以跟紧市场赚钱;延伸社会效益可以安排一些人就业,这是最低目标;往高走一步,通过合资合作的实践,可以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培养自己的人才。合资的企业,对人才的锻炼培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合资厂建在中国本土,不仅生产制造要靠大量中国人来干,各类经营管理人才也得从中国人里来挑选;还有维修与销售网络更是离不开中国人;合资企业的零部件配套也是一大面子。轿车制造业是一个工业体系,外国的产品与制造技术都得搬进来,拉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汽车功不可没,合资企业,功不可没。

  走合资这条路,虽然不够光彩,但也是有条件的,一个巨人不可能和一个小孩拉手,与人合资的,都是“大块头”,比如一汽,比如上海,比如广州,比如天津等。通过合资合作以别人之长补己之短,也是优势的组合。汽车大国之间也搞合资合作,优势互补搞新产品、新技术,要不怎么叫全球化呢。世界大融合推动汽车技术飞速发展,中国的汽车工业不是也一天天壮大起来了吗。

  1000000辆捷达,装备了中国人,捷达的名字,妇孺借知,已经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中国文化,比如“诚信”从产品与服务上,让每一个用户感受到的没有任何虚假、欺瞒,不完善东西绝不交给用户,让用户感受到可靠、可信。这就是物质和精神的现代文明。

  搞民族品牌,当然很必要;但一不要操之过急,二是“自主”不要排斥合资。要知道汽车并不是中国人搞起来的,何止汽车,上溯不需太遥远,我们中国人把自行车,叫“洋车”,把火柴,叫“洋火”......还有家用电器,哪个不是从洋货开始的,外国人干了一百多年的汽车,对中国来说合资是发展民族品牌的“补习班”,是聪明之举。五十年前一汽 “闭门造车”的“红旗”,其实是照扒了凯迪拉克,那时候美国不承认新中国,没有法律约束这一说;第一代“解放”,是苏联全盘的输入。所谓“自主”、民族品牌,文化属性和知识产权而已。不用说我们,哪个国家也离不开国际间的融合,交流、借鉴、合作,当今汽车都是“混血儿”,这是大环境下的发展,世界大杂交,杂交才优秀。捷达,已经成为“德籍华人”。过得很有人气。

  今天这么多国外品牌的汽车,被中国人喜欢着,生产着,“自主”的常从模仿开始,逐渐成熟起来了,今天有的“自主”已经走出国界进到别人那里去了,关键在于“以我为主”的研发能力,汽车大国,首要的是拥有世界水平的研发能力。

(编辑:邵京宁)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