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明确指出汽车产能过剩,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格控制新上项目。
2006年3月27日,新浪汽车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承耀、新汽车杂志主编贾可及汽车分析员钟师做客新浪汽车,共同探讨中国汽车产能是否过剩。以下为现场实录。
贾可:国务院明确指出汽车产能过剩,调整的细节还没有下来,对新建工厂以及旧厂扩大产能做了更严格的限制,两位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样的直觉?
张承耀:具体的材料和具体规定还没有看到。
贾可:根据这个通知,如果要建立新厂必须要有自主品牌,如果是已有工厂扩大产能,未来扩大产能的基地,产销要达到80%以上。细则还没有出,但是就这两点两位应该有一个直观的想法。如果未来要新建合资公司看起来不太可能,因为要搞自主品牌。再一个现在已有的工厂想扩大产能就很难了。
张承耀:这个问题在春节之前,我就参加了有关部门关于产能过剩的专门会议,其中说到了一些。我认为这个事情应该从两个层次来考虑,首先什么算是产能过剩,这个得说清楚。第二再说汽车产能过剩是怎么回事。先说产能过剩的意思是不是东西多了。那马路上的鞋多不多、袜子多不多,西服多不多,西服是不是产能过剩,我们得分析什么是产能过剩,先把这个概念弄清楚了。我现在说的问题是,首先不是所有产品多了都叫产能过剩。说制鞋老板跳楼就跳了,哪个大厦卖电脑卖不出去,关门了,我们说电脑是不是产能过剩。什么是汽车产能过剩,和它非常相近的是住宅,住宅是否产能过剩?许许多多的房子没有人住,但是又有许许多多的人没有房子住。所以我们必须弄清什么是产能过剩。
贾可:我们首先把产能过剩定义一下。
张承耀:我认为有两点,第一个是结构性的不合理,我现在不说汽车,就说房子,许许多多房子没有人住这是过剩了,但是注意还有许许多多的人没有房子住。所以我们要注意第一点是结构不合理,没有什么绝对的过剩。第二,这样的产业一定和政府所控制的短缺资源有关,这里面特别是土地,就那么点,限制多少是多少,短缺了,北京就一个,房价就起来了,上海就一个,房价起来了,我可以盖了房子不卖。所以我认为这两点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现在回过头来说汽车的特点,虽然汽车是可以个人所有的,这一点和房子也差不多的,但是汽车跑到马路上,这个路是公有的,这个产品的特殊在这儿。因此我们回到对汽车这个行业的限定,是这样一种产品,虽然是个人所有,但是它具有公共消费的性质,因为你跑到马路上来了。
新汽车杂志执行主编贾可
贾可:你这种说法,房子的土地是固定的。
许多车卖不出去 很多人想买车又受限制
张承耀:每个人都有汽车,但是路是短缺资源,因此我才说在2006年3月份更引人关注的是“限小的解禁”,限小的意思是不让你走,我们回到这个主题,汽车的特点就是有许许多多的车卖不出去,但是有许许多多人想买车不让买,我为什么买一个车不能够上长安街,为什么在上海买一个车4万块钱再交4万块钱,为什么我买一个车不能上高架路。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承耀
贾可:张老师的意思是结构性矛盾一得到缓解就可以了。
张承耀:我们从根本上讲,中国的汽车普及进入家庭才刚刚开始,我们私人汽车拥有率比全世界平均水平低十几倍。从发展角度的一个基本判定来看我们有很大的空间。雅典400万人口400万辆汽车,我们和人家能比吗?不能比,差多了,我们的空间很大很大。为什么现在这个阶段非要说汽车多了呢?是因为不需要的车太多了,而需要的车不让你买。3月份以后限小就要解禁,我说限小解禁还不够,国外的情况是鼓励小轿车的发展,这是180度的转弯,不是90度,90度不够。
贾可:你的意思是现在的产能和限小以及最近的消费税调整,实际上是调整结构的措施,但是你觉得还不够。
张承耀:我们和国外做了许多对比,我们回到产能过剩的话题,如果说的非常形象的话就是大排量涌入了中国,现在卖不出去,这个过剩活该。小的车为什么卖不出去,因为政策限制,没有鼓励。现在我们的形势是正在有调整,包括消费税问题、限小的解禁问题,但是还不够,应该给予鼓励。
汽车分析员钟师
贾可:张老师认为是结构性过剩导致了这样的问题。
钟师:张博士说的一些比较有意思,产能过剩不等于需求过剩。现在我们表面上看产能过剩是统计的口径说法不一样。所谓过剩,可能A-B的结果就是过剩。A是什么?现在很多大企业、或者中等企业自己的未来几年规划的数字,B相当于现有的产销量,现在的产销量基本还比较平衡的。但是现在有很多专家讲,说我们现在规划的数字泡沫很大、水分很大,因为它的里面有些企业是心理战,你喊20、我喊50,我再喊60,现在有的人喜欢声势上压倒别人,有的现在就咄咄逼人,我要50万、60万、100万辆,这里面跟企业的心理战很有关系。要让对手形成压力,实际上最好你先投资,然后去扑空,我这边稳扎稳打。有的是喊了以后还有地方政策倾斜、贷款倾斜。有的企业是希望我喊的大,当地的各方面支持也大一些,政府也是喜欢这种口号,这里面很多是非市场的需求把这个事情放大。实际上真正投资的时候,现在的企业投资都比较谨慎,因为前几年债转股的教训很深,我们说债转股是最好的晚餐,实际上他们也是比较谨慎的。
私营企业现在虽然进入门槛比较高,但是目前情况来说,私营企业投资情况也会比较谨慎,现在看力帆,它整个规模不过二三十亿,它也不会莽撞的做这个事情。所以规划的数字泡沫比较大,实际上跟真正的是不是将来形成一千万辆或者两千万辆这样的数字有点夸张,有点吓人。
另外目前新的政策可能对新建立的合资企业有限制,我觉得这实际上没有多大意思,合资企业在中国能做的基本上都做了,想来做的也没有什么企业了,现在看国际上主流的企业都进来了。现在我们看到一些企业比较精明,比如说沃尔沃将来要生产S40的话,可能也没有必要设立一个新的中外合资的厂,完全可以借助长安福特的生产线再做一些组装生产,很多企业都会很精明的做这个东西。比如说上汽股份将来要搞自主品牌,也不会非要开一个新的生产线,也肯定会利用现有的一些资源进行改造什么的。
产能过剩是计划经济时代调节市场的手段
贾可:两位老师从两个角度对产能过剩进行了分析,张老师说是结构性的不合理,钟老师是数字的泡沫。我觉得产能过剩我们如果严格意义上定义,产能过剩可能是计划经济时代调节市场的手段。张老师说鞋、西服可能都过剩了,为什么国家对这方面并不管呢,可能是觉得汽车产业投资非常大,考虑到如果产能过剩反应比较大,所以国家行使计划调节这种手段控制产能过剩。现在是市场经济各个公司为什么竞争这么离开,有公司产品卖的不好,有的公司产品卖的不好,有的公司产能远远不够,但是有的公司来说现在的产能很富余了,对于做的好的公司他的产能想进一步扩大的话,这种限制对它是有限制的。
张承耀:市场经济能不能起作用,为什么政府要干预。你刚才说汽车投资大就要干预,这个理由我认为不成立。现在如果是一个外国公司投到中国来,那有什么关系。我们现在说政府要实行干预了,就认为市场失灵了,这个判定并不正确,刚才说了汽车消费不是纯市场行为。中国为什么这么多自主生产品牌,这么大地方都生产了,这里有政府行为在里面,应该让市场机制起作用。现在的问题是政府从管生产去调节生产、调节供给,我认为是根本的方向性错误。应该政府主要调节消费,应该如果要管理可以,我认为必须实现三个转变,第一从管生产去管汽车消费,现在汽车消费政策是很矛盾的,看起来很多鼓励小轿车,但实际上限制小轿车,上海已经变的限制污染的。第一个转变必须从产业结构的产业政策转为消费政策。第二必须从长期的观点看,我们应该鼓励汽车进入家庭,要鲜明的鼓励小轿车,对小轿车政策的优惠,日本满马路跑的是0.6升的,在韩国有很多鼓励小轿车的政策,这个政策非常鲜明的,而且汽车这个产业应该大发展,鼓励汽车进入家庭才刚刚开始,这个方向应该坚定不移的推进下去,应该加快汽车进入家庭的步伐。第三,如果想限制的话,旗帜鲜明的限制,立竿见影的起效果有一条,就是限制公车。昨天汽油又涨价了,对于公车任何限制都没有了,对于一个大车加任何消费税没有任何效果。全汉城一共有四辆公车,北京得有600万辆公车,350万辆公车一年的费用超过三千亿人民币,如果想起作用,我认为这是最根本的一条,能不能做到呢?
贾可:产能过剩你是从政府方向性的分析。但是中国政府调节产能,某种程度上因为中国很多汽车企业都是国字背景,如果纯粹是民营企业投资,他们自己会照看自己的,政府可能是考虑到国资背景基础上考虑,包括以前钢铁是否过剩、电解铝的问题,我想思维可能主要考虑到投资主体。
张承耀:从供给来说由于是公有制的,是地方政府在起作用的,因此是刚性的。第二从消费来说,以公车消费为主,没有演变成以私人消费为主,因此要解决中国汽车产能过剩问题,一个最理想的办法是双管齐下。
现在的产能过剩更多的是低水平的重复生产
钟师:现在的产能过剩从现象来看更多是低水平的重复生产,这情况确实是有,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历来轿车方面的生产利润过高,所以使得各个层面的包括地方的、国企的、地方国企的、中央国企的都愿意介入这个行业,如果通过某种过剩以后,使得他们的优胜劣汰以后慢慢就不会过剩了。现在大家觉得这个车能赚钱大家就愿意做,现在有几家企业愿意往家电方面大规模进军呢?因为现在不敢了,这方面已经基本清理的差不多。两年前刚刚看到汽车价格有点跳水,这个时间太短,但是投资的消费惯性拉也拉不动,如果觉得汽车不赚钱的话,那现在也没有那么多企业愿意在不断的扩大规模。现在适当的过剩,让有些企业已经无法生存的话。现在几十家企业并不是因为发改委的管理,那些企业已经没有办法生存了,已经半死不活几年了,或者形成僵尸了,所以发改委管理不管理它无所谓,我们现在看到一些问题是不是因为管理的好把几十家驱逐出市场,不是这样的,是市场的规律,它根本无法继续发展了。原来已经死了,现在你给他发一个证,说明它已经正式死了。
贾可:政府不用管它们也死了,更多是希望对这个产能所谓过剩通过市场调节的无形之手,而不是说产能过剩了就限一下。限一下的手段看起来操作很方便,但是也打击了好的企业的积极性,或者说有些企业想进入,现在你也无从判定它能不能死或者活,现在源头上限制他进来。政府通过这种手段可能像以前对彩电企业一样,彩电企业那么多,政府不会让它死,死了以后会有一连串的问题要爆发。汽车行业,发改委的清理,其实很多小企业僵而不死,很希望利用手里的资源再做起来,发改委宣布这些企业死亡,按照它的想法也是清理产能,把潜在的产能灭掉。但是这里面又有一个矛盾,那些小企业有一点产能,现在宣布它死亡,那么这些产能怎么办,有些企业可能会重组,可能会把它的产能利用起来,如果这样的话和发改委最近出台的通知又有矛盾了,你不可能保证把这个产能救起来以后,产销超过产能的80%,在市场经济下谁也不敢下这个判断,这里面有很多矛盾。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