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碰撞 怎样保护更安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 10:10  北京日报

  

  继《乘用车的正面碰撞成员保护标准》实施之后,《乘用车的正面碰撞成员保护标准》将有望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

  对于众多消费者来说,汽车“钢板越厚越安全”、“气囊越多越保险”是大家都普遍接受的消费观点。有关专家日前指出,汽车安全与钢板厚薄和气囊多少没有太大关系,汽车安全保护的关键在于车身设计。

  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汽车高速普及的中国市场,消费者购车时所考虑的因素顺序依次是:油耗、车价、安全性能、售后服务、外观、综合性能。在这些因素中,安全性能的排序仅次于油耗和车价等成本因素,真实地反映了消费者对车辆安全性能的高度关注。

  此外,在车辆配置方面,消费者对ABS、气囊等车辆安全性能装置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对空调、CD等与驾驶舒适性、便利性有关的装置。汽车的安全性已经成为消费者购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我国,每年因为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已经超过10万人。连续10年居世界第一。我国汽车保有量只占到世界汽车保有量的1.9%,占美国保有量的九分之一,占日本保有量的六分之一,但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占到全球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15%。每年因为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超过10万人,相当于每天坠毁一架载有300名乘客的飞机。但是,很显然,人们对一起客机坠毁的关注度远远要高于对一起道路交通事故的关注度。

  在我国汽车工业迅猛发展与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的新形势下,随着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日益成熟,有关汽车安全的法律法规及驾驶员及行人的安全意识也开始逐步加强。

  近日,在丰田汽车公司举行的一次汽车安全研讨会上,来自清华大学的教授周青指出,汽车安全的保护理念就是由汽车车体来吸收发生碰撞事故时的能量,从而让乘员尽量少地吸收能量;尽量减少乘员空间的挤压变形;尽量减轻乘员的受伤程度等。针对众多消费者一直以来都存在的汽车“钢板越多越安全”、“气囊越多越保险”的消费观点,周青教授指出,汽车安全的关键在于设计,而不在其他。

  安全带比气囊更安全

  许多人在买车或坐车时都会很关心车内是否有安全气囊,似乎有了安全气囊就有了安全保障。其实不然。据了解,汽车在以50多公里的时速发生强烈碰撞事故时,整个过程也只有1秒钟左右,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快速打开气囊保护乘员安全,唯一能做到的方式就是通过化学爆炸的方式来打开气囊,而不是通过汽车与外界的撞击力来打开。在与一些树木等可变形物体碰撞时,汽车安全气囊的并不会打开,起不到相应的保护作用。所以,作为安装在车内的一个化学性装置,安全气囊并不是越多越好。周青教授明确表示,坐椅安全带是最有效的保护装置,是我们在行车过程中首先应该选择的安全保护装置,如果没有安全带的保护,那么乘员应该选择坐在后排的坐椅来保护自己;如果坐在前排而不系上安全带,直接只选用安全气囊,那就是直接只选择了最危险的保护措施。在国外,许多国家都出台了强制使用安全带的法律,有效的控制了交通事故死亡率。1971年,澳大利亚的Victoria州在强制使用安全带之后,当年的交通事故死亡率下降了21%。我国也出台有强制使用安全带的相关法规,但由于监管无力,执行者寥寥。

  钢板薄并非不安全

  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心中都有一个坚定的观念,那就是:汽车的钢板越厚越安全。对此,周青教授表示,运用新型材料制成的汽车钢板可以通过有效的变形而吸收强烈碰撞产生的能量,起到好的缓冲和保护作用。如一些新型高强度钢和高强度铝合金,其钢强度是普通钢材的3倍以上,其厚度和质量却薄、轻了许多。因此,钢板既轻又安全才是今后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不是钢板越厚越安全。不过,多年致力于提高汽车安全性能的丰田汽车专务董事服部哲夫也承认,同样质量的两车碰撞,钢板厚的车体变形确实会更小一些。

  车身安全设计最关键

  “汽车为保护乘客”需要通过高强度的座舱+高效率的冲击动吸收车身+合适的限制系统来确保生存空间变形以减少碰撞对乘员的身体负荷。这是丰田汽车在设计汽车车身时考虑的关键因素。日前,丰田汽车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碰撞试验室进行了一次汽车正面偏置碰撞试验。一辆国产丰田锐志以时速64公里的速度向目标物撞去,伴随着“轰”的一声巨响,锐志车的车头变形,左前部分损毁,但车门仍能正常打开,驾驶舱的框架也基本没有变化。

  据了解,丰田汽车在生产研发过程中,每年都要进行约1500次的安全碰撞试验。通过摸拟现场的真实场景进行碰撞试验并采集数据进行评估,进而使产品安全性不断得以提升。目前,丰田汽车开发的高强度舱和碰撞能量吸收车身设计已经达到世界最高的安全测试标准。另外,驾驶席和副驾驶席气囊、带有预警限力器的安全带以及带有EBD的ABS系统和刹车辅助系统等安全装置也已经运用到丰田的多款车型中,并将在丰田今后开发的新车型中成为标准配置。

  为了降低我国的交通事故死亡率,将车辆安全标准提升至欧美等先进国家的同等水平,我国制定了乘用车的正面碰撞乘员保护标准,并于2004年6月1日起实施。此外,近期已经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查的相关标准还有《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标准》、《乘用车后面冲撞和燃油系统的相关要求》、《汽车后视镜的性能和安全要求》等。其中,《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标准》将有望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朵拉

  实习编辑:杨嘉懿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