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民企造车佳期将至 信任度成拐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 10:31  新浪汽车

  6月1日,长城汽车因在俄罗斯销售汽车上万辆、并投资一亿美元在俄建厂而引来该国28家媒体的集体采访;5月23日,英国路透社记者对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进行了为期一天的专访考察,就在不久前,刚于今年1月上市的浙江众泰也批量出口到叙利亚、埃及等国家。最近汽车业界的种种迹象表明,以李书福的吉利、魏建军的长城以及新进入的众泰、青年等为代表的中国民营造车企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最佳时期。但由于民营造车企业在艰难的“门槛准入”和“自主创新”的探索过程中摔过跟头跌过跤,所以,如何扭转公众和消费者因某些企业的退市造成的信任危机成为时下的拐点。

  国家鼓励汽车自主创新的政策愈加明晰

  就凭几家企业的几个市场活动,为什么说民营造车企业将迎来高速发展壮大的最佳时期?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看看直接制约和影响产业发展的国家政策和动向。

  自主创新特别是在诸如汽车类支柱产业的自主研发已经成为国家、政府、企业、公民的共识。在最近召开的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大会上,中央9常委集体出席,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精神之一就是“要制订科技发展的重大政策和配套措施,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研究、高技术前沿研究、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加快把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真正使科学技术现代化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作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产业是实现国民经济总值增长的最主要产业之一。发达国家,无论是欧美还是日本;发展中国家,无论是韩国还是巴西,只要是在制造业上具备一定基础的经济发展的实体,都会把汽车产业,作为一个重中之重的关键产业推进和发展。最为突出的是,汽车将作为未来战略装备之一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工具。

  前不久,国家和政府领导人温家宝、曾庆红、曾培炎、吴仪等,对浙江吉利汽车等企业的自主创新给予了高度评价;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近期也分别到浙江众泰等造车民企进行考察调研,关注并鼓励浙江造车民企坚持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

  由此可见,国家鼓励汽车企业自主创新,掌握核心制造技术。而目前直接反映和代表自主创新成果的自主品牌汽车有近一半左右集中在民营造车企业,且民营造车企业对自主创新呼声最高,成果也最多。

  所以,国家越来越清晰的产业政策,对民营造车企业既是一种鼓舞和鞭策,更是发展自身实力、加快自主创新的大好机遇。

  浙江有建成 “东方底特律”的基础和条件

  美国底特律自1914年亨利·福特引进汽车生产线后,发展成为世界汽车中心。美国最大的3家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公司总部均设于此。业内专家指出,底特律之所以成为享誉世界的汽车城,是因为三大汽车公司集中于此,又有相配套的产业链和其它基础设施。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唯一性。

  我国目前汽车业分布比较分散,很多汽车企业缺乏自主性。很多汽车工业发达的省份和城市都只有1家汽车企业,形不成规模。即使有几家,也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只有浙江是个例外。

  在《浙江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了这样的指导思想:按照整车与零部件并重、技术引进与技术开发并举、重点企业与重点区域联动的基本要求,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2010年基本形成“两基地、一中心”的产业格局,即全国重要的经济型轿车基地、中高档客车基地和全国性汽车零部件制造中心。

  据悉,浙江省将陆续构筑七大核心区块,分别为杭州、宁波、温州、台州、金华、绍兴、嘉兴,构筑起沪杭甬、甬台温、杭金高速公路沿线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带,形成产业集群优势。

  截至2005年年底,浙江列入国家公告目录的汽车生产企业已有20家,其中整车生产企业8家,改装车生产企业12家。产品主要有: 经济型家用车、中高档客车、客车和底盘、重型车及底盘以及一批特种改装车。由于众多民营企业和资本的介入,在台州、温州、金华、宁波、杭州等区域,形成一条涵盖汽车零部件模具设计、制造和整车生产的产业集群。出现了吉利、众泰、青年、飞碟、吉奥、神马等一批汽车生产和改装企业。这正是一个庞大的汽车王国的雏形。假以时日,这些汽车企业经过联合重组,就能建成像底特律一样的闻名于世的“东方汽车城”。

  造车民企的功垂成败:浮云岂能蔽日?

  浙江民营企业纷纷染指汽车业,既有成功带来的喜悦,也有失败留下的阴影。

  扛着“汽车行业暴利终结者”的大旗,宣布将投资 80亿元高调闯入汽车业的家电大鳄奥克斯,2004年2月 24日宣布进军汽车业,出资 4000万元并购了沈阳双马汽车取得了 SUV车的生产牌照。与此同时,奥克斯还高调公布了 80亿元进军汽车产业的“ 5年计划”。奥克斯的美梦,是通过生产 SUV进入汽车业,并在拿到轿车“生产许可证”后,将其成功征战空调业的“低价战略”移植到汽车业,用“平价汽车”赢得市场。然而时隔一年,进军汽车业的余音未落, 2005年年 3月 23日,沈阳奥克斯汽车有限公司一纸申请递交到奥克斯集团:终止 SUV和皮卡的生产。奥克斯集团批准了这一申请,这也标志着奥克斯正式退出汽车业,4000万只是做了个“汽车美梦”。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奥克斯的“败走麦城”,主要原因有几个:一是缺乏产业背景,奥克斯没有造汽车和零部件配套的行业经历,不像浙江众泰和永源飞碟,有着多年的汽车配套经验。二是奥克斯“生不逢时”。奥克斯进入汽车生产领域恰逢国内汽车行业利润大幅下跌的一年。不如吉利、吉奥,在汽车业还未发展到充分竞争的时候就切入了。三是价格策略失误。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汽车市场的消费观念已从过去的重价格转向重品牌,一味强调“低价”的做法在汽车行业基本行不通。

  一时间,奥克斯的失败给民营造车企业,特别是浙江的民营造车企业造成了“信任危机”。

  不可否认,奥克斯作为浙江民营造车企业的一员,它的黯然离市不仅成为许多商学院的教学案例,也成为浙江其他造车民企的“前车之鉴”。

  但,民企造车是一种市场行为,也要遵循市场规律。没有人注定成功,也没有人甘心失败。

  消费者可以回头想一想,难道中国的合资汽车企业就没有失败?从最早的广州标致,到后来的金杯通用,都是有力的佐证。难道国营汽车企业就没有失败?从最早的“北旅神话的破灭”到最近的“北京第二汽车厂被拍卖”,也是经典的案例。难道民营造车就没有成功?以吉利、长城为代表的民营造车企业已经跻身于国内汽车的强者阵营。而像众泰、比亚迪、双环、吉奥、飞碟、中誉、青年等企业虽说处于第二阵营,但也正在发奋努力,迎头赶上。像万向、波导、夏新、新飞等企业也是痴心不改,积极准备进入造车行列。

  吉利和李书福曾经被怀疑和指责过,但他们挺过来了。对于民企造车来说,奥克斯也许只是一朵飘飞的浮云,它挡不住其它民企造车的坚实脚步;对于众多的浙江民企来说,奥克斯也许只是一片凋零的树叶,它遮不住其他民企造车的坚毅目光。

  信浙企的资金技术,更要信其自主品牌

  目前,汽车零部件产业在浙江已初具规模。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有生产企业673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04家,产值397.8亿元,占全国的18.2%,部分产品已进入到了一汽集团、一汽大众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天津汽车、东风汽车等国内主要的汽车生产集团的配套体系中,并有部分产品进入了国际市场。

  除了吉利李书福是在早期进入汽车行业的外,浙江民企造车大都符合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对于资金的门槛要求。这些民营企业,大多数是在汽车零部件制造等领域积累了资本、技术和生产、销售管理经验,才转而投向汽车制造业的。

  就拿刚刚进入汽车领域的众泰控股集团来说,是以汽车整车和汽车模具、汽车钣金件等汽车零部件为核心业务和发展方向的民营企业。员工3000余人,生产厂区50多万平方米,总资产20多亿元。拥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生产线和整车动态性能检测线。已形成年产汽车整车10万台、汽车模具800余套、汽车仪表和汽车钣金件各25万套的生产能力。是浙江省的高新技术企业,董事长应建仁是浙江省首届十佳青年企业家之一。十几年前该集团就涉足汽车零部件行业,以汽车模具和汽车大型覆盖件等为核心业务,产品逐渐涵盖了微型车、商务车、轿车领域,成为昌河长安、江淮、南京菲亚特等多家汽车整车厂的先进配套单位与供应商。值得注意的是,早在90年代末,众泰便已经开始暗中蓄力,悄悄为进入整车制造领域做准备。从1999年收购汽车改装厂为生产整车“打底”,2003年,继而成功收购国内A股上市企业黄山金马股份有限公司,这是国家重点扶持的50家关键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之一,主要业务是生产汽车仪表、车用电器等零配件。到2005年取得准生证,再到今年初首款新车众泰2008的上市。该公司董事长应建仁说,众泰造汽车走的是“汽车零部件-汽车整车-互动发展”之路。即通过汽车模具、汽车钣金件的既有技术和成本平台,为整车制造提供支持,同时通过整车制造,提升既有技术和科技含量,提高汽车零部件的市场份额,使汽车零部件和汽车整车互动发展。

  虽然一路走来可谓道路曲折,但正是这种漫长而又艰辛的发展历程不仅造就了他们坚实的生产研发基础和务实的企业作风,也使其相对于其他行业的企业造车而言,在将来的市场竞争中可以更加从容的面对困难与竞争。另外,近年来国内车价的一路走低,使如何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成为目前众多整车制造企业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而对于众泰这些本就支撑着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半壁江山的浙江民营企业来说,雄厚的零部件制造基础、“汽车零部件——汽车整车”的互动发展模式与差异化自主汽车品牌的发展道路,无疑都是对将来提升行业竞争力与规避市场风险的有力支撑点。

  由此看来,在资金和技术层面上,浙江民营造车企业足可以值得消费者信任。

  当然,抛开极少数失败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更应该对他们拥有的自主品牌产生信任。因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品牌,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历史大舞台上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

  只有跨过了信任门槛,浙江民营造车企业才能更加健康茁壮成长。

    (作者:新浪青年汽车论坛评论员 陈希)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