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力帆汽车:能不能开发新车将决定你能不能独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 07:48  中国青年报

  中国人不开中国车是一种耻辱

  王德伦,1990年大连理工大学博士毕业,1994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在克莱斯勒公司从事车身控制工作,2002年回国,在重庆汽车学院车辆系任教授,2003年12月,加盟重庆力帆集团,出任汽车项目技术总监。

  中国急缺汽车方面的专家,在国外的中国技术人员也很想报效国家,按照一般想法,有国外大公司工作背景的高级技术人员,回国后应当选择一家名气大,历史长的大型企业任职,不仅个人有面子,就是从振兴国家汽车工业的立场考虑,这种企业基础好,起点高,舞台大,容易出成果。但是恰恰相反,近些年来,学成归国的高级技术人才,却偏偏不愿意到大型企业工作,王德伦就是一个。他选择当时还没有造车资格的民营企业———力帆集团工作,让人感到有些困惑,是因为不了解情况,还是大企业没有好的待遇,不得已而为之?

  王德伦博士对记者说,他虽然长期在国外工作,但毕竟是从国内出去的,与国内信息沟通很密切,对国内同行的情况很了解。要讲待遇,就不会选择回国了;要说是爱国,也抬得太高了,主要是时间耽误不起。他现在掌握的技术都很新,时间一耽误就过时了。现在技术更新很快,在美国找工作,如果简历上写的是三年之前做过什么工作,别人都不会搭理你,因为你已经是局外人了。在国外大公司工作,很专业,干什么就只能一直做它,面很窄,每天上班做同样的事情很无聊,简直是浪费生命,所以想回国真正做点事情。

  出国之前,他也感到很不理解,为什么外国人能造出好汽车,中国人就做不出来呢?在美国工作期间,他们这些出国的中国人一般都有个想法:中国人不开中国车是一种耻辱。因为韩国人、日本人都是买自己国家造的车子,而他们车子的很多软件都是中国人开发的。王德伦说:“我到美国做车身控制工作,一去就是专家,技术是在中国国内学的,说明并不是中国人没有掌握技术,而是有很多条件限制,使中国人不能做。”汽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的是一个团队。国有企业的机制,决定了他们不会去请真正的专家,也没有很强的整合能力,不可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因此回国后不愿到有国有背景的企业发展。

  王德伦分析中国汽车业的现状,认为中国汽车最缺的是“心脏”,即发动机,发动机的核心技术是电子控制系统。于是他出国就专门学发动机电喷、变速箱。1997年学习归来,也是诚心诚意到国有企业工作,但是到了国有企业那里却做不下去,政府的政策就是支持搞散件组装车子,只是想快赚钱,根本不像做汽车产业的样子,于是他又选择了出国,再次到了美国。他说:“那时留下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薪酬,但是没有成就感。”

  没有新产品企业就真的彻底完了

  尽管身在异国,王德伦仍然坚信中国汽车企业将来一定会取代通用丰田,成为世界第一,所以他又回到了中国。

  王德伦说,汽车虽然是一个高技术产业,但是还没有高到中国人不能做的地步,核心问题是我们自己压着自己,是一些并不真懂汽车开发的人,在那里吓唬中国人,说这也开发不出来,那也开发不出来。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到美国底特律去看看,那些发动机、变速箱、计算机辅助工程做得最好的都是什么人?中国人!在美国汽车业工作的中国人很多,最近力帆去招聘的二十多人,全都在三大汽车公司工作过,个个全都是一等高手。

  王德伦强调,自主开发对一个企业很重要,能不能开发新车决定你能不能独立。在美国,即使企业再没有钱,可以关掉工厂,但设计部门会照样运行,一旦没有新产品企业就是真的彻底完了。

  说到中国汽车的自主开发能力时,王德伦说,没有错,开发一个全新的底盘要多少年时间,要投入多少资金,但是前人走过的路我们没必要再走。看看国际上所有的大公司,那些新车型开发时哪个没有参考车型?开发新车,第一步,在规避知识产权纠纷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自己的工作;第二步对已经证实了的缺陷进行改进;第三步做自己独创的东西。同样,中国汽车自主开发的道路,第一步是借鉴,第二步是改造,第三步全新开发自己的东西。为什么力帆能花很少的钱,在较短时间把“520”成功开发出来?就是因为前期的开发已经有了。他说:“我们现在不是没有能力做这个事情,而是没有时间做这个事情。”

  王德伦觉得现在国内造车的大环境很好,世界上大的零配件企业全都来到了中国,国内的配套厂也成长起来了,造车所需要的东西,不出国门就全都能找到。“有没有整合能力,才真正是我们能不能取得成功的关键。”

  他介绍说,日本汽车刚走出国门,就把产品销往竞争最激烈的市场———美国,本田在海外建的第一家工厂就建在美国。一开始,本田的产品在美国很不吃香,因此售价很便宜,6000多美元1辆。但是8年以后,本田车的残值比当年售价1.5万美元的美国车还要高,人们开始接受了,不仅销量也一直上升,售价也一直上升。现在本田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10%,仅次于丰田,位居第二,而开始的时候,是归于“其他”类中,总共还不到6%。产品开始进入市场时,肯定要让利,不能不靠低价打销量,即使是亏本赚吆喝。要给消费者一个试用机会,给他一颗定心丸,他就会来冒险,让时间证明质量,等到5年、10年以后,品牌创出来了,再慢慢赚钱。企业怎么赚钱是门学问,王德伦说,不能是短期行为,这是做百年老店的办法。

  合资企业的路不会走得太长久

  王德伦认为,中国合资企业的路不会走得太长久,一旦中国政府允许国外汽车公司独资,外国公司就可能不再给合资公司新车型,到那时,几十年的合资合同将来会成为他们脖子上的枷锁。

  有人担心,跨国公司具有很强的经济实力,会不会采用亏损的办法和我们的自主企业竞争,把自主企业“扼杀在摇篮里”?

  王德伦对此并不担心,他说他在美国的三大公司工作了多年,知道这些公司的包袱太重了。比如克莱斯勒,它的大捷龙现在还配备的是两气门发动机,现在还有谁家在用两气门发动机?因为克莱斯勒没有钱开发新发动机。美国为什么不提高排放标准,为什么不限定每百公里油耗呢?因为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都做不到,他们就游说国会,不让立法通过。

  王德伦还认为,讲到价格竞争,即使是日韩企业也竞争不过中国企业,大家的费用构成不一样,跨国公司费用比我们高很多。另外跨国公司面临的是两难选择。一方面要从合资公司转移利润,一方面又要降低合资公司的成本,而两者是不能兼而得之的。

  面对中国市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跨国公司开始把研发业务向中国转移,王德伦却认为他们不会把关键技术往中国搬,上汽通用的“泛亚”就是个很好的例证,充其量也是个二三流的开发机构。

  对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崛起,跨国公司是不是会采取措施阻挠,比如技术封锁。王德伦认为,这对他们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全球经济已经是一个整体,比如力帆汽车,发动机用的是西门子的部件,在法国匹配;下一款车的底盘将在底特律开发,电子部分在英国做。“既可以把专家请到国内来做,也可以把工程包出去做”,东方不亮西方亮。我们只要有整合能力,利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分别请他们做他们的强项,造型请意大利公司,结构找日本公司,物美价廉是韩国,我们的专家掌控整体方案,掌握核心技术。

  王德伦说,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包打天下,也没有必要包打天下。造发动机是力帆的强项,一年生产250万台摩托车发动机,自己却一个零件都不做,听起来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力帆的成功就在于整合能力强。力帆年产100多万辆摩托车,250万台发动机,全部由力帆投资,需要3000多亿元。1992年到2002年,10年时间力帆产值从20万元增长到40亿元,如果完全依靠力帆自己的力量,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王德伦表示,力帆做汽车也会采取同样的办法,整合全世界的资源造车,无论什么部件,谁做的好就找谁来做,比如说缸体,自己也不做,因为我们不是做缸体的行家,我们只需要做好监督管理就行。

  王德伦说,国外的研发中心也不是包揽所有的工作,主要是做集成工作。未来力帆不会去建上千人的研发中心,而会像美国汽车公司那样,把工程一项一项包出去,请最擅长的人来做,自己就是做集成整合工作。 (程远)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程远专栏专题

老总语录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